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

1994-12-30 06:51张圣芬
祝您健康 1994年11期
关键词:退休者兰姆支配

张圣芬

退休后能还一个优游洒脱的自我,这是兰姆的随笔给我的感悟。

兰姆是英国十九世,纪的散文家,曾与其姊将莎士比亚的戏剧改写成散文故事。他出身贫寒,虽绝顶聪明却因口吃而未能进入高等学校,又因照顾患精神病的姐姐而终生孑然一身。生活的不幸并未压倒这位文坛奇子,他给后人留下的随笔。轻松幽默。以一种“微笑看人生”的态度,状生活琐事,摹所见所闻,今日读来仍感熟悉,仍觉亲切。

自从实行退休制度以来,如何调适心理,适应退休后的生活,成了热门话题。偶翻兰姆随笔,发现兰姆在150年前已把退休者的心理转化刻划得入木三分,不禁惊叹人的心态竟有跨越时空的相似。

在兰姆笔下。当“我”突然被告知不必再坐在已经坐了36年的台子前办公时,“我此时的处境,恰如一个犯人,在老巴士底狱关了40年。突然放了出来,不知道该拿自己怎么办。这光景仿佛是从有限的时间进入了永恒,因为把一个人的时间完全交给他自己来支配,这也可以说是一种永恒。”就像一个缺乏时间的穷汉,突然暴发,拥有了一大笔“收入”。

这种心情十分自然。当人们服务于某一个部门,几十年的目标似乎只有一个:上班,而且只有到了班上才知道该干什么。一生的年华金抛撒在一个地方,甚至抛撒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上,重复着大致相同的一件事情;习惯使人渐渐地少了自觉性,多了一些被驱动性。尽管任何一项社会需要的工作都是有意义的,但被附属的味道仍难以抹杀。当他重新成为一个独立的、自由的人时。反而不习惯,不知该如何安排自己了。有些人在职时忙于公务,常常抱怨没有自己的时间,可一旦把时间全归还给他,他满满抱着,失落感却油然而生。由此让我想到,人应有所寄托但不可依附;在认真作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仍保有一份自我,这样,便不会在退下来时不知“自我”为何,也不会像兰姆笔下的“我”一样,还眷恋着旧日的生活,好象不披枷带锁就过不了日子。

兰姆笔下的退休者,在“飘飘然的新奇之感”过去之后,开始慢慢地恢复了自我。他觉得自已从来都是自已的主人,爱上哪儿就上哪儿,爱做什么就做什么。他悠闲地泡书店,赏风景。听歌剧;把过去冬夜烛光下的苦读与涂写,变成今日兴之所至的趣事。心境变了,生活的韵味也出来了,人的气质也有了改交。原先的苦相换之以无牵无挂的脸色。匆忙局促转而为优柔自在的举止。“某种雍容华贵的神态,原来和我种种其他方面的禀赋一同被埋没不彰,如今却脱颖而出。”

有些人把退休看作是进入迟暮的标志。可兰姆对退休后的岁月另有一种计算方法。他写道:“如果你能从这五十年当中(指退休前)刨掉那些并非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别人而耗去的岁月,你就可以看出我现在还是个年轻小伙子哩。因为只有一个人自己能够完全支配的时间,才能理直气壮地称为他自己的时间。所以,我那可怜的余生,……至少应该乘三倍。”

兰姆的算法很特别,但与今天的观点不谋而合。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意见,人到60岁,不过是刚刚进入“年轻的老人阶段”,75岁以后才称之为老年人。所以,退休只是人生的又一发展阶段,是支配自我、成就自我的阶段,是虽为夕阳,并未西下的阶段。让我们看两个实例:一个普通的人事干部,退休后创办了老年人才交流中心。成绩斐然,当上了党的14大代表。一个出版社的编辑,退休后倾心于妇女救助事业,创办了妇女研究所和妇女热线电话,短短几年已在海内外颇有影响。这些,是他们在职时想干而不能干的一种心愿的完善。

可见,退休是“还一个自我”的良好时机。退休者既可以“无所事事”、尽享自由,也可以新创事业、再辟天地。从这个意义上说,我想,生命的价值就在于发现自我、实现自我!

猜你喜欢
退休者兰姆支配
扫帚也有梦想
跟踪导练(四)4
退休者七个理财守则
莎译史之兰姆体系:从“莎士比亚”的译名说起
11月微寒,来一口热奶油兰姆酒棕吧
应该为上一辈的退休金买单吗?
基于决策空间变换最近邻方法的Pareto支配性预测
随心支配的清迈美食探店记
兰姆凹陷稳频工作点自动识别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