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划球赛”,一边学“进球”

1988-08-23 03:48晓凌
中国青年 1988年8期
关键词:团干团市委团支部

晓凌

没有“球场”的苦恼

一个拥有230多万团员青年的成都团市委,每年团的活动经费只有几万元。平均每人仅有两三分钱。

全市15个区县中,80%以上的区县团委活动经费一年只有两三千元。

工厂、学校团委的经费同样少得可怜。市属一家一千多名团员青年的工厂,年经费只有400元,仅够搞一项“五四”活动。

团支部就更惨了!全市有近1/3的团支部年经费只有几十元,仅够看一场中价电影,或在春游时每人拍一张彩照。

于是,这样的镜头出现了:

团支部书记为了搞一次活动,到处去“化缘”。求书记、主任、科长们“施舍”。假如面子大,可以得到点“恩惠”;如果没面子或遇领导不高兴,就会碰一鼻子灰。团干们大发“搞团的工作像乞丐一样乞讨”的感慨。

一个个新建的青年宫、青年俱乐部、活动中心,因无经费买器材,无力对外开放,一大群“夜生活”贫乏的青年,只好涌向舞厅、咖啡馆,或在幽暗的灯光下“推围墙”。

赌博风开始盛行了。仅成都西城1987年就查处赌博案881件,是1986年的2.21倍。

黄色录像、报刊也向青年伸出了黑手。在邛崃南宝山妇女收容所里,80%以上的被收容人员是20来岁的年轻姑娘……

冲突,矛盾。一方面,社会上在指责共青团,说没教育好团员青年;另一方面在青年的教育经费上一扣再扣,平均摊在每个青年身上的经费一年只有几角钱。

关键是要“进球”

面对如此的困境,成都各级团干进行了各种探索和实践,试图寻求出路。机车厂、刃具厂、川棉厂、川化总厂、科大、双流等团委通过各种渠道、门路自筹经费,承包“急难新”任务,义务加班加点,咨询服务、洗衣、养猪、卖书等,能想的办法全想了,但苦于没有政策,团委别说赚钱,还要倒贴钱进去。

去年秋天,一科研所团委为某厂设计安装公用天线,挣得经费1万多元,最后还是把钱交给了所里,团委得到的只是一个受表扬的荣誉。

一方面,团的干部在叫穷,想自筹一些团的活动经费;另一方面,当商品经济的光芒照射在他们头上,或他们独自一人来到商品经济海洋的岸边时,又畏惧了。实践证明,解决团的经费问题迫切需要一个政策,需要用政策来为团干们划出“球场”,需要用政策为他们壮胆。由于切身的“遭遇”,成都团市委对中央领导关于团的经费问题的指示感到格外亲近。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争取领导部门为自筹团的经费划个“篮球场”。

市委、工商、税务等部门。红灯、黄灯、绿灯。团办实体,自筹经费终于得到了上级的批准和社会各界的认可。

“球场”划大划小是一个问题,关键是要学会“进球”,而且要进有质量的球。团市委认真总结了1984年创办实体的经验教训,决意不搞摊贩档次的公司,不搞一锤子买卖,而是把办实体与青年事业的发展,与青年人才的培养,与稳固的经济效益紧密联系起来。团市委不当甩手掌柜,不当门外汉,而是从形式到实质都要承担起领导者的责任。

年初,成都摩托车技术培训中心、市青年活动中心、市和平旅行社、中进贸易公司相继挂牌营业,旗开得胜,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4月11日,成都青年技术发展公司也正式挂牌服务了,总经理就是团市委的原宣传部长。

4月13日,经济技术管理部也正式成立,力图通过它沟通团与社会,团与企业、工商、税务等部门的联系,成为团的“公关部”。

他们还成立了青年建设公司、青年房产公司等。有的公司从一开张就显示出它的生命力。

他们打算房产公司取得效益后,在推进全市住宅商品化的过程中,解决青年住房问题。预计在今后几年中,每年开发1~2万平方米的青年公寓式商品住房。

他们还打算拿出一笔钱来,设一个优秀团干部奖励基金,奖励团的专、兼职干部,进一步调动广大团干部从事青年工作的积极性。

面对团办实体的改革浪潮,团市委书记任来同志满怀信心地说:“团办实体后,当我们有了充足的经费和一定的政策,就能给青年办更多的实事,真正体现为青年服务的宗旨。”

猜你喜欢
团干团市委团支部
弥勒市关工委联合多部门开展腊月暖冬行动
“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团总支)”名单(共四百三十一个)
新时代团干,应该如何“正心”怎样“修身”?
“创文巩卫”,我们在行动
当前形势下高校学生团干管理方法研究与创新
创建“雷锋团支部”立足岗位学雷锋
新世纪、新青年系列活动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