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霸主”齐桓公之死

1997-03-31 08:44赵成群
知识窗 1997年4期
关键词:开方鲍叔牙霸主

赵成群

齐桓公是春秋时代齐国的国君,姓姜,名小白。他是齐襄公之弟,襄公被杀后,他从莒回国继位,在位43年。他任用管仲进行改革,国力富强,又以“尊王攘夷”为号召,帮助燕国打败北戎,营救邢、卫两国,制止了戎狄对中原的进攻,还安定了东周王室的内乱,多次大会诸侯,订立盟约,成为春秋第一霸主。

这位历史上煊赫数十年的一代霸主,为后人留下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其中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他这消极的一面对后人的启迪作用,怕也不亚于正面,比如他的死。

齐桓公死得很凄惨。病中伏于床上,起身不得,呼唤左右,没有一人答应,只好瞪着两眼发呆。气绝之后,尸体在床上放了六十七日,没人管,以致尸体腐烂生的虫子爬到了外面!

一代堂堂霸主何以至此?这和竖刁、易牙、开方三人有关。史载:桓公病卧寝室,易牙料他难以治愈,就和竖刁商量定计,假以桓公之语:因有怔忡之疾,恶闻人声,不论群臣、眷属,一概不许入宫。竖刁亲自紧守官门,易牙率兵甲巡逻,悬牌宫门上。连公子问安,也不让入见。三日后,桓公仍未死。易牙和竖刁又将恒公左右侍卫,全都逐出,同时塞断宫门,并在寝室周围,筑起三丈高墙,墙下只留一洞穴,早晚使小内侍钻入,打探桓公生死消息。——如此森严“防卫”,谁人能近前?最后也只有姬妾晏蛾儿一人相伴,还是她自己跳墙进去的。这三个人何以有这么大的权力?原因恰好出在齐桓公身上。

竖刁、易牙和开方是齐桓公的宠信,当时人称齐国“三贵”。竖刁是齐桓公的幸童,桓公怜爱他,信任他,使其不离左右。易牙是齐国的名巫,因居住雍邑,称为雍巫,字易牙,为人多权术,工射御,兼精于烹调。有一天,桓公的长卫姬病,易牙和五味给她吃,长卫姬食后病愈,从此爱而近之。后来,易牙又以滋味讨好竖刁,竖刁就把他荐给齐桓公。齐桓公得知他的专长,和他开玩笑,说他尝遍了鸟、兽、虫、鱼之味,就是不知道人肉是啥滋味。午饭时,易牙向桓公献上蒸肉一盘,嫩如乳羊,滋味甘美无比。桓公食后问易牙是什么肉?易牙忙跪倒在地上说:“此人肉也。”桓公听后吓了一跳,追问得知这人肉是易牙的三岁长子,易牙为要“适君口”,竟然杀了自己的儿子。于是齐桓公视易牙为知己,无比宠信。开方原是卫懿公的公子。周惠王十一年,桓公亲自率师伐卫,卫败而退。桓公兵临城下,数卫之罪。懿公便叫开方,用金帛五车,送给齐军,以求讲和免罪。公子开方见齐国强盛,愿意留在齐,而不当国储。当时开方对桓公说:“明公乃天下之贤候,倘得执鞭侍奉左右,荣幸已甚,岂不胜于为君?”于是,桓公拜开方为大夫,宠信于竖刁、易牙之列。为讨好桓公,开方还把自己的小姑荐给桓公。

齐桓公以有此三人为幸事,对他们信任有加。要不是管仲的阻止,桓公还想让这三人接替相国之位呢!

桓公四十一年冬,管仲病重。齐桓公看望管仲时,谈到了身后将委政何人的问题。就在这次交谈中,管仲把这三人比作“偿流之患”,要桓公远之。

可是,管仲死后,齐桓公并没有那样做,仍把三人留在身边,宠信如前。

隰阳朋接了管仲之职后,为政未及一月,就病卒了。这时,桓公便要鲍叔牙接隰朋之位。鲍叔牙开头不肯,是桓公非要他接不可时,便提出要他远易牙、竖刁、开方,才敢奉命。直到这时,齐桓公才下决心,罢斥三人,再不许他们入朝相见。

毫无疑问,齐桓公疏远“三贵”并非自觉自愿,实在是不得已而为的。桓公身边没有这三个人,未及一年,就食不甘味,夜不酣寝,口无谑言,面无笑容。于是,在长卫姬的提议下,又重新召回了三人。桓公还为此向劝阻他的鲍叔牙说:“此三人有益于寡人,而无害于国。仲父之言,无乃太过!”鲍叔牙见桓公不从谏,不久便因愤郁发病而死。鲍叔牙死后,三人更肆无忌惮,见桓公年老无能,便专权用事。满朝之中,顺三人者,不贵亦富,逆三人者,不死亦逐。国家大事都瞒着桓公,全不把他当回事。桓公病重,三人巴不得他早死。——落到这一步,怨得了谁?

齐桓公死前,感于眼前境况,曾想到管仲所言,不由感慨万端,“寡人不明,宜有今日。”——他是这样想的。总算是明白过来了,但为时已晚。这是历史的局限?还是人性的弱点?很值得深思。

(责任编辑/杨剑鸣)

猜你喜欢
开方鲍叔牙霸主
生来孤独
基于“三思而行”的数学章前导学课设计——以《数的开方》(导学课)为例
管鲍之交
毒界霸主——河豚
海洋霸主
温柔的地球霸主水龙兽
谁是真正的恐龙霸主
深入认识二次根式
鲍叔牙与管仲
品悟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