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WAP要一杯羹?

2000-02-16 12:39田中初
新闻记者 2000年12期
关键词:电子版无线报纸

田中初

信息技术已经把我们导引进一个倍数发展的时代:去年下半年刚刚面世的WAP,今年已经刮起了愈来愈烈的旋风。正在互联网之路上意气风发的报纸,刚找到从传统报纸向电子报纸脱胎换骨般的感觉后,又紧紧地盯上了“WAP”这个新宠。来自美国报业协会(Newspaper Association of America)的最新消息称,目前越来越多的美国报业公司都开始考虑利用WAP开办报纸的移动电子版,以争夺更多的订户。

WAP,传统报纸的新宠

WAP(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是“无线通讯协议”的缩写。它由一组通信协议和应用环境构成,是把网络上的信息传送到无线通信装置上的一个开放式标准协定。1999年7月1日,爱立信、摩托罗拉、诺基亚、AT&T、西门子等电信巨头聚集美国的旧金山,联合签署了这项协议。在WAP问世之前,人们利用手机也可以上网,即把手机联在笔记本电脑上,通过拨号的形式上网,基本可以取得和台式机一样的效果。但是,这种上网方式的缺憾在于笔记本电脑的便携性依然不佳,手机上网的连接稳定性也不高。相比之下,WAP是通过一组协议规范将信息定制成特定格式后再通过无线电话网传送,用户可利用手机内置的超微浏览器收看各种信息。今年1月24日,法国电信率先借助诺基亚启动了一系列手机信息服务,包括时事新闻、天气预报、股市、金融、国内电话簿、旅游信息、娱乐信息、占星和彩票以及赌马的结果等等。

与标准网站采用的HTML语言来描述网页不同,WAP网页的制作采用WML(Wireless markup language)语言,所以,WAP还无法直接读取标准网络的服务内容,网络信息要先转换为特殊格式才能在手机上观看。这意味着使用WAP上网只能浏览用WML编写的网页。而现时绝大部分的网站都是以HTML为基础构建的,支持WML格式的各类网站还处于发展阶段。幸运的是全球近90%的通信服务商都在致力于这个事业的发展,很多信息门户网站都在积极推出自己的WML版本。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许多报业公司都开始认识到移动电子业务将是未来几年里最有发展潜力的业务,因此他们都在不遗余力地发展自己的移动电子业务,以争取更多的用户。目前美国报业协会正在与Nando Media媒体网络公司合作,准备创建一个全国性的报纸数据库,为移动用户提供信息丰富的各地报纸。

同普通的在线电子版报纸相比,移动电子版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它可以随时随地为用户服务,简直就像传统报纸一样方便,而它的容量却是传统报纸所无法比拟的。虽然移动电子版不大可能取代在线电子版报纸和传统的报纸,但毫无疑问,这种业务自身固有的优势将会受到很多用户的青睐。因此,它肯定会成为主流的新闻报纸服务手段之一。

那么,面对这股西风东渐的移动报纸新浪,国内的网站是不是也要闻风而动,从而在WAP市场上抢得一杯羹呢?

事实上,向WAP进军的战鼓声已经在耳边响起。今年3月27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同时在北京、上海、广州等6城市推出WAP商业网的试用运营,预计到年底前将建成覆盖全国28个省市的骨干网。在试验网中,WAP用户可以获得金融证券、新闻实时播报等服务。嗅觉灵敏的搜狐网站率先推出ICP中的WAP网站,新浪、网易、易趣等紧追不舍。今年奥运会期间,中央电视台的独家网络伙伴——e龙网站(eLong.com)与中国联通公司携手合作,以最快速度提供最新的奥运快讯和比赛结果。e龙将这些第一手的信息通过中国联通的GSM网络,以短信息及WAP的方式发送给中国的手机用户。同时,e龙的WAP站点(Wap.eLong.com)也定制了丰富的奥运信息。

WAP,两难的选择

但是,对于报纸的移动电子版,我们到底该持什么样的判断?

从不利的一面看,首先,WAP目前还缺乏全球公认的行业标准,虽然它是一个由100多个协会成员支持的标准,但并没有得到相应国际机构的承认,这将大大限制它的商业应用。没有统一的标准毕竟是大规模投资的一道门槛。

其次,鉴于目前较高的费用以及技术上所存在的一些问题,WAP想要进一步地贴近我们的生活看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自从3月28日中国移动、中国联通陆续开通了全国各大城市的手机上网业务以来,虽然诺基亚、摩托罗拉、爱立信、西门子等手机厂商的宣传攻势也一浪高过一浪,但是,人们对WAP手机一时还难以接受。究其原因,除上网资费的问题外,许多用户感到WAP手机的上网速度慢,信息量有限。与基于PC的有线互联网的带宽相比,无线的带宽又异常地窄。与此同时,由于无线信号传输的特性,它还非常不稳定。手机上网查询一条新闻信息,如果按照现行收费标准,最少也要支付一分钟四角钱的话费,每小时也许没有看到什么内容却要付出24元的上网费,而买一份内容丰富的报纸才不过几角钱。这样的话,手机上网就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人们在越来越方便地从广播、电视、报纸这些传统媒体中及时获取信息的时候,还会有多少人乐意拨弄着掌上的小小手机了解信息?另外,过于窄小的手机键盘使用户很难掌握点击和对准操作,这从根本上降低了手机消费者的购买热情。与PC的显示屏相比,电话的显示界面也显得小,而且不够细腻。由于移动电话首先只是一部电话,它的发展趋势将是越变越小,而不是相反。正是由于上述的基本区别,基于PC的有线互联网与无线互联网的应用也存在着本质的不同。以获取新闻为例:在有线互联网中是一件轻而易举且赏心悦目的事情,相反,在无线互联网中,由于显示屏幕尺寸的限制、下载速度、使用资费等原因的限制,使用它来阅读新闻,目前还难以成为一件乐事。除非观看非常简捷实用的信息,否则很少有人会在无线互联网上阅读新闻。

最关键的是,新闻信息的传播并不是开发WAP的主要驱动力。无线互联网用户上网总是处于移动状态,而且他们在匆忙中往往最需要迅速获得他们所迫切需要的信息,而且这些信息更多的只会是那些与他们的生活紧密相关的信息。但是,传统互联网频频出现的黑客已经搞得人们寝食不安,而无线WEB的传播又要多一道空中传播的阶段,数据传播就更多了一层威胁。因此,又有多少人愿意通过自己的手机来买卖股票呢?但如果证券交易、电子商务这些功能都不能发育,那么新闻传播这些附属功能就更无从谈起了。

所有这些不利的消息都会影响投资者的决心,让他们在是否建设WAP网站的问题上踌躇难决。毕竟WAP尚不能利用现有的用HTML语言编制的网络内容,如果要开通用WML语言编制的WAP网站,势必要使网络内容提供商加大运营和维护的成本。这对维持传统网络都深感力不从心的很多中小网站来说,真是有些勉为其难了。

不利的消息让人灰心,但利好的消息也源源不断地传来:从国际上看,到今年6月底,全球手机用户达5.7亿,超过了全球5亿台个人电脑的使用量,平均每10人中就拥有一部手机。随着移动电话和互联网人口的急速增长,无线网络必将成为未来信息产业的主流。

故而,国内的WAP市场依然在快速壮大。权威部门估计,到2003年,中国将有1亿部手机,而其中将有一半是WAP手机。看到这个数字,也就不难理解WAP如此受到各方关注的原因了。在最近一次“新经济财富论坛”的讨论中传出这样的信息:在中国只有100个左右WAP网站,而在世界上已经有4万个,WAP在世界各地已经越来越流行。

另外,随着技术的进步,无线设备接收数据的速度也会越来越快,大型在线服务公司如美国在线、微软的MSN以及雅虎等都在调整其业务以便适应移动应用。而著名的移动电话通信公司包括AirTouch、AT&T、GTE、Sprint等已开始提供无线互联网连接能力。诺基亚公司计划通过集成为掌上管理器而设计的操作系统来提高公司移动电话的智能水平,索尼公司也已推出掌上机设备,电信设备制造商爱立信公司也正努力发展其移动电子业务。

WAP,明天会更好

由此我们还是回到原先那个话题:报纸要不要开辟移动电子版?假如开辟,又将如何找到自己的生存基点?

首先,对于报纸要不要开辟移动电子版的问题,我想这是必然的。尽管WAP还有这样那样的缺陷,但是如果回顾一下互联网的发展历程,我们就会知道,互联网刚发展时,并没有多少人使用PC,访问量也很有限。但是达到一定程度时,互联网的发展速度变得非常快。同样的道理,现在不介入发展WAP,也就意味着失去将来。君不见,现在国内的绝大多数WAP网站不就是由商业网站开发的吗?我们的传统媒体又有多少涉足呢?在传统互联网中,媒体的上网之路可以说是在大量商业网站的刺激下才幡然醒悟、急速发展的,这次不该重蹈覆辙了吧。

其次,是由谁来办。是否还要走各行各业都可以办网站的老路?目前,欧洲以WAP为基础的上网移动电话已经开始进入普及期。但是据预测,伴随着WAP的发展过程,今后将不断出现中小移动电话服务商被淘汰的情况。同时,WAP市场将出现被Vodafone、Orange、Telecom Italia Mobile等极少数有实力的电讯业务服务商所垄断的情况。因此,人们称WAP市场是巨人之间的游戏。美国的报纸也并不是都开始开发移动电子版,只有少数有实力的报纸才在进行尝试。国内的部分传统媒体已经在互联网海洋中显现出巨大的能量,如新华网、人民网、千龙网、东方网、浙江在线、中青在线等等,特别是人民网最近又和雅虎合作,大有惟我独尊的雄心。应该说,它们有可能具备开发移动电子报纸的实力。

再次是如何去办移动电子版。从内容而言,是不是简单地把互联网上的内容移植到无线互联网上去?其实,真正的移动用户和互联网用户是不一样的。国外最早使用移动互联网的是什么人?大多是年轻人。他们把使用WAP作为一种时尚。据称,日本WAP网站开发最大的成功就是在娱乐方面,原因就是他们已经把WAP用户群和PC用户群有效地分开了。所以,移动电子版将来在内容服务特别是新闻传播上,一定要更加注意自己用户的特征,以便传播更有针对性,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这个道理,实际上与电子版报纸不是报纸的简单复制是一样的,每种事物存在都应该找到它的不可替代性,才有可能发展得更好。

最后一个问题是移动电子报的经营问题。WAP差不多是在网站倒闭风愈刮愈猛的时候慢慢登陆的。由于背景所限,它的萌发阶段并没有传统网站那么张扬。投资者都对这个新事物持审慎的态度,口袋里的钱比任何时候都要捂得紧。而对于融资渠道并不太顺畅的传统媒体来说,要他们轻易出手更是难上加难,毕竟这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况且,传统媒体办的互联网站现在也陷入了自身造血不足的困境,他们正谋划开发电子商务来突出重围。那么,假如要办移动电子版,突破口又在哪里?大部分业界人士认为,WAP不会是免费的午餐,可能会采取收费制。而无线互联网的介入方式又给收费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撑。中国电信的一种设想是:中国电信提供运营的平台,各个内容提供商可以把内容放在这个平台上面。如果提供的是一般性的内容,就把费用算在上网费里面。比如每小时上网交4元钱,其中就有一部分属于内容提供商的。对于增值性的服务,中国电信可以代收,也可以自己收。

有人把WAP比喻成一个剧院,目前的问题就在于没有足够的剧团在这座剧院中上演。即使有好的剧团来上演,较高的票价大家又能不能接受?当然,这可以通过令人满意的内容服务和通过技术革新等手段来降低门槛。从另一个角度看,如果WAP市场真正启动,用户数量变大,费用自然就会随之降低了,就像当初人们购买手机一样。

总之,随着移动数据通讯的广泛应用,人们与数字设备之间的交互操作方式将大大改变,而以无线服务为核心的网络门户也将快速发展成为一个新产业。我们期盼着国内传统媒体中出现勇敢的第一个吃螃蟹者,当然,又不希望盲目跟风,一切还是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这是最重要的。

猜你喜欢
电子版无线报纸
无线追踪3
确实不容易
《围城》70周年首推电子版
无线追踪
《金点子生意》杂志电子版优惠征订中
无线充电我最全
胡适的早晨
无线充电器
非常魔典
旧报纸·巧存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