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伊战争又一年

1985-11-01 04:34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5年12期
关键词:伊拉克战争伊朗

今年9月,两伊战争进入了第六个年头。这场打了整整五年的战争曲折多变,难以预测。《瞭望》驻伊拉克和伊朗的特派记者分别从前方发来了有关报道。本刊特全文转载。读者从中可以了解到这场战争的现状、发展前景以及对交战国的影响。

吴毅宏钟敬

巴格达专电如果伊朗“没有了油,也就没有战争了!”在两伊战争连打带拖,熬了整整五年的时候,伊拉克人作出了这一判断。伊拉克人意识到,在几年来伊朗拒绝一切国际调停的情况下,企图通过“呼吁——调解——谈判——停火——解决争端”这一公式是不现实的了。只有断其油路——财源——战争支柱,才能迫使伊朗走向谈判桌。于是,伊拉克最高当局酝酿已久的,有朝一日要摧毁伊朗石油输出中心——哈尔克岛的信誓,开始付诸行动了。

8月15日,九架伊拉克先进的喷气战斗轰炸机,贴着波斯湾水面,超低空飞行,避过了哈尔克岛上的雷达和防空火力系统,猛烈袭击了占伊朗出口原油百分之九十的这个最重要的石油集散港。这次成功的偷袭,毁伤正在港内装油的油轮十艘,严重毁坏了超级油码头和输油设备,据保守的估计,岛上的输油能力至少突然下降了一半。接着,伊拉克战斗轰炸机又连续七次再袭哈尔克岛,连同最初的一次,截至7月9日,在短短二十几天里,已朝这块面积不到三十五平方公里的小岛上倾泻了三十多吨炸弹。

决心摧毁哈尔克岛,这是当前两伊战争中最令人关注的严重事件,也是战争持续五年来的必然发展。

这场当今世界最难为人理解的战争,持续五年来已经经历了它的曲折历程,战局的变化如同一只无法捉摸的万花筒。

五年前,1980年9月,战争开始的时候,伊拉克军队曾打进伊朗境内,占领了十几个城市。但不到二年,伊朗反攻,把伊拉克部队打了回去。1982年7月,伊朗部队越过了国界,把战争推进到伊拉克境内,从这以后,战争一直在两伊一千一百多公里长的边界上的伊拉克一侧徘徊。伊朗先后发动了十多次攻势,从南部的巴士拉到北部的哈吉乌姆拉,从山下打到山上,从沙漠打到沼泽,尽管伊朗都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但这时它却掌握着战争的主动权。到了1984年,特别是1985年,战局发生了变化。这两年,几乎在同一时间——二、三月之交,同一地点——南方的胡韦扎沼泽地带,以同一方式——伊朗调集几十万大军,发动强大的攻势。这先后两场沼泽之战都打得激烈残酷,伊朗损失了两三万人的生命,元气大伤。伊拉克由于长期战争,人力,财力也消耗极大。

从今年三月以来,两伊对各自的战略都作了调整。伊朗从一味大规模发动攻势改为小规模地、不定期出击,坚持贯彻消耗战方针,以图拖垮伊拉克。而伊拉克急切需要恢复和平,以它已经形成的相对制空权和地面火力的优势,实施了“以战迫和,以炸迫和”的方针。这就出现了一个要长期较量,一个要全面速决的不可调和的局面。半年多来,战争呈现出陆海空全面对抗、全面紧张的新形势。

地面:伊朗部队从南至北发动了多次小规模“渗透性”进攻,据称“积少成多”使伊拉克遭到“重大伤亡”。

海上:“油轮战”持久不衰,又有数十艘油轮和商船在哈尔克岛水域被伊拉克击中。但是船主们并没有吓得不敢再来。

空中:伊拉克先后发动两轮“袭城战”。“袭击波”遍及伊朗纵深的三十多个城市,首都德黑兰遭到的空袭不下三十次,确实搞得伊朗人心惶惶,但照样制服不了伊朗的战争决策者。

在此情况下,两年多以前就着手制订的摧毁哈尔克岛的计划不得不拿出来了。摧毁哈尔克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伊拉克打出的最后一张王牌,是伊拉克领导人为能结束这场战争而不惜玉石俱焚的做法。促使作出这个决定的主要因素是,打了五年的战争,还是远远看不到尽头。

伊拉克总统萨达姆把哈尔克岛称之为“伊朗用以呼吸的肺叶”。据报道,1984—1985年度伊朗预定的石油收入为二百三十五亿美元,哈尔克岛就担负了二百亿左右。

哈岛距伊拉克海岸仅二百多公里,伊拉克战斗机十几分钟就能从巴士拉飞到它上空。尽管如此,伊拉克在过去的两年多里,没有真正袭击过哈尔克岛。来自伊朗各地的石油仍从这里以每天两百多万桶的流量涌向世界石油市场。一些西方人甚至开始怀疑伊拉克封锁哈尔克岛的认真程度。

摧毁还是不摧毁?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一再举棋不定。他在解释为什么迟迟不轰炸哈岛时说,不是由于军事技术方面的原因,而是其他因素。他指的显然是政治因素,他在等待伊朗决策者响应停战议和的呼吁。

现在,摧毁哈岛的决策既已开始执行,就产生了两个未可预卜的前景:

一个是哈岛本身会不会被继续袭击,彻底摧毁?按目前伊拉克五倍于伊朗空军的实力,伊拉克不惜一切代价,决心彻底摧毁哈岛是可能的,当然伊朗已加强空防戒备,袭击也非易事。然而下不下决心,看来伊拉克主要还是在等待伊朗对和谈的呼吁会不会有所响应。如果伊拉克过于性急,除遭致相应的报复而外,不会得到最理想的收获,因为,袭击哈岛其目的也在迫和。

另一个未卜的前景是两伊战争的大归宿将是如何?可以相信,伊朗决不会不声不响地把哈岛遭袭的苦果吞下去的。它也许要作出强烈反应。诸如对伊拉克发动一场大规模的地面攻势,或者对海湾国家采取某种行动。当然,伊朗也许会冷静考虑全局。谈判总有一天要来的,但不会立即到来。

看来两伊今后会更多地在“油”字上作文章。一个是增加自己的油,一个是破坏对方的油。比如伊朗将会千方百计修复哈岛,或者同时另谋输油出路。据宣布,伊拉克——沙特阿拉伯油管第一期工程今年年底前将要竣工通油,伊朗会接受这一现实吗?这两个靠石油出口为主要财源的国家,谁卡断了谁的油管,就等于窒息谁的经济,砍断谁的战争动脉。战报说,伊朗正在伊拉克北部调集兵力。众所周知,伊拉克北方最大的油田——基尔库克油田,距前线不到一天的路程,伊朗能不打它的算盘吗?○

吴宏毅钟敬

德黑兰专电伊朗和伊拉克的战争已经持续五年了,今后还要打多久,仍然无法预料。

两国交兵之初,记者正在德黑兰,如今又来到这里,发现战争对这个国家的沉重负担和对人民心理的影响,已经表现的很明显了。

伊朗人民最苦难的一件事情是通货膨胀。物价比五年前涨了五至十倍,而工资只增加了大约二倍。一个中级职员的月薪只能买两条半牛仔裤。大米、食油、食糖等实行配给,凭票购买的物品多达十几种。一个在商店前排队买牛奶的妇女对记者说:“我们的生活票证化了。”

人们都在为生计而奔走忙碌。德黑兰的成年人已经很少只干一种工作了,往往同时在几个单位任职,这里下班了,急忙赶到另一处,有的则在一个单位上两个班,一般拿到双份工资,用来支付腾贵的生活费用。

战争的影响远不只此。许多青年在前线丧生,留下孤儿寡妇,虽然政府给了一定的抚恤和照顾,但并不能解除一家痛苦。我们无法知道全国一共死了多少人,据说仅德黑兰就有二十万妇女失去了丈夫,官方的烈士基金会设立了一个婚姻介绍所,帮助她们重新组织家庭。

伊朗老百姓把一切困难都归咎于战争,对于这样没完没了地打下去很不满意。一位在前线打过仗的青年对记者说,1982年5月,我们已经把伊拉克人赶出了国土,为民族赢得了光荣,战争那时就应该结束了。他说,青年们不愿当兵,政府为此作出决定,适龄青年不服役者,不给工作,不准上大学,不准出国旅行,甚至不准结婚。但这只是事情的一个方面,我们还要看到它的另一面。伊朗毕竟是一个生产石油的大国,据官方宣布,去年石油收入有一百七十五亿美元。有这样的收入,它完全有能力养活四千万人,并与伊拉克周旋到底。在人民中间也还有一批中坚分子,赞成把战争打下去。他们大多是穷人,对于生活中的困难怨言不多。他们高兴的是,现在大家都平等了。

在领导层内部,主张打到底的人还是多数。当初伊拉克突然袭击,打进伊朗,现在不明不白地言和,他们如何咽得下这口气?因此,1982年7月,伊朗部队越过了边界,向伊拉克本土进攻,虽然未能长驱直入,仍然咬住不放,在边境地区实行消耗战,以达到拖垮伊拉克的目的。

伊拉克国家到底小,它经不起拖。于是,它利用武器装备上的优势,以战迫和,对付伊朗的消耗战。

自去年四、五月份起,伊拉克相继发动了“坦克战”和“袭城战”。伊朗顶住了。今年8月15日起,伊拉克又集中力量轰炸伊朗在哈尔克岛的石油出口中心,断绝伊朗的财源。伊朗方面仍然采取以牙还牙的态度。9月4日,被认为是强硬派的哈梅内伊连任总统,6日即作出强硬的反应,派飞机深入伊拉克领土二百五十公里炸了一个石油设施,同日还炸了伊拉克的一个雷达站。

哈尔克岛防空力量十分强,伊拉克要想彻底摧毁它,决非易事。记者认为,这场战争的前景仍然是:拖下去。许博渊

猜你喜欢
伊拉克战争伊朗
伊拉克立法反对以色列
激战正酣
象牙战争
战争催生的武器
过于逼真
投 缘
自产自销——原载“伊朗漫画网” ▲
掉了一个
战争
伊拉克恐怖袭击百人死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