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小说派

1983-01-01 09:02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3年3期
关键词:阿兰现实主义法国

新小说派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兴起于法国,六十年代后期形成一股浪潮,一时影响波及欧美。

五十年代期间,法国一些反对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作家集聚在“午夜出版社”周围,提出要改革传统小说。起初,他们并没有明确的理论主张,只是在“反传统小说”的大前提下,各自作自己的创作试验。1956年到1958年,法国作家阿兰·罗伯一格里耶先后发表了《未来小说的道路》和《自然、人道主义、悲剧》两篇论文,系统地论述了小说创作反传统的主张,被人们看作是“新小说派”的理论宣言。

新小说派认为:当今时代变了,工业技术获得了相当的进步,而小说艺术却陷入“严重的停滞状态”。其所以如此,原因就在于还没有从传统小说的观念的束缚中摆脱出来。照他们看来,客观世界只是一个“物的世界”,而传统小说把人作为现实生活的中心加以描绘,因而掩盖了“事物的面貌”。由此出发,凡与现实主义传统有联系的以往时期的一切小说技法,他们也都持反对态度。他们以为,存在主义以及萨特的有倾向小说,与现实主义有着一定的关系,因而不足取。对于意识流和卡夫卡的小说,他们也以为有着现实主义成分和哲理性,一概加以拒绝。因而,新小说派又被称为“拒绝派”或“反传统小说派”。

新小说派作家都以反传统小说为其宗旨,但在具体创作中,手法各不相同,形式五花八门。总括起来看,他们有这样一些共同特点:不注重塑造人物形象和刻画人物性格,人在他们的作品中只是一个把许多组生活画面和若干事物串联起来的组织者,或者仅仅是借以展现作者想要表现的种种事物的“视觉”;作品强调对自然景物和环境实物的描写,又把这种描写变成对物的琐碎、繁复的图解,在结构上,有意颠倒时间,混淆空间,把过去、将来、现在,把现实、幻觉、回忆杂揉交织,混为一体,构成一系列杂乱无章的场面。

新小说派的主要代表作家是阿兰·罗伯—格里耶和娜达丽·莎罗特。阿兰·罗伯—格里耶,1921年生于法国布勒斯特,早先是一个研究热带水果的农艺师,1953年发表处女作,即“新小说派”的第一部作品《橡皮》。他的主要作品还有《窥视者》、《忌妒》、《在迷宫里》和短篇小说集《即景》。他的创作代表新小说派里的“客观小说”倾向,即只是纯客观地记录“物”,作家不作任何处理和解释,把小说变成记录纯客观世界的一张清单。娜达丽·莎罗特,1902年生于俄国,幼年随父母定居法国。她早先从事律师工作,1939年成为专业作家。其主要作品有《无名氏肖像》、《马尔特罗》、《行星仪》和《黄金的果实》等。她的作品代表新小说派里的“内心小说”倾向,即着重用多层次结构表现人的“内心动作”、下意识的活动和情感。

其他重要作家还有:米歇尔·比托尔、克劳德·西蒙、约翰·里加杜、克洛德·奥里埃、罗伯尔·比才等。

新小说派是资本主义社会里的悲观主义的产物,它是产生它的那个社会无法克服矛盾的“文化颓废”的一种表现。因而,从它产生的时候起,就不为更多的人所推崇,大约到七十年代开始,它就开始衰落了。这也说明,离开了社会现实,背离文学创作规律,从否定文学的社会意义出发在艺术形式本身去寻求变革,就必然会导致这一所谓“变革”的衰亡。

(白烨根据《欧美现代派作品选》等材料摘编)

猜你喜欢
阿兰现实主义法国
如果地球被我们吃掉了
莫奈《睡莲》[法国]
善良是最好的名片
现实主义与现实题材创作
法国:短篇小说ATM机
法国浪漫之旅(二)
旁敲侧击
唱戏的老侯
法国凯乐美我涂我画
新现实主义巨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