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个影像世界的历史

1996-07-15 05:30吴秋林
读书 1996年11期
关键词:丰富性面具影子

吴秋林

公元前四世纪,中国最富于奇伟想象的哲学家庄子,在关注了浩瀚无垠的宇宙之后,回身又发现人自身之外还有一种影像,他称之为“景”,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影子。但更奇妙的是,他还看见了景的影子,即影子的影子,他把它称之为“罔两”。

这个关于影子的影子的故事赋予了中国人灵魂历史一种无穷的魅力,创造了今天人们所说的“面具”,并相应地建立了有深厚文化背景的面具文化系统。

在面具发生后,中国人就把一种既抽象又具象的“非我影像”,深刻地寄寓其中,既作为一种人的“景”的实在描述,又作为一种自身文化的象征和符号,并怀着复杂而多变的心情,不断地演化和发展了它。

面具是世界共生的文化现象。这是人的一个伟大的发明,可这发明的历史却被我们自身忽视了,特别是具有丰富的面具文化历史的中国尤甚。顾朴光先生《中国面具史》一书的出现,可谓是对这一文化历史的“拯救”。

在《中国面具史》中,中国面具,这一中国人的另一个影像世界的历史得到了平实朴直而又详尽的描述。顾朴光先生从原始狩猎、图腾崇拜、部落战争、巫术仪式诸因素阐释了面具的起源,指出:面具的起源是多元的而非单一的,它是原始人类混沌思维的物化产品,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原始先民为了征服自然,协调群体,战胜敌人,沟通鬼神,而发明了面具。在原始社会中,面具作为一种用以同自然、人以及超自然世界进行交际的文化符号,在原始人类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当它用于狩猎时是一种生产工具,用于战争时是一种防护武器,用于祭祀时是一种通神法器,用于舞蹈时是一种化装道具……这一论述深刻地揭示了面具所蕴含的多层面的文化意义。在以下的章节中,顾朴光先生全面地关照了中国不同地域和民族的面具文化历史及其发展变化,展开了以面具为焦点的中国多层面文化历史的画面。

《中国面具史》描述中国人的另一个影像世界的努力是成功的,在书中,我们看到了人是怎样从面具中发现了人的角色转换,拓展了人的观念意义上的生存空间;看到了人的影像世界的丰富性,这个丰富性也曲折地反映了人的生存的丰富性。另外,作者还把从古代到近代,几乎所有的目前能够表述的关于面具以及和面具相关的文化事象都包含了进来,让我们看到了各个时代的人在利用自己创造的这一文化事象的多姿多彩的风貌。在人的这一影像世界中,我们既看到了它与人的原始思维的关联,看到了人沟通鬼神的方式,也看到了它作为“傩”这种神秘文化现象的象征物的情形,同时也看到了娱神、娱己和寄寓审美情趣的愿望。《中国面具史》正是精确地描述了这一切,使面具文化更具历史感。

《中国面具史》表现的不是一种纯物态化的历史,也不是一种纯精神化的历史,而是介乎二者之间的人的影像的历史。但正是对这种影像历史的描述,却实实在在地解答了我们中国历史和现今文化的许多问题,大如中国文化类型的表现,中国人精神气质的原始构造,中国人审美想象和情趣的源头等等;小如某种习俗的根源,某个形象、符号的含义,某种戏剧的起源,某个工艺的发生等等。正如顾朴光先生所述:“中国面具广泛流布于生活的众多领域,如狩猎、战争、巫术、祭祀、丧葬、求雨、舞蹈、戏剧、驱傩、镇宅、镇墓、装饰、图腾崇拜、成丁仪式……等等。其社会功能之多,使用范围之广,以及对人们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均为世所罕见。”(见《中国面具史》第444页)

《中国面具史》的出现,能把一个既十分单一又纷繁复杂,并具有深刻意蕴的人的另一影像世界展现出来,会对国内外学人及广大读者产生深刻的启示。

(《中国面具史》,顾朴光著,贵州民族出版社一九九六年一月版,36元)

猜你喜欢
丰富性面具影子
论戏剧观念与戏剧形态
漫画二则
基于语料库的英语作文词汇“丰富性”现状分析及对策
What a Nice Friend
面具给我的惊喜
面具中的鱼
和影子玩耍
不可思议的影子
南瓜面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