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笑”中有学问

1997-12-25 10:18张亚明
祝您健康 1997年7期
关键词:生母过度智力

张亚明

宝宝一出母胎就哭,笑的出现却要晚得多。有人调查过400名正常小儿出现微笑的年龄,发现出生2周以内的孩子全不会笑,在2--3周时,大约有11%的孩子会笑,60%的孩子在生后4周内出现微笑,在生后第6周末时,孩子都会笑了。这里所说的“会笑”,是指不用碰他的脸,只是看着孩子,或朝他笑,或和他说话、逗他,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笑才算“会笑”。当然不用别人逗引,自发的微笑也算“会笑”。到3个月时孩子能高兴地笑出声音,4--5个月时能大声发笑,6个月到1岁时孩子所发出的笑已和成人没有多大区别了。如果一个孩子到两个月末时还不会笑,说明小儿可能智力发育落后。相反,如果一个孩子满月的时候,当母亲逗他时会笑,有时也许会发出一些声音作回答,而且以后逗他也同样会有微笑反应,那么大致可以断定:这孩子智力发育正常。一般情况下,宝宝笑得越早,发育就越快。当孩子入睡后,梦中有时也会发出微笑,并伴随着嘴唇的蠕动。这种微笑的机制与作用,目前尚不清楚,但据分析,与婴儿的智力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宝宝的笑是有选择性的。一般宝宝与自己的母亲、奶妈。或者经常接触的人交往时,才会发出会心的笑。这种笑是一种安全感的表现。有心理实验表明,当孩子降生后马上抱离生母,由一个陌生的人哺育,当生母与孩子见面时。虽然生母作出了偎依、抚摸动作,并且满面慈爱的笑容,但孩子却有躲避的反应。这种躲避是一种保护性反射。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都避免宝宝与陌生人接触,意在防止孩子哭,这种作法不利于宝宝的心理发育。应让孩子尽量多接触一些人,使他对更多的人产生熟悉感,这种熟悉感有助于宝宝与更多的人建立互相信赖的关系。这种关系可给孩子认识发展以更丰富的刺激,有助于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使他们在遇到陌生人时不因受惊吓而哭泣。

宝宝会笑了,很多父母会情不自禁地要去逗引孩子笑。从现代医学角度上说,笑对呼吸道有良好的作用,能扩张肺,兴奋呼吸肌,提高呼吸功能,有助于清除呼吸道的分泌物;笑还能增加消化液分泌,促进食欲,能使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旺盛。所以,对宝宝适度的逗笑,可促进孩子的生长发育。有利于身心健康。

但如为了取乐,常常逗孩子大笑,对孩子来说并不都是好事,尤其可能会给婴儿身体带来危害。因为婴儿笑得过度可引起瞬间窒息、缺氧,导致暂时性的脑贫血,还有可能导致婴儿口吃和痴笑的不良习惯形成。如果在进食、吸吮或沐浴时逗笑孩子,容易将食物、乳汁、水分等吸入气管,引起剧烈咳嗽,严重的还会导致吸入性肺炎。如果在入睡前过分逗笑,会使孩子过度兴奋,以致不肯睡觉或上床后还是动个不停,即使睡着后,也极易发生踢被子、做梦、讲梦话,甚至大声哭吵、遗尿的现象。影响睡眠质量。

患有某些疾病的孩子不宜被逗得大笑,否则会带来不良后果。

患疝气(俗称“小肠气”)的孩子不宜大笑。否则会使腹腔内的压力陡然增加,容易引起腹部的疝囊向外脱出而难于回纳,有形成嵌顿疝的危险。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不宜大笑。因为大笑会使机体耗氧量增加,使病儿缺氧。

活动性佝偻病患儿不宜大笑。因为大笑使肺的换气过度增加,可能诱发低钙惊厥。

凡有鼻出血、上消化道出血、外伤出血,以及其他一些有出血倾向的患儿,不宜大笑,以免加重出血或再次出血。

手术后的孩子不宜大笑。尤其在皮肤缝线尚未拆除,皮肤切口还未完全愈合之时应禁止大笑。否则会影响伤口的愈合,甚至会造成伤口出血、开裂、疼痛,甚至继发感染。

看来,宝宝的“笑”中有不少学问,它不仅可以初步判断宝宝的发育是否正常,而且有利于孩子的健康发育。但是,跟宝宝逗笑应注意分寸,适可而止,否则会乐极生悲。

猜你喜欢
生母过度智力
中药煎煮前不宜过度泡洗
生母认女剑指弟弟婚房:此情不堪哟此心可悯
过度减肥导致闭经?
生母
生母
希望你没在这里:对过度旅游的强烈抵制
智力闯关
过度加班,咋就停不下来?
欢乐智力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