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屋脊上的“足球纪事”

2000-02-16 12:39
新闻记者 2000年10期
关键词:栏目组纪事布达拉宫

雍 强

有‘足球之夜,南有‘足球纪事”,体育界已将我们上海有线电视台体育频道的“足球纪事”与中央电视台的品牌栏目相提并论了。到今年7月19日,“足球纪事”栏目才刚满周岁,受到如此褒奖,我们有些惶然。但“足球纪事”每迈出一步,都是踏踏实实的,都是浸透了同仁们汗水和心血的。

到布达拉宫广场去制作节目

就说不久前纪念“足球纪事”开播一周年的这期节目吧,为改变以往的直播模式,台领导、体育频道负责人与“足球纪事”栏目组成员反复琢磨,形成一致共识:到世界屋脊、在雄伟的布达拉宫广场制作《西部足球大扫描》。这样,形式上突破了演播室的束缚;内容上能从发展足球事业的角度来呼应西部开发。

提到足球,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东部沿海地区的各支甲A、甲B球队,西部则是被人们遗忘的角落。人们对西部的印象总是孤城万仞山、黄沙飞满天,一片贫瘠、荒凉的景象。其实,今天的西部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说足球,7年前整个西部只有四川全兴一支队伍,7年后的今天,西部已有三支甲A和四支甲B球队。他们所带动起来从事足球运动的人,数以万计。西部不仅是中国经济的希望所在,也是中国足球新生的“摇篮”。

我们将目光投向布达拉宫广场,然而情况却并非如我们所想的那么简单。布达拉宫广场是一个极为敏感的地方,广场上每天24小时都有警察巡逻。7月初是流亡国外的达赖的生日,为了防止分裂分子的破坏活动,西藏自治区党委规定,布达拉宫广场上不准搞大型活动。这样,我们唯有争取国家体育总局的支持。靠着“足球纪事”栏目自开办以来颇受国家体育总局的好评,我们的第一道难题果然迎刃而解——国家体育总局批准了上海有线电视台“足球纪事”栏目组进藏在布达拉宫广场制作节目的要求。不过,我们心里还没有底,因为还需征得西藏自治区党委的同意。于是,栏目组决定兵分两路:一路直飞拉萨,打通进入布达拉宫广场的关节,作前期准备工作;一路分赴甘肃、四川、新疆等地,采访西部足球,制作出在布达拉宫广场上播放的专题片。

西藏自治区的支持

赴藏的一路三人通过西藏体育局与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取得了联系。宣传部部长西珠朗杰听取了栏目组同志的汇报后,即表示支持。他说,西藏的青少年酷爱足球运动,这一体育项目在西藏又处于极为落后状态,这里的足球爱好者们渴望了解联赛、了解全国以至世界足球运动情况,“足球纪事”进藏做节目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极为难得的好机会。

之后,自治区党委决定,全力配合“足球纪事”栏目组在藏的各项工作,并同时部署:在节目开播前一周,召集布达拉宫管理处、自治区公安局和体育局,协调各方,具体落实有关事宜。

进藏的关隘畅通无阻了,在布达拉宫广场做节目的设备、技术上的问题还得求助于当地的同行。西藏电视台副台长齐宪役是中央电视台的援藏干部,已进西藏工作三年,闻讯“足球纪事”请求协助,马上鼎力支持。他详细了解《西部足球大扫描》的制作、播放的各个环节,并结合当地情况对我们的原定方案逐一修正、补充。他介绍说,西藏电视台设备技术、人员素质尚不具备搞现场直播的条件。布达拉宫广场上曾做过两次电视节目,一次是1998年民运会,另一次是去年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来拍摄。民运会时,制播电视节目的有300多名工作人员进西藏,光设备托运就花了上百万元。去年中央台心连心艺术团来西藏,随团的技术人员也有六十多人,自带设备几十箱。这两次都未敢搞现场直播,你们总共才十几个人,千万别冒这个险。不愧是知根知底的同行,我们在深表感激之余,随即作出改现场直播为现场录播的方案。

甘南采访见闻

比起进藏做前期准备工作的同志,赴甘南等三地的记者所遇到的却是另一番情形。我是这一组的成员之一,所见所闻感触尤深。甘南是藏族自治州,隶属甘肃省,居住在这里的绝大多数是藏族人。一到甘肃,省足协秘书长田放一句不经意的话打动了我,他说,甘南夏河县一群藏族小伙子为了参加甘肃省首届足协杯赛,曾搭台唱戏去募集经费。

我决定去寻访这批酷爱足球的藏族小伙子,就与中国体育报记者贺炬一起,驱车赶赴甘南。汽车沿着清澈见底的夏河飞驰。一路上我们饱览了甘肃壮美的山川景色,感受到当地的纯朴民风。夏河县坐落在一个山谷里,四面青山环抱,清澈的夏河穿过县城,景色优美。她是个旅游胜地,拥有和西藏布达拉宫齐名的拉卜楞寺,满街可看到身着红色袈裟的喇嘛。整个县城只有一条像样的马路,居民都集中居住在这条马路的两旁。就是这样一个小县城,却能让人强烈感受到当地人对足球运动的喜爱:马路边、小河旁、院子里随处可见追逐着皮球的孩子们。

接待我们的是县体委主任加周,这位53岁的藏民曾是北京体院75届足球班的队长,也是县里唯一足球科班出身的体育工作者。在加周的带领下我们来到夏河县九甲小学,据说这里是当地足球运动开展最普及、成绩最好、设施最齐全的一所小学。进入校门,我们不禁愣住了,这难道就是孩子们踢球的场地?操场上满是鹅卵石般的大小石块,石块间杂生着一些野生植物。看着孩子们在这样的场地上很投入地踢球,我们觉得似乎只有他们才能真正体会到足球的乐趣。加周向我们介绍说,足球运动在夏河县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孩子们喜爱足球,他们也只有足球这唯一的体育项目爱好。我们问,孩子们在这样的场地上踢球是否常会摔伤碰破?加周说,我们这些藏族娃娃身体条件特别好,另外他们年龄小,动作幅度也不大,一般也不会严重受伤,最多不过是摔倒了,擦破点皮。听着加周的言语,我们想,都说藏族人能吃苦、有韧劲,从这小小足球场上就可见一斑了。那些为踢足球而搭台唱戏的小伙子们八成从小就是在这种环境中摔打出来的。

傍晚,我们来到加周家里,恰巧碰上了前来他家的三名学生,闲聊中我们得知这三人都参加了甘肃省首届足协杯赛,于是师徒四人又回忆起当年搭台唱戏的情景。“那是1998年”,加周说,“他们几个人来找我,说:‘加老师,我们想参加足协杯赛,您给我们报名吧。我说:‘好啊,就是经费紧。我去找县长,县里从财政上拨了3000元,但这点钱根本不够维持一支足球队伍的训练和比赛,队员们只有到各处去拉赞助。”坐在加周身边的名叫华军胜的小伙子补充道:“当时要钱真不容易,企业效益不好,那一年又发洪水,另外时间也紧,有的单位答应给,但离我们出发没几天了,最后也没拿到钱。队员们东凑西借筹到了5000多元,加上县里拨的共8000元,成为球队的全部资金。尽管这样,最穷的夏河县代表队还是取得了甘南州比赛的第二名。”

“我们向人家要钱,总得为人家做点什么,否则过意不去,我们能做的只有跳跳舞、唱唱戏。于是就到赞助单位门前去搭台唱戏,一是表示感谢,二是讨他们个欢心吧。”说这话时,华军胜的脸上带着无奈、苦涩的微笑。

“天空从古到今都是幸福欢乐,如果龙王能够来到天空就好了,如果能再下一点毛毛雨就更好了……”这是流传于甘南州的一首藏族民歌《求雨歌》,当初队员们搭台唱戏唱的就是这样的歌。华军胜说:“只是随便唱唱罢了。”我们觉得,西部足球渴望着阳光雨露的滋润。

就在结束采访即将离开甘南的前一天晚上,一群拉卜楞中学的学生找到我们,他们听说今年甘肃省足协杯赛又将开始,经费仍然紧张,说他们也准备搭台唱戏,筹集资金。这就是藏族人对足球事业的虔诚。

万事皆备待东风

回到上海,我很快制作出了一条专题片。与此同时,去新疆、四川采访的记者也分别做出了同样感人的片子。这时距进藏现场录制只有十多天时间了,负责前期筹备的一行三人再次飞赴拉萨,就一些具体事宜与西藏有关方面再行商讨。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召集布达拉宫广场管理处、自治区公安局和体育局,与我们栏目组一起举行协调会。自治区公安局局长在会上表示,现场录播那天,他们安排80名警察,在节目录制的全过程进行守卫,禁止一切车辆在附近停靠和行人进入现场,确保现场安全和录制的顺利完成。布达拉宫管理处负责同志说,他们离现场最近,将提供一切尽可能的设施。节目制作的前期工作均已结束。接下来的任务是在此采访、制作反映当地足球运动的片子。栏目组的同志们行程几百公里的寻访题材,只用两天时间就赶了出来。

几天后,“足球纪事”栏目组全体人员抵藏。当晚,大家再次反复推敲,《西部足球大扫描》的制作方案形成:开场,几位歌手演唱,画面切换到事先制作好的一组西藏风光片上,交代地点、场景,以满足观众视觉欣赏的需要;接着播放西藏足球专题片,请嘉宾发表意见;中间部分是甘南、四川、新疆等地的足球运动纪实;结尾时,中国足协向西藏地区捐款,“足球纪事”栏目组也捐助100只足球给当地青少年。至此,整个节目进入高潮……

方案敲定,我们来到西藏电视台,齐副台长看了我们请求协助的设备及有关技术参数后说,西藏台设备的技术指标达不到这些要求,他们从未在现场做过二级切换。另外,转播车和调音台也没有连结起来使用过。不过他表示,将努力克服困难,尽力协助。万事皆备,只欠东风了。我们捏着一把汗。

师生相见的感人一幕

之后,被邀请的嘉宾陆续抵达。嘉宾中有自治区党委宣传部部长西珠朗杰,中国足协的冯剑明,陕西国力的江洪,还有金志扬、刘生琪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刚刚下课的金志扬。二十多年前,金志扬和刘生琪都曾执教过西藏足球队。这次我们特意找到了两位教头的西藏弟子,让他们在节目现场相见,以烘托气氛。

除负责接待的人员外,栏目组其他同志均到西藏电视台做现场录制的准备工作,两台同仁反复操练,调音员、字幕员、摇臂摄像师密切配合,惟恐现场有闪失。

正式录制的那天下午1点,我们带着设备来到布达拉宫广场。1点40分,西藏电视台的转播车进入广场,制播人员忙调试、安装,工人们搭背景板。布达拉宫管理处送来了桌椅,并帮助布置现场。3点钟时准备就绪,即将按原定的时间开始录制了。就在这当口,刚刚调试好的摇臂摄像机出了故障,无法遥控摄像。两台的技术人员忙得挥汗如雨,40分钟过后,故障排除,开始现场录制。歌手演唱,导播切入西藏风光片,一切顺利地进行着。突然,现场的音箱传出一阵异常的声音,嘉宾的话筒没声了,调音台又出了毛病。原来节目嘉宾多,所需的话筒多,话筒种类不一,发生了故障。经过半个多小时的重新调试,才恢复正常,这时已近5点。一切推倒重来。不料,放机与录机又相继出现故障。西藏电视台技术人员连忙赶回去,又拆了两台设备,重新安装。7点钟时,故障终于排除。幸好老天帮忙,这里日照长,到晚上9点天才黑。不然的话,这档节目只有泡汤了。

整个节目最感人的一幕是金志扬和他的老队员相认时的场景:老队员们将一条条雪白的哈达挂在金志扬的脖子上,那一声声熟悉而陌生的“金指导”从这群老队员口中喊出时,金志扬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两行热泪沾湿了雪白的哈达。这位叱咤中国足坛的名教头在他藏族弟子面前流露出他感情的另一面,令在场的人感动不已。晚上8点30分录制完成,此时我们在高原缺氧的烈日高温下已经紧张地奔忙了7个半小时。之后,我们赶到西藏电视台进行后期编辑,又一直工作到次日凌晨3时许。4个小时后,我们登机飞上海,当晚在上海有线电视台体育频道中正式播出了这档节目。

体现了“足球纪事”的水平

这期《西部足球大扫描》,播出时间仅一个半小时,可为了这一个半小时,从台领导到体育频道负责人、直至“足球纪事”栏目组成员花费了数千倍的时间,克服了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至于高原的高温、缺氧以及夜以继日的工作劳累等,简直成了“小菜一碟”。

节目播出后,袁伟民等国家体育总局负责同志予以充分肯定。四位中国足协的领导收看了这期节目认为:新闻媒体要有新闻责任感,要从积极的角度报道足球。当其他媒体追名逐利、双眼盯着联赛的时候,“足球纪事”能在此刻关注不为人注意的西部足球,这种精神难能可贵,这是在协助足协做工作。

这期节目在四川有线台播放,创下当地收视率最高的纪录。前不久在北京召开的“足球纪事”一周年新闻研讨会上,新闻界的同行们对我们操作如此大规模的节目表示惊奇。体育界、新闻界普遍认为,《西部足球大扫描》集中展示了“足球纪事”一年来的成就,体现了这一栏目的总体水平。

猜你喜欢
栏目组纪事布达拉宫
大匠纪事
纪录片《闽宁纪事2022》在闽开机
布达拉宫
养牛伯脱贫纪事
走进黑暗
布达拉宫
拯救大山里的水蜜桃
布达拉宫
“小喇叭”栏目组儿童广播剧团概况简述
看谁胆子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