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橙黄绿新大寨

1993-08-27 06:39王一娟等
中国青年 1993年2期
关键词:羊毛衫大寨江阴

王一娟等

虎头山,当年大寨人战天斗地的地方,今天成了老劳模的坟茔。

大寨的拳头产品是“大寨”。

郭凤莲说:“如果不是邓小平的改革开放,谁还说大寨好。”

70年代,中国知名度最高的村庄是大寨。

80年代,大寨在中国销声隐迹了。

90年代,同大寨知名度齐名的郭凤莲重返大寨后,大寨村在中国又火了起来。

大寨,她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中演出的“赤橙黄绿”,令中国人刮目相看。

老劳模的归宿

全国学大寨的年月,有一首歌唱遍了中国:“我站在虎头山上,迎着朝阳放声歌唱——”虎头山,伴随着陈永贵、郭凤莲等劳模的名字,成为当时中国人战天斗地的象征。

虎头山是大寨的制高点。站在虎头山上,大寨的山山水水尽收眼底。陈永贵的墓地坐落在虎头山下,伴着虎头山的松涛,俯视着大寨,长眠在这片他曾挥洒血汗的故土上。陈永贵的墓用水泥和青砖砌成,墓两边有两只虎守护。但两只老虎的牙齿让人给敲掉了。每年农历十月初一是当地的传统祭日,大寨人自发地在陈永贵的坟墓上放置松柏树枝,撒上白花以及香蕉、饼干、橘子等供品。

陈永贵是1986年在北京去世的。去世前,陈永贵曾立下遗嘱,死后埋在虎头山下。1987年,大寨人为陈永贵修了这座墓,1988年,大寨人又在这墓前为陈永贵立了一块墓碑,碑的正面刻着:“陈永贵同志永垂不朽”,碑的背后是陈永贵的生平。大寨人说,等以后大寨的经济搞上去了,陈永贵的墓还要重修。

传统与现代

大寨人住的房子都是60年代统一盖的,依着山势,一排排的窑洞很是整齐,让人一下就能看出当年的痕迹。走进大寨的每一户人家,房屋都收拾得很干净,床上的被子叠得方方正正。大寨人并不是有心做给别人看的,而是大寨人在过去的那些岁月中,慢慢形成的习惯。

大寨也有富了起来的。首富要推贾新文。他是承包大寨果园的挑头人。他的家在村里最高处,正房是四间宽大的窑洞式房屋,院子两边还有厢房,房间相当宽敞,采光充足,是耗资2万多元盖起来的。房间布置得很雅致,有电视机、电风扇、电唱机、录音机。在大寨比较特别的是,贾新文家专为洗澡安装了一间浴室,浴室里安了一个大浴缸,每天,贾新文家利用做饭的余热洗澡。贾新文对他领导大寨的生活新潮感到很自豪。

在大寨,有一半以上的村民家里都种上了盆景,这种闲情逸致在大寨过去的年月中是不可想像的。

陈永贵和当时大寨其他领导人住的房子在村子的最下边,大寨人曾把那排房子称之为“大寨的中南海”,陈永贵原先的住房现在仍然保留着,编号是088、089。两个门四小间,其中一间收拾得很干净,内边放着一张桌子,桌子中间摆放着毛主席的画像,左边是周总理的画像,右边是陈永贵的遗像。陈永贵的骨灰盒也放在桌上。这里很长时间都没人住了,门上的锁锈迹斑斑。

在大寨的窑洞外面,仍然可以看到过去的标语口号:“鼓足干劲,立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奋勇前进”。

郭凤莲回大寨

大寨的联产承包责任制是1983年才被迫实行的。当时,地、县两级专门为此派驻了工作组。可以想见,大寨从“十年”的阴影中走出来是何等的不容易。但包产到户的当年,大寨的粮食产量就突破了50万公斤大关,总收入43万元,人均纯收入544元,比大包干的上一年翻了一番多。

这以后的几年,大寨的经济虽有发展,但却是老牛拉破车,晃晃悠悠慢得很,当年全国学习的榜样,现在却落后了。大寨人非常着急。从1980年到1991年,大寨一共换了4任党支部书记,也办了不少工厂,到头来不但没有赚,反而赔了300多万。一是管理不好,一是个别人捞到自己腰包里了。因此,大寨人非常希望郭凤莲能重返大寨,大寨人相信她不会把钱往自己的袋袋里装。她爱大寨,爱大寨的山山水水,爱大寨的人民。大寨人向上级要求了两年,省里也做了郭凤莲两年的思想工作。1991年8月15日,郭凤莲重新回到了大寨担任大寨村党支部书记。她还是昔阳县县委常委,昔阳县副县长,中共14大代表。

郭凤莲回大寨后先后了解了村里的家底,发现村办企业都亏损,就请县统计局进行了审计,几个企业的亏损原因查到了,有的企业领导人因贪污而被逮捕。郭凤莲换了企业的领导班子,并着手开办新的企业,大胆解放村民思想,不仅亲自外出考察、学习、引进项目,还组织村民到河北怀安县西装村参观,那里的工、副业发达,家家盖起了小楼,大寨人第一次走出大寨,大开了眼界。

郭凤莲回大寨后,停产的工厂开工了,还新建了建材厂、草编厂、羊毛衫厂,设立了大寨经济开发总公司,郭凤莲自任总经理。

“大寨”成了商标

郭凤莲当上总经理后,先后去上海、赴江苏、上三峡、奔北京、跑河北、访大邱庄。郭凤莲风尘仆仆,马不停蹄,搞合作,谈项目,培训技术工人,终于使大寨的经济开始有了起色。

在江苏,郭凤莲使大寨同江阴结成了友好村、市,并从江阴引进了羊毛纺织技术。在江阴毛纺织染总厂的帮助下,大寨建起了羊毛衫厂,办工厂的设备和原料都是江阴提供的。江阴毛纺织染总厂还派了3位技术人员到大寨帮助生产。现在,大寨派到江阴学习的10个技术工人已经回到了大寨,并能独立操作。工厂去年10月开始投产,工人素质、管理水平、技术设备都处于“初级阶段”,但生产出来的羊毛衫质量却相当好,一些到大寨参观的人,走时执意要工厂卖给他们羊毛衫作为纪念,现在,产品供不应求。

大寨羊毛衫厂生产的羊毛衫注册商标是“大寨牌”。产品的包装盒上写着这样一行字:“真心诚意献爱心,大寨伴君天涯行”,就是不穿也感到温暖了。去年10月,大寨人还专门给到大寨考察的两位国务院副总理分别送上了两件“大寨牌”羊毛衫。

去年11月,郭凤莲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为“大寨牌”羊毛衫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大寨牌”是这个黄土高原上的小山村连接外部世界的新媒介。在奔小康的路上,大寨人起步迟了,但他们毕竟迈开了脚步。郭凤莲说:“我们耽误了至少10年,别人两三年走的路,我们争取在一年走完。”

郭凤莲和记者的对话

大寨这几年火起来了,来大寨参观的人又开始变得车水马龙,前来采访的记者也多了起来,有中央的、地方的、外国的。他们除了采访大寨的新变化外,更重要的是采访当年红极中国,现在又重新返回大寨的郭风莲,但能见到郭凤莲的记者却很少,个中原因,似乎可以从郭凤莲同首都一家新闻单位的记者的对话中看出来。

记者:我们想了解一下大寨的发展情况以及你的打算。

郭凤莲:这才刚回来哩,就能有打算?发展的情况可以去找会计。我不愿意新闻报道走在前面,很不喜欢。我不想上新闻。在我前进的过程中,希望能少写和不写。让我们默默地干点事可不可以?我们自己办的事情你们不要过问。

记者:你从大邱庄回来后,你认为大寨今后要走一条什么样的路?该向大邱庄学习什么?

郭凤莲:这我也不说。谁家走什么路,我不给人家定性。我不说学,也不说不学。

记者:大寨人过去在改造自然中给全国人民做出了榜样,在今天的商品经济中又如何发展?

郭凤莲:我们没有权利回答这个问题,做出来再说。要少说多做,这是我们的沉痛教训。

记者:实事求是地报道总还是可以吧。

郭凤莲:实事求是也不说。我们希望外面不知道我们。宣传不能犯冷热病,一会儿把我们捧到天上。会儿又把我们摔到地上。现在大寨人希望新闻界少来,最好不来。大寨人并不笨,也不保守,大寨人能改变过去的旧大寨,也能建设一个新大寨。

猜你喜欢
羊毛衫大寨江阴
周恩来陪外宾三访大寨
魅力江阴
四针床全成形羊毛衫纸样设计及模拟分析
《登江阴黄山要塞》
江阴特产——马蹄酥
《江阴介居书院成立祝词》
羊毛衫名镇时尚产业再发力“濮院时尚周”后效应持续发酵
过去的苹果
让缩水的羊毛衫还原
防羊毛衫扎人小窍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