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传媒面面观

2000-02-16 12:39沈吉庆
新闻记者 2000年12期
关键词:开罗埃及报纸

沈吉庆

今年10月中下旬,应埃及国家新闻总署的邀请,我随上海新闻采访团一行,访问了埃及这个美丽的国家。在访问期间,有机会与埃及的同行交流,了解了一些传媒的运作情况。总的感觉是,埃及的报纸版面比较传统,言论比较活跃,办公条件比较简陋,而制作条件相当先进。

像世界上许多城市一样,埃及首都开罗的街头常常可见到大大小小的报摊,花上相当于2元人民币的钱就可买上一份报纸。宾馆的客房里每天免费送上一份报纸。埃及的报纸大都有二三十版,主要是用阿拉伯文、英文和法文印刷。埃及全国每天报纸的发行总量达到300万份,其中金字塔报和阿赫巴报等发行量比较大。

打开当地报纸,看上去内容比较严肃,编排的格局跟我们的报纸比较相近,看不到比较“艳”和比较“露”的照片,广告的量也不是很大。可言论的自由度比较大,可以对各种社会现象包括政府的政策提出不同意见。据了解,埃及有400多家报刊社(日报、周刊、半月刊及季刊、年刊),其中省级报刊54家,新闻从业人员7000余名,还有7000余名见习记者。我们访问了阿拉伯文发行量最大的阿赫巴报。这家报社位于市中心的一幢老式大楼里。像其他政府机构一样,报社门口有身着制服的武装人员站岗,防范比较严密。记者的办公条件相当于上海90年代初的报馆水准。

该报总编辑盖拉尔·多维达在他的办公室接受了我们的采访。他说,该报创刊于1952年,日发行量60余万份,周六刊达到85万份。除了主报外,还有一些子报子刊,另有一家出版社。该报在许多国家设有自己的记者站,全社人员多达4000名。很显然,阿赫巴报相当于我国的一家报业集团。

这家报社的编务情况跟我们很相似。每天开两次编前会,一次在上午,由总编辑和各部主任参加,回顾昨天的版面,汇报重大选题(在我们采访的过程中,不时有人来催老总开会,可见制度是严格的);另一次是下午开,由总编辑和编辑参加,主要是确定明天的版面。此外,每两天开一次工作会,研究重点报道和问题。

报社对办报人员要求是很严格的。首先要求诚实。报社的口号是:写稿是为了大众的利益,要像法官一样为公众讲话。一旦发现营私,即予以严肃处理。当地的新闻法规定,从事写作商业性赢利的稿子是违法的。其次是鼓励勤奋。报社没有规定记者每天、每月的发稿量,但从收入上鼓励记者多发稿、发好稿,卖力的记者收入可以是不卖力者的两倍。对于出色的记者,另外再给予奖励。

虽然阿赫巴报是政府办的,但很讲究经济效益。广告是他们收入的重要来源,发行也立足赢利。他们认为,所有的子报都应是赚钱的,否则就没有生存的必要。比如对于发行量最大的主报的报纸开本,在裁剪切割时缩小一条边,以减小面积,从而增加经济效益。

包括总编辑在内的阿赫巴报的办公条件是简陋的,可印刷条件却是一流的。位于开罗40公里外十·六新城的该报印务中心颇具规模,安装了4条印报流水线,配有高速印刷机、龙骨传送带、自动运输车及自动点数打包机,整个操作都是在控制室用电脑控制的,宽敞干净的车间里几乎见不到人影,其先进的程度令人耳目一新。我们随手从印刷机上取下几份报纸,只见字迹清晰,图案艳丽,印刷质量相当不错。

对于这样先进的印务中心,埃及报业是引以为自豪的。埃及总统穆巴拉克曾参加了落成典礼。对于我们的造访,阿赫巴报派出记者陪同采访,一路拍照,并在第二天的报纸上用较大篇幅予以报道,以扩大影响。

埃及报纸的制作手段比较先进,影视的制作和卫星电视的接收方式同样比较领先。热情的东道主安排我们参观了颇为壮观的“十·六媒体制作城”。这个媒体制作城占地200万平方米,四周用高高的围墙圈起,进出的制度比较严格,是集媒体制作、旅游于一体的大型制作中心。从制作城的布局来看,大体可分为两个区域,一是外景地,埃及许多著名的景观浓缩于此,供拍摄时选用;二是内景地,相当于我们的录制室。

我们被特许观摩了一部正在拍摄的电视剧,目睹了拍摄的过程。据介绍,每天有7至8个摄制组在这里拍摄,利用率相当高。这些外景地像我国无锡的“三国城”和“水浒城”一样,允许游客观光游览。同时,制作城里还设有环游的小火车、颇为惊险的水上漂流带、很有规模的阿拉伯古城及热带雨林,以致游客不断,平均每天有2000人光顾,是笔可观的收入。

位于十·六新城的开罗卫视公司同样比较先进,它可以接收世界各地90多套电视节目。走进偌大的转播室,眼前百余个电视屏幕排列成弧形,展示着世界各地发生的新闻及转播的节目,真让人感受到世界的精彩和空间的缩小。可惜,所有的中国电视节目在这里都不见踪影。

埃及还很注重新闻人才的培养。除了大学设有新闻专业外,一些大的新闻集团也设有自己的新闻学院,而且条件、设施都相当不错。阿赫巴报办在十·六新城的新闻学院是棕树环抱中的建筑群,拥有宽敞的教室、先进的计算机和丰富的图书。该校每年招收200余名学生,学制4至5年,主要培养新闻专业及印务技术方面的人才。该校准备逐步扩招,并开设新的专业,以适应新闻事业的发展。

开罗是中东的新闻中心,中东通讯社是埃及乃至中东最大的通讯社。该社有1400人供职,其中记者400余人,每天用英、法和阿拉伯文发布新闻。凡新闻单位采用该社的稿件都要付费。目前该社的开支70%仍由政府拨款,其余自己解决。他们准备逐步将自己的收入增加到80%左右。

中东社社长、总编辑马赫夫·安萨瑞对我们说,目前该社派驻中国的记者仅限北京,鉴于上海的影响和地位,他们已酝酿在适当的时候开设上海分社。

埃及是个多元国家,它是中东的门户,也是阿拉伯世界比较发达的地区,处于地中海沿岸,又地跨亚非之间,独特的地理位置吸引了世界上众多的记者。据埃及国家新闻总署署长纳斯比·奥斯曼介绍,常驻开罗的外国记者多达600人,位于全世界第六位,加上过往和流动的,记者总数达2000人。这位署长谈到这里时,语气颇为自豪。

埃及国家新闻总署位于开罗新区,是幢非常漂亮的办公楼,院子里非常安静。纳斯比·奥斯曼署长的外貌是典型的埃及人,个子不高,头发稀疏,操一口流利的英语。他十分健谈,在接受我们的采访时,表示愿意回答一切问题。

这位署长在回答了我们提出的有关埃及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问题后,也介绍了一些新闻界的情况。这位署长认为,埃及是发展中国家,埃及的新闻界正在与国际接轨。他多次到过中国,也到过上海,对中国的印象十分深刻,也很热爱中国的文化。他希望两国的新闻界加强交流,共同推进世界的进步和发展。

猜你喜欢
开罗埃及报纸
Hide-and-seek for Halloween万圣节捉迷藏
确实不容易
开罗一教堂遭炸弹袭击
埃及
非常魔典
埃及火车追尾25人死
旧报纸·巧存放
埃及两车相撞至少8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