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支撑着她

1999-06-14 14:27○范如娟
现代家庭 1999年7期
关键词:读书医院妈妈

○范如娟

今年49岁的樊正琼曾经有过一段甜蜜的日子。她1968年初中毕业时因哥哥弟弟参军,姐姐工作在四川而当然留沪,被分配进上海东风织布厂做车工。她没有尝过背井离乡的滋味,还格外得到生活的恩赐,与同在一个车间学钳工的任惠利产生了纯真的恋情。

转折,屋漏偏逢连天雨

小樊“坐床喜”怀了身孕,妊娠时吃得下,睡得着,身体没啥不适,照样上班干活。预产期在1978年春节之后,她年初四去医院检查,医生却说胎儿已“过了期”,必须马上住进医院,用催产素。2月17日医生动了产钳,才帮助她产下了女儿。可是,婴儿生下时颈部扭伤而结淤。

小生命一次次出入医院备受折磨,却没有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案。孩子的颈部结起肿块,半边脸肌肉萎缩,小樊夫妇爱女心切,心中有多焦虑啊。在焦急和痛惜的同时,他们又担心小女成为残疾,所以,当政策许可,女儿已3岁时,小樊怀上第2胎。这次她不敢多吃,怕到时候生不下又要用产钳。可这回她还没到预产期就早产了。第一个男婴生下后,医生发现还有一个胎儿在腹中,忙实施抢救产下第二个男婴,孩子因严重窒息放入暖箱一个月。小弟弟先天不足虚弱多病。现在,小夫妻俩要抚养3个孩子了,肩上的担子陡然沉重!天有不测风云,小樊怎么也料想不到,这副由两个人挑都觉沉重的担子,有一天会落到自己一个人的肩上。因为双胞胎出生后没几年,丈夫任惠利就由风华正茂的小伙子变成了病病歪歪的“半条命”,他得了迁移性肝炎和肾病,倒下了。他1984年开始请长病假,有时病好一点就上班干一阵,病发作了又住医院,陆陆续续拖了10年。

樊正琼恨不能有分身之法。她医院家里两头跑。丈夫住院病重了要陪夜,孩子在家要吃喝,她顾了这头顾不了那头。那天从医院赶回家已11点多了,看见小儿子出鼻血出了半痰孟,高烧发到39.8。C,小姐姐边哭边拿着酒精棉花给弟弟擦脚心。樊正琼背起儿子就往静安区中心医院跑,经抢救才止住血,待回到家中已1点多。儿子对母亲说:“妈,你去照顾爸爸吧,我不要紧的。”樊正琼又往医院跑,踏进病房一看,丈夫见她迟迟未至已急红了眼睛,怕她在路上出车祸;而医生又责备她不该离开病人。夫妻俩唯有抱头痛哭。

女儿自小就格外地懂事乖巧。她颈部开刀后疾患消除了,后来一直坚持游泳锻炼,成了一个健康、聪明、勇于进取的孩子。在别的女孩撒娇发嗲之时,她早已学会了干活吃苦。妈妈不在时,她就是家中的“小母亲”,管弟弟,教功课,理家。她还替换母亲去医院陪夜,伺候父亲。父亲的病久治不愈,母亲受经济所迫急得想把两个儿子送掉,小姐姐哭了。怎么办?她向要好同学倾诉苦衷。在同学家长的鼓励下,她写了一封题为“救救我爸爸”的声泪俱下的信寄到电台,播出后得到了多方援助。母亲问她:“你怎么想到写信的呢?”她说:“我们是一个家,决不能分离的。”但是,命运是残酷的,1994年7月的一天,任惠利走上了黄泉之路,他早上吐了血,救护车送到长征医院已不行了,终因并发尿毒症去世。

挺住,靠自己也靠众人

樊正琼所在的工厂95年倒闭了。她四处打工,养活全家。小樊会做车床,学过管道工,还会缝纫,从城隍庙接些零碎缝纫活来家里做,挣钱让3个孩子上学。厂里照顾她值了一段时间夜班。

没多久她还是下岗了。现在,她真正来到社会的茫茫大海之中,必须拼命划浆,才不至于沉没。哪里有活就到哪里干,没有苦与不苦的区别,只有干。

孩子是未来的希望。3个儿女读书用功,他们知道,只有好好读书,才能报答妈妈,过上好日子。他们虽然贫穷,穿的是百家衣,背的书包是妈妈自己缝制的,可是学习成绩却不赖。有一次,一个同学讥笑他家穷,把弟弟的象破竹盒一般的铅笔盒摔在地上,铅笔橡皮散了一地。

1996年夏天,女儿品学兼优免试升入华东师范大学外语系,两个初中毕业的儿子也在升学考试中成绩超过高中录取分数线。这是一个多么好的转机,对这个贫困家庭而言,它意味着希望的曙光已经出现了!可是,厄运又一次袭来!就在孩子面临升学的节骨眼上,一个骄阳似火的星期天,当樊正琼帮人安装管道,登在梯子上端着一盆水往下查看时,因没有防护措施,她一阵头晕从高处摔下,当场休克,手骨折,腰内伤,头上起了一个拳头大的血块,自此躺在家中动弹不得。命运啊,你为什么对我这样苛刻?你夺走我的丈夫,又剥夺了我劳动的权利,今后生活靠谁?孩子升学靠谁?樊正琼把3个孩子叫到跟前,流着眼泪对他们说:“孩子,妈妈对不起你们。妈妈已没有能力再培养你们了。我活得太累了,真想永远永远地‘休息了……”两个儿子懂事地说:“妈妈,我们不读书了,我们会养活你的。”可女儿“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苦苦哀求说:“我们再苦,也要让弟弟读书的。妈妈你要好好地活下去,我们已经失去了爸爸,不能再没有妈妈……”

樊正琼一家的困境牵动着方方面面的热心人!棉纺印公司的党委书记黄秋臣与小樊结成“帮困对子”,一次次带着现金和实物来小樊家探访。这次为了帮助孩子升学,黄书记和有关部门多次向上反映,在纺织控股公司领导的关心下,争取到了朱德炎先生开办的邦德高级中学免费的入学名额。双胞胎可以免费升入高中就读了!当黄书记将这好消息告诉樊正琼时,一家人竟然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孩子们雀跃了!真好比旱地里下了一场及时雨,这个被厄运压得喘不过气来的特困家庭,在春天的芬芳中展露笑颜。

希望,属于奋争的人

在樊正琼病倒的日子里,女儿挑起了生活重担。学校正放暑假,她除了料理家,还找了一份打工活挣钱。在暑假游泳培训班里,她是一名尽职的出色的小教员;回到家中,还忙着帮妈妈擦身子、洗衣服、烧饭……大学一年年读上去,她一年年地找活干,在饭店端盘子,在吧台做服务小姐,挣那一份份“辛苦钱”……

两个儿子怀着感恩之心升入邦德高中,读书非常刻苦,是“提高班”中的学生。他俩住读在闵行,用钱总是省了又省。那是一个寒冷的冬日,天空阴云密布,兄弟俩周末回家,从闵行乘车到徐家汇已经很累了,但为了节省坐市内公交车的五角钱,他们决定走回家。天下起了雨夹雪,地上又湿又滑,一个跌冲,弟弟扭伤了脚脖子,但他忍痛蹲着歇了一会,揉了揉脚便又一拐一拐地上路了。从徐家汇到新闸路,兄弟俩走了两个小时,樊正琼在家左等右等,急得一颗心悬在嗓子眼上,直到见两个孩子进门,才得知他们是为了节省五角钱走回家的!樊正琼必须奋争,当她伤病好一点时,便又四处打工。现在,她已退休离厂了,怀揣退休证和身份证在外找活干。为了多掌握劳动技能,她勤学苦练取得了电梯驾驶证、电脑初级证书、会计证等等,可是当她去应聘时,往往因年纪已超过45周岁而被拒。于是,她就多做家政,找了家帮佣的东家,又找了些诸如接送小孩、洗衣服、烧晚饭等钟点工作……她像一头老黄牛埋头在自己贫瘠的家园中苦苦地开垦着———

这是一个在贫困中艰辛度日的家,但这个家并不是被乌云笼罩着的,这个家,常常洋溢着欢乐的笑声,那是当他们被评为“静安区十佳读书家庭”的时候,当孩子们捧回写着赞语的学习成绩单的时候……他们的精神世界是殷实的。希望,虽然是微薄的晨曦,但它终究要冲破迷雾照亮生活!

猜你喜欢
读书医院妈妈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我们一起读书吧
萌萌兔医院
不会看钟的妈妈
带领县医院一路前行
读书为了什么
为县级医院定锚
妈妈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