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在研究事物的特殊规律上下功夫

1981-08-20 05:13齐振海
中国青年 1981年14期
关键词:革命战争毛泽东战争

齐振海

毛泽东同志论述中国革命战争问题的许多重要著作,提供了在实践中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的最光辉的范例。他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这部著作中提供的研究中国革命战争的特殊规律的理论和他领导中国革命战争的实践,对我们今天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有重要的启发和指导作用。

这部著作写于一九三六年十二月,是为总结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经验而写的。为了领导即将到来的抗日战争,我们党迫切需要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以提高全党的政治思想水平和军事指挥艺术。正是根据形势发展的这种需要,毛泽东同志从世界观和方法论上对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作了全面的系统的总结。

掌握特殊规律,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规律可循的。有一般的共同的规律,又有特殊的规律。只有注意了特殊性,才有可能区别事物。只有研究和掌握事物的特殊规律,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领导中国革命战争,就要研究中国革命战争的特殊规律。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领导所以在第五次反“围剿”中遭到失败,就因为他不注意研究因而违背了中国革命战争的特殊规律。所以,毛泽东同志把研究中国革命战争的特殊规律,作为这部著作的首要的和主要的任务。他是这样提出问题的:

“战争的规律—这是任何指导战争的人不能不研究和不能不解决的问题。

“革命战争的规律一一这是任何指导革命战争的人不能不研究和不能不解决的问题。

“中国革命战争的规律—这是任何指导中国革命战争的人不能不研究和不能不解决的问题。”

这是因为,战争有一般的共同的规律,如保存自己消灭敌人,就是为战争实践所反复证明了的普遍存在的规律。但战争总是具体的,不同性质、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战争,又都有各自的特点。这些就构成了战争的特殊规律。比如,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的“围剿”和反“围剿”,就不同于一般的进攻和防御,有它的特殊性。王明冒险主义领导是思想上的懒汉,他们不分析反“围剿”战争的特点,不研究中国革命战争的特殊规律,把红军对国民党军队作战,和一般战争等同看待,机械地搬用一般战争中进攻和防御的经验,或者教条主义地推行苏联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经验,同敌人打阵地战,企图“御敌于国门之外”,结果招致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毛泽东同志从实际出发,具体分析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敌我双方政治、经济、军事、地理等情况,找出了这次战争的四个主要特点,即:革命的敌人握有全国政权,它的军队不仅在数量上而且在装备上都远远超过了红军;革命的政权处于分散的、孤立的山区或偏僻地区,红军还很弱小;但当时的中国却是经过了一次大革命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大国;而且中国革命战争是在共产党领导下的土地革命,红军虽小却有强大的战斗力,并得到了农民的援助。他还分析了这四个特点的内在联系,得出了红军“可能发展和可能战胜其敌人”,但“不可能很快发展和不可能很快战胜其敌人”的科学结论,并制定了符合这种情况的战略和一系列战术原则。实践证明,毛泽东同志的分析是正确的、符合客观实际的,因而能够领导红军取得胜利。

懂得中国国情,才能领导好中国

的社会主义建设

毛泽东同志提出的研究事物的特殊规律的理论和实践,在经济建设中同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毛泽东同志的科学分析为榜样,我们应该得出这样的结论: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规律—这是任何指导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人不能不研究和不能不解决的问题。

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不但要研究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一般规律,尤其要研究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特殊规律。回顾建国三十二年来的历史,可以说,凡是注意研究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特殊规律,并据此而进行工作时,我们的建设事业就较为顺利;反之,凡是不注意研究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特殊规律,而机械地照搬外国经验,或者教条主义地对待马列主义理论时,我们的建设事业就遭受挫折和失败。在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七年中,我们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就因为这一时期我们注意了从当时中国的实际出发。例如,一九五二年党中央提出“一化三改”的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对生产资料私有制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和执行,党的八大的路线和方针,等等。在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中,我们也取得了重大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样是因为注意研究了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特殊规律,因而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方针政策。特别是党中央在调整国民经济过程中陆续制定的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和有关工业、商业、教育、科学、文艺等方面的工作条例草案,比较系统地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经验,从我国的特殊规律出发,分别规定了适合当时情况的各项具体政策,至今对我们仍然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在这个时期中的一些严重失误,例如一九五八年“大跃进”中提出的“只算政治账,不算经济账”,“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以及以后的“以阶级斗争为纲”,“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大革命”,“打倒走资派”等理论和实践,其原因或者是凭想当然而无视客观经济规律,或者是机械地照搬外国经验,或者是错误地理解马列著作中的一些论点,归根到底,就在于不注意研究中国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特殊规律。粉碎“四人帮”后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也出现了类似情况。那时有的同志机械地将我国和外国如西德、日本加以类比,认为他们能在十几、二十年的时间内实现现代化,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呢?正因为没有认真地研究我国的国情,其结果是欲速而不达,反而造成了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党的三中全会提出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方针,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随后又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制定了关于农业政策的两个文件及其他一系列政策、措施,我们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才真正走上正确的轨道。其经验教训同样在于是不是注意研究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特殊规律。

蔑视一般的客观规律,要受惩罚;蔑视特殊规律,也要受惩罚。照搬马列理论,不行,是教条主义;照搬外国经验,也不行,是机械论,也是一种教条主义。这两种,都是思想上的懒汉。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提出“重要的问题在善于学习”,并专门就此写了一节,强调了要从实践中、特别是从自己的经验教训中学习。我们应该遵照毛泽东同志的教导,反对思想上的懒汉,开动机器,在研究中国的特殊规律上下功夫。在这方面,我们已经有了丰富的深刻的经验教训,这是全党全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学费和沉重的代价后取得的,我们要永远记取。

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

我们说研究特殊规律是重要的,第一位的,并不是说人的主观能动性就不重要了。毛泽东同志说:“军事家不能超过物质条件许可的范围外企图战争的胜利,然而军事家可以而且必须在物质条件许可的范围内争取战争的胜利。军事家活动的舞台建筑在客观物质条件的上面,然而军事家凭着这个舞台,却可以导演出许多有声有色威武雄壮的活剧来。”“我们不许可任何一个红军指挥员变为乱撞乱碰的鲁莽家;我们必须提倡每个红军指挥员变为勇敢而明智的英雄”。战争中如此,经济建设中同样如此。既掌握中国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特殊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我们就能在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舞台上,演出有声有色威武雄壮的活剧来;我们在经济建设中就不是乱撞乱碰的鲁莽家,而是勇敢而明智的英雄。我们应该这样。在积累了三十二年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丰富经验教训之后的今天,我们也完全有条件做到这样。

猜你喜欢
革命战争毛泽东战争
未来战争我们最强
革命战争年代的清华地下党员名单
抗美援朝,毛泽东立国之战
1949,毛泽东点将
被风吹“偏”的战争
他们的战争
录毛泽东词一首(草书)
缅怀革命战争时期我的几位好领导
吴自立“闹事”与毛泽东复信
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