谈政策与作风

1960-08-20 05:12郑治
中国青年 1960年24期
关键词:党的政策生产力革命

郑治

不论在民主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中央和毛主席都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不仅制定了各个时期的总路线总政策,并且还制定了一系列具体的方针和政策。这些力针政策的贯彻和执行,对我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胜利,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经验证明:哪里认真贯彻执行了党的政策,那里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就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否则,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就受到了影响。经验同样证明:要正确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政策,就要使广大干部充分认识政策的重要性,深刻领会政策的精神和实质,并且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

充分认识党的政策的重大意义

我们革命的目标是建设一个幸福美满的共产主义社会,但是要达到共产主义,还要有一个必经的发展过程。而任何社会的发展,都是按着一定的客观规律,在不断解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中逐步向前发展的。在我们社会主义社会中,生产关系是适合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需要的,上层建筑也是适合经济基础的发展需要的;但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仍然是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基本矛盾。这些矛盾不断地出现,又获得不断的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就不断地向前发展。无产阶级政党的任务,就是要善于正确地及时地解决这些矛盾,使生产得到不断的发展,社会得到不断的前进。而党在不同时期所制定的不同政策,则是我们解决各种矛盾的最锐利的武器。因为党的政策,都是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原理和我国革命与建设实践相结合而制定出来的。它以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为依据,告诉我们当前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我们正确贯彻执行了党的政策,就掌握了正确处理革命和建设事业在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矛盾的钥匙,找到了我们在前进道路上所必须遵循的轨道,我们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就会无往而不胜。例如,现阶段农村人民公社所实行的“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政策,就是我们党为了解决我国当前农村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所制定的正确政策。在1958年,我国农业生广不断跃进广大农民群众的政治觉悟空前提高,农业生产力得到巨大的发展,这样,就使得原来由几十户、几百户的单一的高极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生产关系已经不能适应日益发展的农村生产力的状况,要求生产关系随之有所变更,于是一大二公的、工农商学兵相结合的、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这一新的组织形式就应运而生。但是,另一方面,我国农村生产力的水平还是不高的,农业的技术改造还才开始,机械化的程度还不高。党中央和毛主席精确地分析了我国农村生产力发展的状况,确定了现阶段人民公社必须坚持“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制度。这样,就一方面由于建立了人民公社的部分所有制,克服了高级社的局限性,解决了大跃进中出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另一方面,充分考虑到了我国农村生产力仍然还不高的实际情况,坚持了以队为基础的三级所有制。这就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途。因此党的政策不是主观随意制定的东西,不是可以这样也可以那样,而是以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为依据,是绝不能违反的。

认真努力学习党的政策,也就是学习掌握客观规律的本领。努力学习和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政策,是一个革命干部对党的事业高度严肃负责的表现;也是一。个革命干部坚决服从党的领导的表现。因为党的领导正是通过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为广大群众指出前进的道路。有了明确的共产主义方向,有了冲天的干劲,还必须有正确的政策才能达到目的。正象我们的火车必须在轨道上行驶,才能最快地到达目的地。认真执行党的政策,就能保证我们的工作在正确的轨道上发展。在工作中不但不会因为认真执行党的政策而增加麻烦,而只会减少麻烦;不但不会束缚自己的手脚,而只会使我们在工作中有了极大的主动;不但不会影响群众的积极性,而且最能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因此,执行党的政策与完成任务是一致的,把党的政策与任务对立起来是错误的。我们党的政策就是为了完成革命和建设的任务而制定的,任何一个对革命事业严肃负责的人,都应该把严格执行党的政策看成自己神圣的天职,都应该把党的政策看成工作中不可须臾离开的东西。

既然党的政策是根据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而制定的,因此当革命和建设的任务发生了变化的时候,党的政策也就要相应地改变。但是,任何事物的发展,总是表现为由量变到质变,由部分质变到完全的质变的过程,因而事物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就显示出有质的区别的阶段性来。各个阶段之间是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由于事物在一定的阶段内,只有量变和部分的质变,因而事物就具有一定的质的稳定性。在民主革命时期,虽然革命在不断取得胜利,但思的革命性质仍然是民主革命,党在那个时期的政策只能是民主革命的政策而不能是其他的政策。今天,是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即使在某些方面已经出现了共产主义因素,但这只是部分的质的变化。从整个社会性质来说,仍然是社会主义社会,因此在这个时期党的一切政策,只能是社会主义的而不能是共产主义的。即使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阶段中,情况的变化也总是从量的变化发展到部分的质的变化,由部分的质变再发展到完全的质变。因此在各个阶段内,党所规定的某些具体政策并不因某些量的变化和部分质变而失去作用。仍以“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政策为例,人民公社将来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变队基本所有制为社基本所有制。但是,这种转变是有条件的,这些条件就是:农村生产力要有很大的发展,农业机械化电气化有相当高的程度;社有企业的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社有经济的力量已经成为人民公社经济的主要力量;公社中各生产队的经济发展水平大体趋于平衡;社员的经济收入达到一定水平、;社员的思想党悟大大提高,干部领导和管理公社内水平也大大提高,等等。在这 些条件尚未具备以前,即使生产力也有了发展,某些方面引起了部分质的变化,但仍然必须坚持“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制度,不能任意改变。

深刻领会党的政策的精神实质

为了正确贯彻执行党的政策,还必须深刻领会党的政策的精种实质。

我们的党是无产阶级的政党,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革命的目的,就是要在我国建成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因此,我们党所制定的一切政策,不论是在过去民主革命时期,或者是在当前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不论是总路线总政策,或者是某一个具体政策,归根到底都是为实现我们党的革命目的服务的。因此,党的政策的最基本的特征大致可以归结为下列三点:一,它是阶级的政策;二,它是团结绝大多数群众的政策;三,它是发展生产的政策。我们每一个干部,只有树立起明确的阶级观点、群众观点和生产观点,才能真正懂得党制定政策的出发点和目的,才能在实际工作中正确贯彻执行党的政策。

所谓阶级的政策,就是说党的政策是有阶级性的,都是从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立场和利益出发,科学地分析了各阶级各阶层在革命的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所处的不同地位和作用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而制定。例如我国农民,不论在民主革命中,或者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都是无产阶级的可靠的同盟军。无产阶级为了取得革命的胜利,不论在什么时期,都必须和农民建立巩固的联盟,而农民也只有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才能求得本阶级的彻底解放。因此,党所采取的不断巩固和发展工农联盟的政策,就是从无产阶级和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的。在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党在农村中有“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的土改政策;在社会主义革命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党有对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即:经过互助合作的道路,逐步教育农民,提高农民,逐步改变劳动农民的个人所有制,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再经过人民公社的组织形式,逐步实现由社会主义的小集体所有制过渡到社会主义大集体所有制,由社会主义大集体所有制过渡到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由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正确贯彻这些政策,就能巩固和发展工农联盟,因而是对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最有利的;反之就会影响工农联盟的巩固和发展,因而也是对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不利的。党所规定的现阶段人民公社必须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政策,就是我们党在对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所采取的一项对无产阶级和农民群众非常有利的政策。我们知道,在1958年农业生产大跃进后,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生产关系已经不能适应发展起来的农村生产力状况,这就要求无产阶级领导农民在集体化的道路上再迈进一步。如果当时无产阶级不领导农民走人民公社化的道路,而继续停留在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阶段上,就会影响生产力的发展,延缓社会主义建设的速度,其结果必然是影响工农联盟的巩固和发展,对无产阶级不利,对广大农民群众也是不利的。同样,人民公社化以后,在农村生产力还没有达到足够发展水平,社有经济力量还不强大,各生产队之间的经济水平尚有较大差别的时候;在农民还没有达到一定的觉悟程度的时候,如果不按照党的政策实行以队为基础的三级所有制,而去立即实行社的基本所有制,就不利于更好地发展生产,就会损害农民群众的利益,就不利于工农联盟的巩固和发展。这是党的政策所不能容许的。

所谓团结绝大多数群众的政策,就是说党的政策要有利于团结动员全国绝大多数人民群众为着共同的目标而进行斗争。我们知道,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是千百万人民群众的事业,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善于团结全国人民的绝大多数,一同起来进行斗争,才能取得革命和建设的胜利。但是由于各阶级各阶层所处的经济地位不同,思想觉悟的程度不同,因此他们的要求和利益是不完全一致的,有时还会发生一定的矛盾。无产阶级政党就要善于分析各阶级各阶层的不同利益和耍求,制定正确的政策,正确地处理和安排他们之间的利害关系,巧妙地把广大群众的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结合起来,把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这部分人利益和那部分人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正确地结合起来,以调动全国绝大多数群众的积极性,为建设社会主义事业而努力。例如,目前党所规定的人民公社的分配政策:耍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保证90%以上的社员增加收入;要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工资制和供给制相结合的分配方法,并规定工资部分一定要大于供给部分,在若干年内社员工资部分的增长要快于供给部分的增长。这些都是当前有利于团结绝大多数群众的政策。正确贯彻执行这些政策,就能在今天的生产发展水平下,既提取了必耍的用以进一步发展生产的公共积累,又保证了90%以上社员当前的收入增加,从而把社员的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正确地结合起来;就能既保证了劳动力强人口少的户能多劳多得,又照顾了劳力少人口多的户有最基本的生活需要,从而把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如果我们不采取这样的政策,就不可能达到团结绝大多数群众来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里的

所谓发展生产的政策,就是说党的政策的出发点和目的都是为了发展生产。我们知道,发展生产,是我们革命的最根本的目的。社会主义的建成,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都是取决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状况。因此,我们党制定的一切政策,不能是别的,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生产。毛主席说:“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好、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①几年来,我国农村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经过了几次生产关系的变革。在每一次生产关系的变革中,党都及时地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政策,从而大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我国的农业生产在短短的几年中有了飞跃的增长。例如,在互助合作的初期阶段,我们党规定了在互助组中,必须坚持贯彻自愿和互利的政策;在初级合作社中,党又规定了土地入股、统一经营、土地分红和记工评分相结合的一系列政策;高级社成立后,党又规定了“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三包一奖”“评工记分、按劳分配”等一系列政策。这些政策都是为了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而为农民当时的觉悟水平所能接受的。解放十余年来的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实践证明,正是由于贯彻执行了党的这些政策,才使农民从自己的经验中逐步地提高了社会主义的思想觉悟,逐步地改变了他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才使他们在伟大变革面前不会感到突然,能够比较自然地适应新的生产关系,努力发展生产。同样的道理,目前党所规定的有关人民公社的一系列政策,也都是为了调动广大社员的生产积极性,发展生产。以队为基础的三级所有制和按劳分配的政策;允许社员经营少量的自留地和小规模的家庭副业的政策;从各方面节约劳动力,加强农业生产第一线,合理安排农村劳动力的政策;有领导有计划地组织农村集市,活跃农村经济的政策;安排好粮食,办好公共食堂,认真实行劳逸结合,等等一系列的政策,无非都是为了巩固人民公社制度,调动社员的生产积极性,迅速发展我国农业生产,从而促进整个国民经济大发展,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证明:党的政策贯彻到那里,那里就出现生产高潮。只有懂得党的政策,是从发展生产的目的而制定的,我们才能在实际工作中正确贯彻执行党的政策。

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

要把党的政策正确地贯彻到工作中去,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干部的思想作风。革命干部是党的政策的具体执行者,树立了良好的作风,才有可能正确不误地、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党的政策,使党的政策变为巨大的物质力量。

要树立良好的作风,我们认为应该在于部思想上解决三个问题。

第一,就是要正确地解决主观与客观的关系,树立实事求是观点。我们所从事的革命工作,是改造世界的伟大工作。要改造世界,首先要认识世界,力求我们的主观认识能够正确地、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按照容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去了解它。主观能否正确地反映客观,做到主客观的一致,这是我们能否正确贯彻执行党的政策,做好党的一切工作的一个根本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工作的时候,要从客观实际出发,而不是只从主观愿望出发;要作切实的调查研究,而不能臆断猜测。说话做事都应有根据,都要看具体情况,不能想当然。既要有革命热情,又要有科学的态度。对具体情况必须作具体分析,对不同的情况不能一律对待,不能不加区别地提出一律

要求,任何事物都有其特殊性,对不同的事物应该作不同的对待和处理;就是同一事物,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下,也不能用同一个方法对待和处理。毛主席早就教导我们:“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耍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②这是我们每一个革命干部必须牢牢记着的。

第二,就是要正确处理干部和群众的关系,树立起群众观点。革命就是为群众,同时又必须依靠群众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我们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党的每一个干部,不管他们担负的是什么工作,也不论他们是在什么样的工作岗位上,都是在为人民服务,都是人民群众的勤务员。因此,每一个革命干部必须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利益出发,在进行每一件工作的时候,都应该考虑是给群众带来了好处,还是损害了群众的利益。对群众有利的事才干,对群众不利的事就坚决不干。在工作中应该勤勤恳恳、老老实实、有一是一、有二是二,不追求表面形式,要讲究实际效果。要依靠群众、相信群众,把群众看成是创造历史的主人翁。革命干部的任务就是要对群众进行教育和组织工作,让群众自觉地起来自己解放自己。要和群众打成一片,把自己置于群众之中,而不要站在群众之上,耍遇事和群众商量,向群众学习。只有做到了这些,我们才可能把党的政策贯彻到群众中去,才可能带领广大群众为共产主义事业而进行英勇的斗争。共产党人之所以有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伟大力量,就在于他们和群众站在一起。离开了群众,我们就会一事无成。

第三,就是要正确对待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树立起自觉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我们干革命工作,难免有缺点和错误。这是因为一方面客观情况很复杂,我们的主观往往很难和客观一致;另一方面在我们的无产阶级世界观还没有彻底树立,资产阶级思想还没有彻底肃清以前,在工作中也就必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缺点和错误。问题在于,有了缺点和错误以后,我们究竟采取什么态度?一种态度是缺乏自我批评精神,也不爱听批评特别是来自群众的批评,这样,对自已的错误没有认识,也不能从错误中吸取教训;有的甚至拒绝批评,这样就会一错再错,使自已完全丧失了一个革命干部的品质。另一种态度是承认错误的客观存在,勇于自我批评,并虚心听取来自各方面的批评,深刻认识自己的错误,并寻找错误的原因,从中吸取教训,提高自己的政策水平与思想水平.显然,后者是正确的态度,是一个革命干部应有的态度。只有我们不断地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才能使我们的主观认识更加接近客观真理,才能使我们真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也才能把我们所担负的革命工作做好.

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文中说:“人的一切行动,都是有人的思想意识来作指导的。而每一个人又有他的人生观与世界观来作为他一切思想行动的总的指导。”我们党的优良的作风,是以无产阶级世界观为指导的;而一切错误的作风,都是资产阶级的或者是封建主义的世界观所指导的。因此,我们每一个干部要有党的优良的工作作风,归根到底,就必须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加强在政治斗争和生产斗争的实际锻炼,进一步加强思想改造,肃青资产阶级世界观的影响,树立坚定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无产阶级世界观。

注:

①“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1079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273页。

猜你喜欢
党的政策生产力革命
改革开放“三农”路 “乡村振兴”再出发
从社会主要矛盾转变看党的政策的延续性
从社会主要矛盾提法转变看党的政策的延续性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关于党的政策与国家法律关系的探讨
把“风景”转化成“生产力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人口红利与提高生产力
展望2014:推动科技创新转化为第一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