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现代化民族化的结合点

1985-07-15 05:54戴金珊
读书 1985年9期
关键词:结合点民族化概论

戴金珊

《经济学动态》今年第二期发布了一则消息:国家经委召开了中国古代经济管理思想座谈会,会上提出了一个口号: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管理,应该走现代化加民族化的发展道路。巧得很,就在读到这则消息时,一本装帧并不显眼的新书——《日本企业管理概论》上市了。

有些人,谈起“现代化”就把它同西方化等同,谈起“民族化”又把它同封建性等同。似乎现代化与民族化二者风马牛不相及,甚至是水火不相容的。《概论》一书则以确凿的事实和细密的论证提醒读者:现代化与民族化非但不互相排斥,而且可以结合得十分和谐,产生微妙的结果。日本现代管理方式所以能发展到今日,甚至能在某些方面超过当代资本主义世界的“管理巨人”——美国,就在于“既充分发挥了来自美欧各国先进经营管理经验的作用,又充分发挥了本国传统经验之所长,从而在‘相互结合的基础上形成了更高水平的日本现代管理方式”(第10页)。没有这种结合,日本充其量只能跟在美欧后面爬行。

我们国家长期中曾徘徊在通往现代化的路上,可望而不可及。这是事实。但这反过来说明现代化表示层次较高、比较发达的技术、经济、管理等体系,它与我们的实际生活还有距离。有鉴于此,即使是单纯的技术引进也得考虑是否适合国情、国力,使其发挥最佳效用的条件是什么,更遑论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了。君不见许多发展中国家大力引进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化”,结果,不但现代化“化”不起来,而且陷入种种危机与困境?况且,发达国家的现代化程度不一,还值得我们一一研究,考辨得失,择优为鉴。这一点,《概论》作者提示得极为清楚:日本学者是在“通过研究、比较”后,“发现美国企业的经营管理是最先进的”,然后加以引进、推广、普及。不加鉴别,盲目追攀,以西方化为现代化,何异东施效颦?

我们国家的封建影响深远,这也是事实。但民族化并不是保留封建性。中华民族数千年发展中,形成了某些特征,这些特征有的已积淀为普遍的文化一心理结构,有的在历史长河中千淘万漉依然难以磨灭。强迫人们清洗干净这些思想而硬性灌入另一些思想,未必科学,也不明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做的,难道不是花功夫去研究如何使现代化与民族化结合,而是耗精力于以此击彼、以此代彼?《概论》指出:在引进美国先进管理思想时,日本学者曾注意研究了本国的经验。于是有山诚章等人提出“全员经营者”论,重视发挥集体力量而不是西方式个人努力;有藻利重隆等人提出“双重结构”主张,建议把美国先进管理技术同日本“命运共同体”式的劳务管理结合起来。这些思想和理论,赢得了企业家的接受,而日本也就由于引进和发掘相结合,后来居上,称先进于世界。我们在探讨现代化与民族化的结合上,做的实在太不够了。

今天,我国经济体制正有步骤地进行全面改革,社会主义经济正逐渐走向开放,世界各国的文化思想在进一步沟通交流。处此潮流之中,全国各行各业的人们也应该进行思想沟通。寸有所长,尺有所短。不管研究西方的还是研究东方的,不管研究现实的还是研究历史的,应该群策群力,协同作战,为了中华民族的兴盛而研究、思考:中国现代化与民族化的结合点在哪里?唯有寻找到这一结合点,我们民族的发展才能避免反复,减少振荡,在稳定中大踏步前进。

(《日本企业管理概论》,人民出版社-九八四年十一月第一版,1.60元)

猜你喜欢
结合点民族化概论
江文也钢琴音乐民族化的创作实践研究
写作要找到“结合点”
李剑农和他的《政治学概论》
青铜器辨伪概论
三年级读写联动教学方法初探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艺术概论
2018年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艺术概论
中国当代动画电影的民族化与国际化
服饰元素在油画创作中民族化意义的研究
从艺术要素看样板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