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致和粗率

1995-07-15 05:30
读书 1995年7期
关键词:罗大佑三者阁楼

读者孙曜先生四月二十二日来信说:“这个月每天晚上都下楼徘徊,等《读书》和信。结果往往是都没有。然后上楼去听罗大佑的歌:

等到了十年终于见你到达

等到青春终于见了白发

倘若能抚摸你的双手面颊

此生终也不算虚假

有时我想,有《读书》,罗大佑,金庸与我同在,这世界终也不算虚假。”

我们在北京直接接触的“《读书》人”,颇少是以《读书》、罗大佑、金庸三者同时成为爱好的。也许说起后二者,特别是罗大佑,大概还会引起一些异议。然而,我们相信,在《读书》的十万读者中,同时爱好这三者的,会是多数。

这不是说,凡杂志以《读书》第一,听流行歌曲以罗大佑第一,读武侠小说以金庸第一。如果可以说后两个第一,却万万不能说第一个第一。但是却可以说明:人有各种精神需求。作为一般的所谓“有教养的”读者,既要了解时下知识精英们的言说,也会对大众文化产生兴趣。这两者,在一个知识者的身上,完全是可以统一的。

问题是:所有这些,都要精致,要有高质量。

不论大众的还是精英的,有修养的读者需要的是精致,不是粗率。这是读者对编辑人的教导。

“阁楼文化”,还应当理解为“精致文化”。它的销行可能达亿万,如罗、金先生,但它的生产是有个性的,单独的,“阁楼”式的。

猜你喜欢
罗大佑三者阁楼
阁楼上的女人(外一篇)
皇弟拆楼
阁楼情结
我的阁楼情结
罗大佑58岁做父亲:幸福没有错过
踏上“四有”“三者”好老师之路
立“三者”,提升“两学一做”实效
运用科学理论市场意识法制精神努力将人事干部培养成为“三者”
罗大佑:与香港娱乐圈一起寻找目标
如何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