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睹总理与灾民的鱼水深情

2000-02-16 12:39程放军
新闻记者 2000年12期
关键词:朱镕基钟馗灾民

程放军

我与吴新国合作采写的通讯《爱民情——朱镕基总理视察民主垸重灾区纪实》,在1999年度的“益阳新闻奖”评选中荣获一等奖后,又在随后的“湖南省州市报好新闻”和“湖南省好新闻”评选中连获一等奖。时隔一年以后的今天,当时朱镕基总理与人民的血肉关系和鱼水深情,那神态、那情景,依然历历在目,我将永生难忘。

在第一时间里得知总理来视察的消息

资阳区民主垸是一个四面环水的蓄洪垸。1999年7月23日11时40分,因抢救无效溃决。我本来是跟随市委书记李江防汛,负责北部抗洪一线报道的。这天早上,我获知民主垸出现特大管涌险情后,随李江赶来南部的民主垸。民主垸的溃垸,使我很快意识到蓄洪垸已到了非整治不可的时候了,这以后一定会有重大新闻可以采写。就是当时,也还有抢护间堤和抢救群众的重大新闻需采写,所以在李江离开民主垸往北部赶时,我主动要求留了下来。

果真如此,民主垸溃决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视。当时,民主垸溃决还不到4个小时,坐镇益阳的省委副书记吴向东、副省长贺同新、省军区政治部主任孙楚源和市长蔡力峰以及资阳区的负责人正在现场研究抢险和救灾工作。突然间,吴向东接到一个电话,心情格外激动。我在一旁听到,好像是朱镕基总理来视察。大家都不敢喘一口气,我也尽量抑制住内心的激动继续往下听,果然是。当时,在场的记者,就我一人。我心里在想,这样的机会千载难逢,无论如何我要争取采访。

朱镕基总理在来湖南视察防汛工作的飞机上,从新华社《内参》上看到民主垸溃决的消息。他一下飞机,便向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杨正午询问有关情况,当即决定改变视察路线,第二天去民主垸视察。这天晚上12时,我写完消息《昨日11时40分民主垸溃决军民奋力抢护间堤抢救被困群众》交付夜班编辑后,即与社长、总编辑吴新国打了一个电话,请求参与采访。吴新国表示同意,并要我早上6时一同乘车去民主垸。

中央领导人视察活动的保安措施相当严密,这给地方记者的采访带来一定难度。我记得1995年桃江县城关垸溃垸,当时的副总理姜春云来视察,我带了录音机却不让我进场。地方电视记者被拖到老远,还不准摄像。后来,我苦练速记技术,一直练到每分钟140字的速度。这次我决定不带录音机,轻装上阵。尽管如此,我感到这次采访的难度仍然很大。24日一早,我们来到民主垸时,戒备森严,车不让进。我找到市领导了解总理将来的时间和活动的路线,并把各视察点如何进行采访都作了应急准备。因为,这种采访不同平时一般的采访,有些现场的对话当时没听清楚,你可以问一问,有些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得不细,你可以回过头来再作补充采访。特殊事件的采访,必须在现场解决问题。一旦错过了机会,也就无法弥补,想要回过头来再采访,已经来不及了。所以,我不得不做好多方面的准备。

总理情系灾民的衣、食、住、医

10时25分,总理来了,是在甘溪港大桥上下车的。各路记者一下围了上去,许多没有特别采访证的记者,立刻被拖了出来。我有幸跑到中央电视台摄像师身边,享受了一次“特别”采访。

我清楚地看到,朱镕基总理拥抱着先期到达的广州军区副司令员龚谷城中将,幽默风趣地说:“我们两个湖南人救湖南人呀!”说完,朱镕基总理来到一张简易示意图前,简要听取了蔡力峰的汇报。他特别关注灾民是否都已安全转移、是否都已吃上饭。当蔡力峰回答“我们还不能说100%的灾民都吃上了饭”时,总理说:“这叫‘实事求是。首先让灾民吃上饭!”并要求“加强间堤(第二道防线)抢护,加强巡堤,严防死守”。

随后,他来到大桥东端,与援益部队的官兵握手问候。朱镕基总理说:“你们来自五湖四海,是为人民服务,是来抗洪抢险,大家的任务是光荣的。我感谢你们!”顿时,全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感谢总理的关怀!坚决完成党中央交给的抗洪抢险任务。”他来到某援益部队,握着王参谋长的手问:“你是哪里人?”当听到“我就是益阳人”时,总理右手紧握他的手,左手竖起三个手指头,对龚谷城说:“我们三个湖南人救湖南人啊。”

下一个视察点,本来安排的是到灾民棚慰问群众,朱镕基总理却径直大步往前走。总理站在那还有一小段没有淹没的公路上,望着前面被淹没的村庄和庄稼,心里十分沉痛。他拉着刚被救出来的张苔群的手关切地问:“你们村的老百姓都救出来了吗?”“我们村离大堤很远,还有一些人被困在楼房里。”总理安慰她说:“我们来了这么多解放军,一定把你们救出来。怕就怕你们不愿出来啊。”接着,又问:“吃上饭没有?”当得知她还没吃饭时,朱镕基总理把李江拉到身边,叮嘱:“让灾民先吃上饭。”

总理饱含着泪水,拉着老张的手,动情地说:“这么大的垸子倒了,是我们工作没做好……”灾民张苔群连忙摇摆着手。朱镕基见老张摇着手,以为是老人听不懂普通话,便用长沙话说:“你听不懂普通话是吗?我用长沙话说,你能听懂吗?”他再三自责道:“是我们工作没做好,我的工作没做好嘛!”在场的人无不感动得热泪盈眶。

总理面向群众,接着说:“大家要振奋精神,生产自救,重建家园。请你们放心,我们会让你们吃上饭,有房子住。”在场的群众异口同声:“感谢总理!”总理转过身来,准备去灾民棚慰问灾民,站在卡车顶棚上的摄影记者纷纷按下快门。总理高挥着右手,大声对记者说:“你们辛苦了。”

在灾民点,总理躬身走进蔡卫芳住的灾民棚,与他家人一一握手,问:“这帐篷挺闷热,会不会憋出病来?”当看到帐篷里什么家具也没有时,总理关切地问:“东西搬出来了吗?”当得知他吃的是饼干时,总理执意要看看他吃的是什么饼干。蔡卫芳找了找说:“吃完了。”“大概是不够吃吧。吃完了,我再给你送过来。”

总理对灾民的医、住、穿、吃,都一一问得十分清楚,安排得井井有条……我一直跟随在中央电视台摄像记者的身边,用速记记录着总理的讲话,并仔细观察总理的神态和现场细节。

星夜赴钟馗庙送审新闻稿

上午10时53分,朱镕基总理离开民主垸。所有记者也纷纷打道回府,因为当时数字手机的信号不强,与吴新国没有联系上,我便留了下来。在临时指挥所,我正准备写稿时,省委副书记吴向东的手机响了起来,原来是总理在返回长沙的路上,还在惦记着民主垸受灾的老百姓……后来,这一打电话的细节和总理的指示,成为我采写的《爱民情》的一重要部分,这是众多新闻媒体所没有的。

听完电话,我越来越感觉这是一篇主题重大、题材重大的稿件。当时,我心里有一点胆怯:用“现场新闻”这一形式,能不能发掘好这个重大主题、报道好这一重要事件。所以,我决定不急于下笔,而是来到了民主垸决口对面的长春垸钟馗庙抢险堤段,边思索、边采访抢险现场。

这又是一场殊死搏斗。民主垸倒口后,冲进垸内的洪水严重地冲刷着长春垸大堤,致使钟馗庙堤段的堤脚严重塌方,长春垸也危在旦夕。李江、蔡力峰在送走朱镕基总理后,就一直和数千干群战斗在这里。很巧,在场的记者就我一个人。如果这种场面不报道出去,这记者就白当了。我一直采访到晚7时才离开。我回到家,坐在电脑前,坚定了用“现场新闻”写作的信心。我精选感人的细节和情景,报道朱镕基总理的这次灾情视察,1650字的《总理情》便一气呵成。稿件送到吴新国家里,他仔细审阅,字字句句推敲,并把标题改成了更切合主题的《爱民情》。

按惯例,这种稿件是要送市领导审稿的。为了抓紧时间,我们决定送市委宣传部领导审稿。晚上10时30分,我从宣传部领导手中接过还是要送李江、蔡力峰签发的稿件,跳上一辆“的士”就往钟馗庙赶。因为“的士”在晚上是很少出城的,所以“的士”司机听说是要出城,马上停下车,要我另找车去。我出示记者证,说是去送审朱镕基视察民主垸的稿件,司机才同意。我向司机介绍了抗洪前线的事,后来我们成了好朋友。在出城登记处,我提出去进行出城登记时,司机说:“不用了,我服你了。”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过去,夜班的编辑在焦急地等待。我催司机再开快些,他惊讶了:“记者哥哥,我开车还没人催过咧。这路我既不熟,又太烂,我已经尽力了。”在离钟馗庙还有2公里处,“的士”因底盘太矮,确实无法前行,我只好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徒步前进。

在大堤上,我找到李江、蔡力峰时,已是次日零点三十分。幸好,此时险情已有好转。我请他们审稿时,他俩二话没说就打着手电筒看稿。看着他们瘦黑的身子,我真有点不忍心。当他们分别在稿子上签名同意发稿时,我才松了一口气,当即打电话报告夜班编辑,照排刊发。这天凌晨,我继续留在大提上,既当记者,又当抢险队员。一位同志问我吃饭没有?这才想起有点饿——我还是昨天中午在大堤上吃了一个快餐的,算起来已是10多个小时粒米未进,竟不觉饿。记者的使命感有时真能当饭吃。

《爱民情》发表后,在读者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当时在大堤上的部队,把这篇通讯作为“教材”发给战士,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鼓舞。各县市区“防指”则以此为唯一的文字依据,迅速传达朱镕基总理视察的指示,极大地增强了干部群众夺取抗洪救灾全面胜利的信心。搬迁在大堤上的民主垸灾民看到通讯后说:“总理与我们心连心,我们再大的怨气也没有了,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我在采写这条新闻中感悟到了真情,它激励我不管有多大的困难,也要把这一重大信息尽快告诉读者。

猜你喜欢
朱镕基钟馗灾民
如果邓小平在,会称赞你吗
一个“太阳能灯”男孩
朱镕基慷慨助人严律己
鉴赏
钟馗千年【百变秀】
漫画欣赏
慈善家,朱镕基的新身份
可口可乐的面试题
春雨威胁海地灾民安全
新书一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