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乐在书案

1989-07-15 01:07
读书 1989年3期
关键词:著者文光藏书

如 一

闲来喜欢乱翻书,尤喜将“正经”书把来作闲书读,戊辰岁末,得《山右丛书初编》一部十六册,见中收《万卷精华楼藏书记》六册一百四十六卷,初不以为意,但随便读下去,倒有些放不下了。

是记撰者耿文光,字斗垣,举人出身,官至教喻,毕生殚力收书,所藏达八万卷之多。他在自序中说:“万卷精华楼者因是书采万卷之精华遂以名其楼也;藏书者自藏之书,非其所藏不录也。”(原书无标点,凡本文所引,皆由笔者率意加之)记以经、史、子、集分编,编下又分类。每类书录之后,则略言大概:稍述该类之源流,沿革,并以一二语述其所收书目之大要。条目之下所录,则为该书序跋之要语,及书中所记之可品味者,多则数十条,少则数条。所由辑录者,虽非稀见之册,不过一目之下,汇此数家之言,却也令人大得检索之便。对此,著者尚另有解释:“凡记中所列诸条皆有鄙意存焉,非漫为抄撮也。吾所欲言,古人已言之,今不复言而录存其说。”(见卷九十三《梁漫志》目)这倒似得顾宁人的钞书作学问法。

除此,尤其可读的便是“文光案”了。案语多则数百字,少则十数字,或心赏,或佐证,或补缀;又或纠谬,又或备考;又正误辨异,“立此存照”,间亦表出书中鲜为人道之一二好处,及版本优劣,成书经过,诸家评语,等等。似独语,又似晤谈(耿氏有言:余著目之意犹有四:一自课;一训俗;一考藏书;一当笔记),虽学问在是,却并无学究气。

至于此记关乎版本校雠之类的学问,自当由专门家去论定——读书原是各取所需。我感兴趣的,除去从中得到不少书的“档案”以外,还多少认识了一位读书人。著者既言凡其抄录者皆有私意存,自然据此求之就可略得消息。是记卷一百三十一《童山诗集》目下录李调元自序日:“今之刻文集者莫不请当代名人为序。予杜门已久,不知何者为名人,干谒既在所禁,求谀亦觉赧颜,故不如自序之为是也。”著者录此,正是引李氏为知音。有斗垣先生此记自序之言为证:“序言,序其所以作书之意也,始于子夏之序诗,其后刘向校书每一篇成即为之序。文极雅驯矣。若夫复述古人游扬好事官阶称谓铺陈满纸,吾所删削者正如是。人不自立而依草附目,非所谓豪杰之士也。”(未知时下诸君有无闻此数语而汗颜者?)又卷九十六录《居易录》中言——王氏自述其购书不得而大病一场——也当是引起著者同慨。仍据自序,可知耿氏自幼嗜书,闻人说书则听之,随听随购,随读随思。孜孜穷年,依命于书。“其望书也如农夫之望岁;其皇皇焉有求而弗得也,如穷人之无归”。

而“文光案”之下,则更多自明心迹之语。如卷七十四《黄氏日抄》目下“文光案”曰:黄氏读书之见解与诸家之读书跋尾藏书题跋记偶正一二讹字泛叙古书可宝者迥然不同。吾尝谓每读一书必须寻绎其意,涵泳其词,使其有益于吾身,勿强作解事。待见识既定,然后评论其是非,偶有所辨,使人人观之确然不易,然后为真能读书者。这岂不正是自课之言?至前引《梁漫志》目下所云:“余日在忧患困苦之中,未尝一日废学。今年六十八,亦非中岁,而日课数纸,以此为乐”,就更可见出此公襟抱。未必锦衣玉食就不得坐拥书城,不过大凡嗜书者似乎都清贫寒素,果然“贫贱忧戚,玉女于成”?虽然耿氏以此自慰,但读来总觉别有一番酸楚在焉。

六一居士《读书》诗有句:“至哉天下乐,终日在书案”。日吉田兼好《徒然草》中也有同叹:“一灯之下独坐翻书,如与古人为友,乐何如之!”遥想当年此位万卷精华楼主不正得此中况味?今冬夜寒窗,一灯独对,持卷默诵,竟亦恍然若有得。“人间一味清到骨,余生惟付万卷书”(上袭古人句,下乃凑韵杜撰),以此奉赠耿公,耿公受不?

(《山右丛书初编》,山西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六年九月据一九三七年版影印,平装十六册,87.90元)

猜你喜欢
著者文光藏书
郭文光
《通用汉语著者号码表》增字配号规则的探讨
小毛驴藏书
天降喜事娶老板,完成生育任务后竟是你死我亡
鬼宅
成大业者不吃全鱼
为巾帼藏书发先声
我国阅读疗法领域著者队伍研究
《西部论坛》参考文献格式说明
多次引用同一著者的同一文献标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