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王乐泉谈新闻工作有感

2000-02-16 12:39夏商周
新闻记者 2000年12期
关键词:令人消息规则

夏商周

《新疆经济报》9月14日头版头条以特大黑体字作标题,刊登了该报总编辑执笔写的消息《坦诚自信谈新疆》,报道的是自治区党委书记王乐泉、自治区主席阿布热西提等区领导同志接受中央六家新闻单位记者采访的情况。王乐泉对记者谈了六七个话题,第一个话题就是告诉记者,新疆不是恐怖地区。然后他从刚刚发生的乌市意外爆炸事故谈到新闻工作,他说:我们以前对国内事件向外宣传没有做好,过去对反分裂斗争这一类事件不怎么报道,研究不够,不公开对外报道。我们不报,人家报,新闻接受中有一个“先入为主”的问题,等人家报道了,你再通过正面报道去对外宣传,扭转不过来了。国内媒体不报道,但内地人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接受“出口转内销”的消息,是相信还是不相信,心中无数。这对新疆经济发展影响是很大的,国外来投资,问安全不安全,对新疆情况完全不了解。现在,一见有什么事,不一定等把事情完全弄清楚,首先把事情报道出去,然后再逐步弄清楚。这次事故9月8日下午7∶38发生,9月9日早晨各媒体把基本情况报道出去了。美国之音以及网上消息大体上都是同一个口径,顺着我们的报道。这与以往的做法大不一样,因此对外宣传我们把握导向,先入为主。该消息的报道者就此写了一句评语:“他的这一见解是非常好的,值得新闻界深思。”

王书记的这番话确实值得深思。1956年,胡乔木为人民日报写的改版社论《致读者》就谈到:“生活里的重要的、新的事物——无论是社会主义阵营的,或者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是通都大邑的,或者是穷乡僻壤的,是直接有关建设的,或者是并不直接有关建设的,是令人愉快的,或者是并不令人愉快的,人民希望在报纸上多看到一些,我们也应该多采集、多刊登一些。”但是,其中谈到的“令人不愉快的”事情多采集、多刊登一些,后来并没有做到。根据一系列的内部规定,出于“防止被敌人利用”的想法,凡是发生令人不愉快的事情,媒体必须经过多层请示,经过慎重考虑后才能得到报道、拖一拖后报道或不报道的指示。这在以阶级斗争为纲时期,尚可以理解。而改革开放以后仍旧这样处理公开发生的重大事件的报道问题,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的新环境下这样做,给我们的实际工作造成了很大的被动。这里的道理很简单,大众媒介不论站在何种立场,都有报道公开发生的重大事件的基本职能,如果对这样的事件视而不见,把报与不报作为一种政治表态,这在信息社会是一种愚蠢行为,只会失去公众,最终有害于自己。王乐泉作为省级主要领导已经深有体会,新疆发生的事情出于种种考虑当时不予报道,他得到的是什么?是外部对新疆的曲解——恐怖地区!他接受记者采访把改变形象作为主要目的,反映了其焦急的心态,西部要大开发呀!而这种形象不正是我们自己间接造成的吗?

我们的媒介和记者要遵守宣传纪律,而且他们也是遵守纪律的。这里我想对制定具体“游戏规则”的部门说一句:具体的规则要根据变化了的形势及时调整,不然,本来为了党的利益作出的规则,反而损害了党的利益。我们需要思考一下,在全球信息化条件下如何既坚持党性原则,同时又要尊重新闻写作的特点。恩格斯说过:“一个有生命力的党所藉以活动的法权基础,不仅必须由它自己建立,而且还必须可以随时改变。”若某些宣传规则落后于实践,那就要改变规则,这是一个党有活力、有力量的象征。

猜你喜欢
令人消息规则
一张图看5G消息
晚步见道旁花开
让规则不规则
岩栖幽事
它的样子令人着迷
不如吃茶去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令人头疼的压舱水
二则
令人惊奇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