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殷母爱 融融交流

1997-12-25 10:18陈永前
祝您健康 1997年7期
关键词:融融触觉嗅觉

陈永前

很多年轻妈妈,在十月怀胎之日,发誓要疼爱婴儿,直到永远。但是,一朝分娩,当那娇嫩嫩的孩子放在自己身边时,又不知道该如何去爱他。可不是?婴儿吃了就睡,睡醒就吃,对身边母亲的疼爱,似乎并不领情。其实,这只是种表面现象。婴儿自出生之日起,无时无刻不在寻求母爱,寻求与母亲的情感交流。日本医学博士高桥悦二郎研究发现,殷殷母爱应在与婴儿的融融交流中,才能与优生接轨而使孩子身心正常发育。他在近期出版的《胎教与育婴》中,对母婴交流作了论述,有许多是现代母亲们值得借鉴的具体操作方法。

触觉交流母亲和婴儿的交流,最多的应该是触觉交流。强化母子情谊的早期接触,应该是“婴儿落地,随即搂抱”,才“有利于其后抚育的顺利进行”。所以,美国和日本的一些产院。把出生瞬间而脐带未断的婴儿,稍稍拭擦污迹,便让母亲抱持在怀。因为,这一二小时的母婴肌肤相亲,是异常珍贵的,其意义更非同寻常。

母婴间的触觉交流,最重要的是授乳。因为。授乳已不单在于为婴儿提供营养,也在于婴儿触觉的产生和发展之必须。娶儿以其最敏感的口、唇和脸蛋,依偎着母亲温暖的乳房后,能在大脑中产生安全甜蜜的信息刺激。有助于神经细胞发育增生。母亲经常抚摸、拥抱婴儿所产生的肌肤接触,也会获得同样的效果。一生下来就失去上述交流的婴儿,在成长过程中,会表情冷漠、发音较迟、性格孤僻、智力开发的难度相对增大。

听觉交流母婴间的听觉交流,始于婴儿坠地的呱呱声。这种声音应当在产房维持相当时间,因为这是传给母亲的一种信息,能促进催乳素的分泌而增加母乳产生。

研究表明,婴儿出生一周后,即能分辨出人声和物声。他们能够从各种声音的“诱发效应”中,强烈追寻自己母亲的声音。别以为母亲和婴儿的“对话”毫无意义,细心的母亲会发现在此种交流中,婴儿会手足摆动,一副满足的模样。多与婴儿“对话”,可促进大脑发育而提早牙牙学语,为日后语言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事实证明,缺乏母婴语言交流的婴儿,说话的时间均迟于有此种交流的同龄儿,且发音欠清,表情与语言不够协调。

视觉交流母婴间的视觉交流也很重要,但又最易被忽视。婴儿出生一个月左右,视网膜已经形成,但中心凹尚未发育成熟,故其可视距离不超过40厘米,可视区限于45。。不过,此时的婴儿,对人脸,特别是眼睛已有识别能力。不知道做母亲的发现没有。在喂奶时,婴儿总是边吃边用眼睛直视你的眼睛。他这种视觉需要正是其情感发育的基础。有了这种交流,他在吃奶速度和吃奶量上,才能达到健康标准。失去这种交流,婴儿吮奶时会频繁转身摇头,甚至烦躁不安。人工喂养婴儿,母亲使用奶瓶时。更应加强这种视觉交流。

当然,母婴间的视觉交流,更多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当你用眼睛看着他的时候,几乎每次都会得到甜蜜微笑的回报。可以这么说。视觉交流是为孩子心理健康发育和丰富情感打基础的必备措施。

嗅觉交流母婴间还有一种嗅觉交流。研究认为,婴儿出生四天,即能辨别出母乳味。在暗光中授乳,婴儿能及时准确地找到乳头,全靠嗅觉。虽然生物学认为人类进化后视觉相当发达,嗅觉已开始退化,但是,出生一月内的婴儿嗅觉仍然相当灵敏。他们能在细微的气味变化中,确定是否有自己需要的。有人在试验中把浸着母乳的布片靠近婴儿鼻端,他会立刻止啼而作出寻乳动作。

由于婴儿能从嗅觉中辨认是否是自己母亲在身边,故提倡在他出生起便由母亲陪睡,从而使其在良性嗅觉刺激下,获得安宁与愉悦。高桥悦二郎指出,那种不停更换陪睡者的婴儿,心理常因气味改变而处于紧张状态,其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均大幅度下降。这不利于其心身发育,严重者可导致发育迟缓和幼儿期心理闭锁症。

母婴交流是与优生接轨的优育方法,应予引起重视和充分利用。然而,在当前快节奏生活中的年轻母亲,很多人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或者无法做到这一点,使孩子的优生与优育或多或少脱轨,令人遗憾。这,也是她们在孩子学龄期煞费苦心用各种方法而难以弥补的。因为,优育,始于母婴间的融融交流——这是现代科学育儿的新知。

猜你喜欢
融融触觉嗅觉
鲁 兰
唤起人工触觉 实现“意念控制”的假肢
食的触觉
让你的嗅觉降降温吧!
车祸撞没了嗅觉 怎么赔?
触觉设计在产品设计中应用研究
针对视障者的触觉图形呈现及其设计实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