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科技的发展历程

2000-04-02 18:29
知识窗 2000年9期
关键词:胶片录音电脑

毕 耕

电影是人们在对光影关系与视觉暂留现象的认识基础上发明的。现代科学证明,视像在眼前消失之后,仍然能在人的视网膜上停留0.1~0.4秒左右,这就是视觉暂留现象。1832年,比利时科学家普拉托经过5年的研究,最终发现了这一现象并研制出了诡盘。通过高速旋转,可使诡盘上画的马匹看上去像飞奔一样,从而奠定了电影发明的基础。

照相技术与感光胶片的发明,对电影的产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1878年,英国著名摄影师慕布里奇为了证明马奔跑时是四蹄腾空的猜想,先后动用了12架照相机同时拍摄。当这些连续拍摄的照片在幻灯上放映时,竟然在银幕上出现了一匹飞驰的奔马。在慕布里奇试验的启发下,法国人玛莱终于在1887年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架连续摄影机,并用感光纸带拍摄出了许多活动照片。1889年,美国人伊斯曼发明并生产出了35毫米的赛璐珞胶片,后被认定为世界电影胶片的统一标准而通行至今。

1894年,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经过艰苦的试验,制造出了一台既能摄影、又能放映和冲洗的机器。1895年12月28日,在巴黎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的地下室,他们向社会首次公映了《火车到站》等12部影片,一下子轰动了整个巴黎,这一天便被定为电影的诞生日。

电影诞生之初,仅仅靠动作和字幕来默默地讲述故事,因而获得了“伟大的哑巴”的美誉。为了让“哑巴”开口讲话,人们曾作过多种尝试,如在幕后让人或留声机配音、配乐等,但始终难以做到与画面同步。直到1929年《纽约之光》的出现,才标志着第一部纯粹的有声片的诞生。有声电影最初是采用蜡盘录音,后改进为磁带录音,随之又出现了立体声。60年代以后,又出现了激光与数码录音技术。它带来的高保真立体声的音响效果,能使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电影有了声音后,观众对色彩的渴望也很快变成了现实。经过多年的反复试验,英国特艺色公司终于在1933年研制成功了彩色电影摄制系统,用一架摄像机分别装入红、绿、黄三色胶片进行同步拍摄。尽管使用十分不便,但美国导演马摩里安还是用它在1935年拍摄了第一部彩色影片《浮华世家》。不久,德国人研制并生产出了在一条胶片上涂有三色感光乳剂和录音磁粉的声像“二合一”彩色胶片,从而使电影真正成为了五彩缤纷、声色并茂的“第一艺术”。

电脑技术在电影制作中的全面介入,无疑是电影科技史上的一次重大飞跃。早在1979年,由好莱坞著名导演卢卡斯执导的科幻片《星球大战》,第一次采用计算机模拟宇宙飞船的运动轨迹,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和轰动。更令人称奇的是,电脑还具有复制演员的能力。它通过激光扫描仪记录下演员的面部数据,并把这些数据转化成立体坐标,再与面部颜色和肌理等资料合在一起,即可复制出栩栩如生的电脑演员。在《泰坦尼克号》中,电脑创造了数以千计的三维旅客模型,并赋予这些数字人物以真实的形态和具体动作.几乎让观众真假难辨。

1999年6月,由卢卡斯执导的《星球大战(第一部)幽灵的威胁》在美国4家数字电影院同时上映,从而使爱迪生发明的放映机和伊斯曼发明的赛璐珞胶片,转眼间就成了历史的陈迹。在这种数字电影院里,拍摄在胶片上的影像被转化成数字形式,通过一台微型数字放映机,在银幕上播放出超清晰的图像。它预示着电影数字化的新浪潮已经滚滚而来,为电影艺术的发展开辟了一片崭新的天地。

猜你喜欢
胶片录音电脑
Funny Phonics
funny phonics
Listen and Choose
Listen and Color
胶片相机的维修 当胶片机出现问题了该怎么办
胶片复兴?
电脑子变学霸
逻辑
The Apple of Temptation
LG与Philips分道扬镳进军电脑LCD市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