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途车上的友谊

1995-01-01 09:35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95年4期
关键词:中年妇女救护车上车

周 雅

妻子和我以前一直认为,互不相熟的人根本不可能建立彼此间的友谊。可是我们错了。许多年来,每个星期日早晨和一伙“不知姓甚名谁”的人搭乘长途车去城里,彻底改变了我们的想法。

开往城里的长途车,总是在人们睡意朦胧时就该出发了,无论是阴雨绵绵、大雪纷飞的冬季还是闷热潮湿的夏季。我们总想快点到达目的地,这比互相了解不相识的人更重要。

可有一位中年妇女,她却不这样认为。从她的穿戴上来看,这是一个家境贫寒、生活拮据的女人。而每一次,她都不忘给司机带来一暖杯的热咖啡。

还有一位矮胖个子的先生,每次去城里就为买份当期日报,在咖啡馆里泡上一会儿,然后腋下夹着报纸回到车上。有一天他刚想上车就在路边滑到了,车上的人们立即围了上去,七手八脚地抬起他。有人叫来救护车,救护车刚启动,就有人发现掉在路沟边的那份报纸。司机心领神会地开车紧紧追赶启动不久的救护车,让人们把报纸从救护车的窗子里塞了进去。

有好几个月,我们为一直没有和坐在前排那位默不作声的老年妇女建立联系而感到失望。有天傍晚,我们走进一家小餐厅,发现了那位夫人常穿的外套,然后是那张饱经风霜的脸。我们仍像以往那样朝她点头——然而,这次——似乎冰封的河水在春日阳光的照射下融解了——她的脸上出现了只有遇到熟人才会有的表情,语句一字一顿从她口中蹦出。直到那时,我们才明白,她口吃。她有一个低能的儿子,如今送进了特别护理院。坐车去城里看儿子是她每星期最重要的一件事。在餐厅的偶然相遇,使她感到“我们分……分分享了友谊”。

星期日的早晨,那位中年妇女又上车了,同样是那只座位,那条线路,那杯热咖啡。只是放在司机面前的,已不仅仅是一杯热咖啡了。长途车变成了友谊的大家庭。

(徐明文摘自《解放日报》)

猜你喜欢
中年妇女救护车上车
为何国外救护车车头上的这个词反着写
就这样被美征服
骗子的漏洞
A Study of Code-Switching in the Series Films of Rush Hour
更安全的红绿灯
一场误会
防晕车
Take a Bus
救护车
坚持就是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