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青年的恋爱·婚姻·生活

1985-11-01 04:38韩素音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5年4期
关键词:毒品年轻人女儿

〔英〕韩素音

我讲一点美国和欧洲青年的情况。

一般来说,目前在西方青年中盛行个人主义,甚至有一种“极端个人主义”,也就是“极端的独我”。他们的独立性很强,年轻人到了十七、八岁,就不愿依靠父母生活,自己出去找工作,赚钱养活自己。他们认为,依靠父母生活是一种羞耻。别人会笑话这种青年,说他们是吃奶的娃娃。据我所知,美国总统里根的儿子也不靠他父亲养活,而是给别人洗汽车挣钱;美国大富翁洛克菲勒的儿子也当过饭店的服务员。以我的家庭来说,我的女儿、外孙女、侄儿,也都是靠自己工作挣钱来养活自己,或供自己读书。我的女儿小时候身体不大好,我对她有些溺爱,因此养成她有些依赖性。但是她长大成人后,也不愿依靠父母生活。她学做生意,现在已成为一个企业家,赚了不少钱。我认为西方青年人的这种独立性,不依靠别人,自我奋斗还是好的,但发展到“极端的独我”就不好了。

现在西方青年的家庭观念很淡漠,无论男女,到了上大学时就离开父母,自己单独生活,有的自己找一间小房子住下来,甚至寒暑假也不回家,而是和自己的朋友一起出去玩。所以在西方,往往是年轻人和年轻人在一起,老年人和老年人在一起。我常听到老年人抱怨,辛辛苦苦把孩子带大了,而他们却不顾父母了。所以在西方,人到了晚年就有寂寞孤独之感。我认为家庭成员之间的爱还是很需要的。

讲到西方青年的婚姻和恋爱,十年前,所谓“性解放”十分流行,青年男女喜欢同居而不结婚。一个女孩子今天和约翰同居,过两天分开了,又去和彼得同居,再过几天又换了路易。尤其在美国,还有比“性解放”更厉害的“性乱”,以致有些父母怕自己的女儿怀孕,在她们十四、五岁时,就给她们避孕药,这样她们就更无所顾忌了,认为可以随便乱搞。西方这些搞“性解放”的青年是不懂得什么是爱情的。“性解放”和“性乱”给西方社会带来很多恶果,社会上无人管的私生子很多,大约有百分之二十的女孩子是未婚就生孩子的,性病很流行,青年男女到了二十五、六岁,也就会感到感情上的空虚和寂寞。近年来这种风气有了一些转变,一个新的潮流起来了,那就是先同居后结婚。

我认为,目前西方青年更严重的问题还不是对待恋爱和婚姻的态度,而是吸毒。现在西方青年认为吸毒是一种时髦,这是一个相当严重的问题。他们吸的毒品是比鸦片还要厉害的各种刺激药品,都是很容易上瘾的。我住在瑞士,经常在洛桑湖边的一个地方,看见一大堆年轻人坐在那里,个个形容枯槁,目光迟滞,一副麻木不仁的表情,其中也有一两个人懒洋洋地弹着吉他,远远地一看就知道是一群吸毒鬼。他们就象活着的死人一样,看了真叫人心里难过。

在美国和欧洲,青年吸毒是很普遍的。我的外孙女告诉我,在她十三岁上中学时,同学中每五个人就有一个吸毒。他们认为吸毒是一种时髦,甚至嘲笑那些不吸毒的学生。而她自己抵制住了这种恶习,一直没有吸毒。在美国,象她这样不赶时髦的青年也还是有的,很有骨气。但是,有些傻孩子由于无知和赶时髦,往往在十四、五岁时就开始吸海洛因和可卡因了。只要一上瘾,这个孩子就完了。

这些吸毒的孩子多半家里很有钱,西方社会上有一批毒贩子,专门勾引这些孩子,赚他们的钱。这些毒贩子站在学校的大门口,等那些孩子放学出来,就哄他们说:“吸一次玩玩吧,不要钱。”但是,这些上当的孩子吸了一次就想吸第二次,这样很快就上了瘾,再也摆脱不掉了。

在瑞士,我认识的一个出版社老板,他的女儿才十六岁,就被男朋友勾引上吸毒。她家里的人只见她愈来愈瘦,每天不想吃饭,整天板着脸,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也不上学念书了。以后家里的贵重古董也不见了。很长时间,家里人都不知道这一切是怎么回事。后来才知道,自己的女儿吸毒了,她为了买毒品,就偷家里的东西拿出去卖。她对她的父母说,你们如不给我钱买毒品,我就自己去做妓女赚钱。她的父亲,这位出版社的老板为了不让自己的女儿做妓女,每天不得不给女儿的男朋友四百美元。

现在,西方的毒贩子是很狠毒的,他们利用这些吸毒的女孩子赚钱,供给她们毒品,叫她们去做妓女,赚钱分成。毒贩子中也有社会名流。我就知道,有一个贩毒者是银行家,表面上看起来是很正经的,每个星期天都到教堂去做礼拜。他很有钱,但这些钱却是贩毒赚来的。

美国和欧洲的法律对待贩毒的人并不是很严厉的,当然他们也抓毒贩子,把他们关进监狱,但是抓到的也只是些小毒贩子,跑腿的,真正贩毒的大老板是抓不到的。有的大毒贩子甚至与警察合作,赚的钱分赃。另外,也有行贿的事。

那么,西方社会怎么解决这个严重的问题呢?在美国有不少大学设有一个特别的机构,是专为那些吸毒学生办的,在他们吸毒厉害时,就发给他们一种药吃,使他们的体力恢复过来。但是,这个机构无法禁止学生吸毒。现在美国的一些父母们,也知道政府对毒贩子无能为力,他们就自己联合起来,想办法去抓毒贩子,来保护自己的子女免受毒害。我认为家庭和学校应该对青年进行教育,使他们认识吸毒的危害。但是在西方那种社会制度下,年轻人是很难逃脱毒贩子的魔掌的。

西方还有些青年,追求一种无限制的自由,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就是“野蛮主义”或是“暴力主义”吧。在欧洲就有一群群的年轻人故意破坏东西。我在瑞士乘公共汽车,就亲眼看到有个青年手里拿着一个半截的破汽水瓶,好象准备随时要向人的头上砍过来,令人胆战心惊。去年,我到加拿大一个高等学府去,看到那里建筑物的玻璃都被打破了,我觉得很奇怪。后来别人告诉我,那是被学生中的“暴力主义者”破坏的。他们还破坏桌、椅、地毯等设备,这个大学因此而蒙受的损失,每年要达到二百万美元。

当然,西方的青年也有很好的,他们有高尚的情操,乐于助人。我对西方青年的看法是,不都是不好的,也不都是好的。有的青年吸毒、酗酒,是由于精神上的空虚和苦闷。西方社会的物质丰富,不一定能使人精神愉快,物质丰富不等于精神丰富。青年人应该有理想、有生活的目标,而这正是某些西方青年所缺少的。

方连整理

(摘自《世界博览》)

作者简介:

韩素音著名英籍女作家,原名周光湖,父亲是中国人,名叫周炜,是一位爱国的工程师。他在比利时留学期间,与一个名叫玛格丽特的比利时姑娘相爱而结婚,并于1913年1月与玛格丽特一起回到了老家四川成都。韩素音女士1917年生于中国河南,后在北京上学。她亲身经历了旧中国的苦难。

1949年,韩素音女士随母亲回到了欧洲,但是她始终认为中国是她的“根”。由于旧中国的苦难在她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她就更加热爱新中国,分外理解中国革命的伟大意义。她经常以自己至少是半个中国人而感到自豪。本文是韩素音女士对《世界博览》记者的讲话摘录。

猜你喜欢
毒品年轻人女儿
物流线上的毒品追踪
为什么年轻人一团建就想离职?
当代年轻人有多惜命
你猜不到一个做饭的年轻人在想什么
火烧毒品
年轻人如何理财
和女儿的日常
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女儿爱上了串门
我给女儿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