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歇浦边女作家

1981-07-15 05:54
读书 1981年2期
关键词:晴雯赵先生女作家

谷 苇

沉寂多年的著名女作家赵清阁,近两年又以她勤奋的创作在国内文坛上活跃起来了。她在《西湖》文艺月刊上发表了电影剧本《粉墨青青》,又在香港《海洋文艺》连续发表了《晴雯·脂批·红玉及其他》、《香山忆故人——记王莹》等作品,她的其他一些散文、杂感等散见在《人民日报》、《战地》等报刊上,总之,赵清阁又活跃起来了。这是值得海内外关心她的朋友们高兴的。

在一个桃李怒放的春日,记者来到了赵清阁的书斋里。门开了,这位六十七岁的女作家暂时搁下了手中的笔,未写完的书稿就让它静静地躺在书桌上。

红楼新剧又一篇

话头,是从作家正在写的文章谈起的。

“手上正在写一个《红楼梦》人物的戏,写晴雯的”。她给我在新沏上绿茶的杯子里添了点水,自己却点燃了一支烟卷。前一阵,她还特为去看了上海昆剧团演出的昆剧《晴雯》。看了戏,就更感到非要赶快写出自己心里的晴雯了。

“这是赵先生写的第几个红楼戏呢?”

“第五个吧”!她说着,站起身来打开书橱的玻璃门,找出几本纸张发了黄的旧书来。一本稍新的是《贾宝玉与林黛玉》,是新中国成立后,上海新文艺出版社出的。“这本子过去在‘名山书店出过,那时叫《冷月诗魂》,和其他三本算是一套吧!”其他三本,就是写“红楼二尤”的《鸳鸯剑》,写迎春、探春、惜春悲剧下场的《飞花流水》,还有一本就是写宝玉出家、贾府崩溃的《禅林归鸟》。

回忆往事,赵清阁至今还感谢冰心的鼓励。她说:“那时在重庆的时候,当时政治形势险恶,我才写红楼戏,也算是‘逃避现实吧!冰心鼓励我,我才认真地搞成了这四个戏。”当时,她就有一个思想:从人物出发,以几个《红楼梦》中的人物为中心,写几个戏。写完《禅林归鸟》,她本想就此搁笔不再写“红楼戏”了。可是到了六十年代初期,阿英竭力鼓励她:“再写一个‘红楼戏,纪念曹雪芹逝世二百周年。”这样,她又重挥彩毫,写成以晴雯为主角的戏,题名就叫《鬼蜮花殃》。这个剧名源出于贾宝玉吊晴雯的《芙蓉诔》,熟悉《石头记》的读者是一望而知的。

《鬼蜮花殃》的初稿写成以后,还未来得及出版、发表,就来了“史无前例”的浩劫:手稿、资料、卡片还有阿英给她讨论晴雯的长信,统统“在劫难逃”了。

“好在腹稿是抢不走的”,赵清阁以顽强的毅力,重写了这个戏,并且写出了新的水平。

除了写戏,作家还在撰写她自己创作“红楼戏”的体会,实际上是一篇卓有见地的论文。这个红楼新戏和有关的论文,很快都将在上海、香港的刊物上发表。“见仁见智”,一切都由读者自己去评定吧!

健笔纵横写青山

赵清阁是作家,也是画家。前不久,香港《海洋文艺》的“封二”,还发表了她的近作山水小品一件,清新雅绝,画如其人。

说起绘画,赵先生不能不想起三十年代初期。那时,她从河南一家艺术中学学了两年画,又在河南大学读了两年书,最后还是按自己的“性之所近”到上海进了刘海粟办的“上海美专”,所以刘先生常说“赵清阁是我的学生”。赵先生回忆起来:“倪贻德先生是教我画过油画的。”她还记得当时美专的国画教师是王济远先生。

赵清阁终于没有走上专业画家的道路。她从“美专”开始,就走上了当作家的路子。可是却一直没有放下画笔,她的画在文艺圈内是有名的。齐白石见了赵清阁的画,大喜,主动要收她做学生。至今赵清阁书斋壁上还高悬着“戊子年”(1948年),白石老人画给“清阁女弟子清玩”的《雁来红》。

与白石老人的画相对悬挂在壁间的,是郭沫若为赵清阁题的一幅立轴。这是一首五言绝句:“豪气千盅酒,锦心一弹花。缙云存古寺,曾与共甘茶。”这是一九四○年在重庆北碚,赵清阁与郭老、田汉等几个朋友同登缙云山,游古寺,共享了太虚法师待客的著名“甜茶”以后,郭老乘兴题的。当时赵先生正在重庆办《弹花》文学杂志,第二句就是指此事,第一句则是赞扬赵清阁豪爽能饮的。这幅字纵横潇洒,写得好极了。当时田汉也给赵清阁“援笔立就”写了一首诗。诗曰:“从来燕赵多奇女,清阁翩翩是健男,侧帽更无脂粉气,饮杯能作甲兵谈。岂因泉水知冷暖,不待山茶辨苦甘,敢向嘉陵寻诗料,弹花如雨大河南。”诗好,字也好,原件赵先生正送到苏州去裱。笔者只好下次造访时再细细赏读了。

老舍先生的题句“清流笛韵微添醉,翠阁花香勤著书。”默默地挂在作家床头的镜框里。这是一九六一年老舍写了祝贺赵清阁的生日的。面对着这一写出女作家勤于著作、能以豪饮的性格特点的故人手迹,想起老舍先生一生爱祖国、爱人民、爱生活、爱朋友,以及他勤奋、严肃地从事治学、著作的精神,大家只能相对默然。由于年来多病,赵清阁酒已不喝了,可是却正以更大的劲头,更迫切的心情,在花香馥郁的“翠阁”里勤奋地著书。这也是唯一可以告慰故人于地下的。

“健笔纵横写青山”。与女作家告别的时候,我祝福她能以她的锦心彩毫为世人写出更多更好的文学作品来。“丹青余事”也希望她能留下更多的书画佳作。步出赵清阁先生的家门,迎面一阵骀荡春风,道旁的悬铃木新枝绿叶,照眼一碧。不禁想起了刚在女作家那里读到的一首茅盾纵笔题写的长歌《清阁歌》(此诗已在一本茅公的诗选中发表,改题为《清谷行》):“黄歇浦边女作家,清才绮貌昔曾夸,风雷岁月催人老,壮志不移路不斜……”。

猜你喜欢
晴雯赵先生女作家
等待三天
赵先生
男人的宝贝手机
赵先生的“人间烟火”
Values Education of Children from Teachers and Parents
晴雯之悔是在悔什么
一则故事 改变一生
M的快递
论《红楼梦》中病晴雯的真性情
等待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