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调查研究 理论联系实际 树立良好学风

1961-08-16 03:35洪彦林
中国青年 1961年10期
关键词:马克思列宁主义同志革命

洪彦林

毛泽东同志的《改造我们的学习》这篇著名论文发表巳经整整二十年了。毛泽东同志在这篇论文中,严肃地批评了某些同志不注重调查研究的坏作风,指出了“在全党推行调查研究的计划,是转变党的作风的基础一环”。他又批评了某些同志无的放矢,夸夸其谈,理论不联系实际的错误,强调了研究现状,研究历史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改造理论学习的重要建议。二十年来,毛泽东同志在这篇文章中所阐述的革命的批判的埋论,对于党的作风的转变,对于党的建设,对于党的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起了极其巨大的作用。在《改造我们的学习》发表二十周年的时候,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已进入新的时期,重温毛泽东同志这一光辉著作,进一步发扬调查研究与理论联系实际的实事求是作风,无疑是有着重大的实际意义的。

调查研究是无产阶级世界观在工作方法方面的具体体现,是作好一切工作的基本方法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存在是第一性的,思维是第二性的,实践是第一性的,认识是第二性的;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的实际情况,客观世界发展变化的规律是第一性的,路线、方针、政策、指示、办法计划等则是第二性的。、共产党人的任务不仅在于认识世界,更重要的还在于改造世界;而改造世界必须极据对客观规律的认识,根据自然发展规律与社会发展规律来进行自觉的有计划的斗争,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正如马克思所曾经指出的,工人阶级只有懂得组织斗争,只有凭借社会发展规律的精确知识,才能取得胜利。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虽然为各国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提供了革命和建设的根本原理,可是决没有也不可能替每个国家革命与建设的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都作出具体的答案。谁若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看乍包治百病的现成药方,把某一国的实际经验看成可以一成不变地随时援用于别国的通用公式,那就是最荒谬的想法。每个国家的共产党人必须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根本原理,对本国情况进行系统的周密的调查研究,对革命情势进行科学的分析,才能判定正确的路线和政策。列宁曾经指出过:“我们马克思主义者,应该竭力企图,以科学方法,研究作为我们政策基础的那些事实。”(《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思想方法论》五十四页)毛泽东同志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指出:“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这就是说,马克思列宁主义是站在客观事物的基础之上,而不是站在人们主观设想的某种可能的基础之上。俄国与中国的经验都证明了:无产阶级的政党对本国国情的深刻研究,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本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的关键;而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本国革命实践的结合,则是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有些同志口头上承认客观存在着的实际事物是离开人们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但他们在工作中往往不是从实际出发,而是从主观想象或愿望出发,从定义或概念出发,从空洞原则出发,从狭隘经验出发;不是要自己的思想符合于客观实际或事物本身的固有规律,而是要客观实际或事物本身的固有规律去符合自己的思想。正因为这样,他们就不能自觉地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在自己的工作中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和错课。

在任何工作中,只有“情况明”,才能做到‘决心大”,才能做到“方法对”,如果情况不明,就不能下坚定的决心,就不能研究出正确的方法。情况不明而乱下决心,乱出注意,那必将招致严重的恶果。毛主席说过:“指挥员的正确的部署来源于正确的决心,正确的决心来源于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判断来源

于周到的和必要的侦察,和对于各种侦察材料的联贯起来的思索。”(《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一七三页)一切根据和符合于客观事实的思想是正确的思想,一切根据于正确思想的行动是正确的行动,而只有符合于客观规律性的正确行动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现在我们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同民主革命的时间比较起来,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所经历的岁月还比较短,经过实践来认识与掌握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对我们来说还是十分重要的任务。同时,我们对于经济、政法、文教等各方面工作,都需耍从事客观情况的调查和实践经验的总结,掌握每一项工作的专业经验与特殊规律,从而有效地改进我们的工作和领导,促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胜利开展。

有的人以为既然党的总路线和各项具体工作的方针政策都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来的,都是正确的,那么,只要按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布置工作就可以了,不必再进行调查研究,并认为调查研究工作只是中央决定路线、方针、政策时所应当进行的事。应当指出:有了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并不等于每个地区都有了贯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具体方案和具体办法;如果每个地区的领导部门不在本地区从事调查研究,从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地制定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具体方案和具体办法,并进而研究如何根据本地区所属单位和人民公社的特点分别加强对它们的具体指导,解决它们在执行党的政策过程中所发生的复杂问题,那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还是不能得到正确的贯彻的。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必须教育干部善于分析具体情况,从不同地区、不同历史条件的具体情况出发,决定当地当时的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一三三三页)实践证明:要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到正确的贯彻,首要的一环就是必须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同时,由于客观情况是变化和发展的,干部和群众的实践经验也是与日俱增的,所以每个地区、每个部门都应当通过经常的调查研究,发现各方面工作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以利于工作的开展,并如实向党的上级领导机关反映,使上级及时而充分地了解下情。以这样的态度来对待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才是严肃认真和积极负责的表现。

有的同志习惯于从表报资料、书面报告或口头汇报中了解下层情况,而不重视采取典型调查与专题调查等办法对下层情况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当然,统计表报、书面报告或口头汇报也是了解下情的途径,但这些都不能代替自己对下层情况的周密系统的调查研究。即使是正确完善的汇报资料,在汇报资料中虽然反映了错综复杂的多方面的情况和问题,可是由于自己缺乏亲身的实际体验,也往往不能深刻了解这个地区的实际情况与工作发展的全貌,不能通观事物发展过程的整体,因而也不能从中得出真正的规律性,作为决定问题的根据。只有通过典型调查资料和专题调查资料的分析,才能直接而切实地了解某些典型单位中工作发展的全貌,了解其中所存在的问题的真象以及这些问题相互间的联系和关系,从而正确地阐发容观事物中所固有的规律性,作为决定问题和改进领导的依据。

对于青年干部和青年同志来说,树立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的作风,就更重要、更追切。这对青年的学习进步和健康成长有着重大关系。青年同志一般热情高,干劲大,但往往缺乏知识和经验,对于现实和历史都不很了解,对于党的方针、政策,也多容易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思想方法容易主观片面。我们注意调查研究,就可以增长我们对现实事物的了解,锻炼思想,增长知识和经验,提高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树立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的优良作风。

坚持调查研究、联系实际是培养良好学风的根本方法

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是指导我们从事革命斗争的最锐利的武器。我们只有很好地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才能够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作出最大的贡献。

我们应该以什么态度学习,树立什么样的学风呢?

马克思认为,“科学”一词的最好意义,首先是一个伟大的历史动力,一种革命的力量。他从来不把学术研究当作自私的娱乐和庸俗学者的点缀品,他是为革命而从事理论工作,是“为世界而工作”。事实上他首先是一个最伟大的革命家,为工人阶级的解放而斗争就是他的真正的本性。因而在他的理论著作中,革命性与科学性完全溶而为一。“这一理论对世界各国的社会主义者之所以具有不可遏止的吸引力,就在于它把严格的和高度的科学性(它是社会科学的顶峰)和革命性结合起来,并且不是偶然地结合起来(即不仅因为学说的创始人兼有学者和革命家的品质),而是把二者内在地和不可分割地结合在这个理论本身中。”(列宁:《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主义者?》《列宁全集》第一卷,第三O五页)马克思、恩格斯、列守、斯大林和我们党的领袖毛泽东同志,他们都不是为研究理论面研究理论,

而是为了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解放事业,为共产主义事业而从事理论研究工作的。他们在理论研究问题上都是主张有的放矢,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革命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的优良作风,向来反对无的放矢,告诫人们不要作理论与实际相脱离的空洞的“理论家”。

马克思主义者在制定革命纲领与策略时总是充分估计到本国的历史条件与当前的革命形势的。研究现状和研究历史是了解国情这样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研究现状是研究历史的继续,因为现状是本国历史的逻辑的发展。在缺乏历史知识的条件下,人们对现状的认识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不研究历史,就无法充分了解现状,也无法预测将来。不了解昨天的祖国,就不能了解祖国的今天和预测祖国的明天。正因为这样,伟大的革命导师们总是重视对历史的研究。马克思对当时史籍总要反复精读,并搜集丰富的资料留作日后备用。恩格斯在评论马克思时曾经说过“……马克思不只特别偏好地研究了法国过去的历史,而目还详细考察了法国当时的历史,搜集材料以备将来使用。所以,事变是从来也没有使他张皇失措的。”(见弗·恩格斯为《路易·波拿巴政变记》德文第三版作的序言,《用克思恩格斯文选》两卷集,第一卷,第二二二页)列宁也是十分重视研究俄国历史的,他认为历史从来就是深入了解现在的工具,因而他把研究俄国历史同研究党的纲领结合超来。他在《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主义者?》一书中正确地指出:俄国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他们的观点是否和实际历史以及俄国现存的社会经济情况相符,就是判断他们的观点的正确性的标准。而毛泽东同志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强调研究中国历史的重要性,对于革命的实际斗争和革命理论的发展都有着不可估量的深远的意义。因此,我们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就必须有理论联系实际、刻苦钻研的精神,学习革命导师著作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领会他们的言论的精神和实质,而决不可满足于只记住一两个结论,背诵几条原理,把它当作呆板的公式去乱套。我们必须很好地研究历史,下功夫去探索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原理所依据的条件,结论所产生的过程,史料与理论观点相结合的方法,和它所包罗的丰富的科学内容,作到不仅知其然,并且知其所以然。

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既然是为了当前实践斗争的需要,那么,调查现状,研究现状,就成为我们学习和掌握理论的重要环节。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是从客观实际斗争中总结提炼得来的,是指导革命斗争的科学,我们存应用这些普遍性的原理去解决当前实际斗争中的具体问题时,也就不能离开现状。因此,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对当前革命与建设斗争进行调查研究,关心和积极参加实际斗争,不仅使我们学习的理论真正能够对群众生活和斗争发生实际作用,做到有的放失地学习,而且也必然加深我们对革命理论的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对革命理论的掌握和应用。

有些人对现实的问题不感兴趣,不关心当前的群众斗争,不能把学习理论和广大群众的生活和斗争结合起来,而是单纯地为学习而学习,为研究而研究。有的甚至把理论研究当成私人的娱乐或“上流人物”的点缀品。在“一天等于二十年”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时代里,学习和研究理论如果不联系实际,参加革命与建设的实践,不注意研究大时代里的新问题,那么,这样的学习最多不过是能够背诵一些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词句和条文,而对于理论工作者,则会因故步自封而落后的。

还有些人不认为真充分地搜集资料,不进行认真严肃的分析研究工作,从资料的分析中得出无可辩驳的科学结论,而是对未经深刻研究或审查的一些议论随时贴上马克思主义的标签,自以为是马克思主义者。这种作法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批判的,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笼之心。七十多年以前,恩格斯在给康·施米特的一封信中曾批评过当时的一些人说:“他们只是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套语(一切都可能变成套语)来把自已相当贫乏的历史知识……尽速构成系统,而后自豪地欣赏自己的功业。”(《马克思恩格斯文选》两卷集,第二卷,四八七一一四八八页)他们把“唯物主义的”这几个字当作标签贴在他们的“研究成果”上,就以为一切都解决了,不必再花力气作进一步的研究了。恩格斯坚决斥责这种非马克思主义的作法,他教导人们去研究各种社会形态的生存条件,试图从这些条件中找出相应的政治,司法、美学、哲学、宗教等等的观点。应当认为,假冒、贩卖私货、一知半解轻率下结论,都是不能代替真正的科学研究的。毛主席说:“马克思列宁主义是科学,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任何一点调皮都是不行的。我们还是老实一点吧!”《改造我们的学习》我们应当牢牢记住这个教导。

现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需要我们去解决。我们应该切实遵循毛泽东同志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所作的教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正确方向,培养实事求是的良好学风,在祖国建设中作出创造性的贡献。]

(原载1961年5月5日上海《解放日报》,原题为“坚持调查研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我们征得作者同意,又作了一些修改。)

猜你喜欢
马克思列宁主义同志革命
同志
『大元帅』与『小同志』
OVER THE RAINBOW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确立
论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观
严良堃同志逝世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