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创新的必由之路

2000-04-28 07:53王松泉
人民教育 2000年2期
关键词:教坛素质意识

王松泉

作为浙江省的教坛新秀,绍兴市最年轻的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沈江峰老师已在省内小有名气。他耕耘教坛十余年,走的是一条学者化之路,因而逐渐确立了科学的教学观念,创造了艺术的教学方法,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获得了丰硕的教学成果。然而,在众多成果中,他的“探究—发现”式教学可谓风采独具。

不言而喻,有探究,才能有所发现,有发现,才能有所创新。时代需要创新的人才,语文教育乃至一切教育,都需要培养创新意识。引导学生“探究一发现”,正是激励创新的必由之路。

应当说,国内外探究类的教学已不乏其例,但与其他方式相比,沈江峰的“探究—发现”式教学却更显成熟:它符合当代教学论、学习心理乃至系统科学的一般原理。为了培养学生的素质,它始终将学生置于动态的学习环境之中,用发展变化的观点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极目长远。不但让学生“知其然”(解决“是什么”的问题),而且让学生“知其所以然”(解决“为什么”的问题),甚而让学生“知其必然”(解决“将是什么”的问题)。为了引导学生亲历并总结自己的学习过程,它引导学生从原有知识经验与新教材之间所存在的差距中,通过“学—思—疑—问”解决心理矛盾,开展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的开放型探究,进而形成了具有主动创新精神的“探究性行为”。为了解决多因的、不定的、复杂的教学现象,它按照系统方法的原则和步骤,通过反馈、强化教学过程的变量,使教学过程形成一个有序而完整的训练系统,让学生在“探究—发现”的变动状态中通过自我控制和调节获得尽可能大的信息量,并提高能力,从而使它与注人式教学彻底划清了界限。

正因为如此,沈江峰的“探究一发现”式教学与其他方式相比,有着鲜明的特点。

一是明确的素质意识。它以立人为宗旨、素质为目标,,在引导探究和发现的过程中追求学生全面素质的形成和提高。这种素质意识反映了教师正确的目标观。

二是坚定的主体意识。它以合作为前提、主体为归宿,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实践的条件和施展才华的舞台。它要求还权于学生,在师生合作中实现教学相长。这种主体意识反映了教师正确的师生观。

三是突出的问题意识。它以教材为凭借、问题为线索,体现了探究与发现的个性。“问题即思维”,一切探究与发现都是围绕问题展开的,如果说创新是这一方式的核心,那么问题就是它的线索。教师凭借教材设计和精当的问题,必能引导学生登堂人室,步人新的境界。这种问题意识反映了教师正确的内容观。

四是强烈的内驱意识。它以策动为手段、内驱为保证,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成功的探究与发现离不开强烈的动机和浓厚的兴趣,教师的诱发和鼓励在这里已经激发起学生自身的内驱力。这种內驱意识反映了教师正确的方法观。

其实,一切教学都应当开拓激励创新之路,上述各种原理都是所有教学过程应当体现的原理,上述各种意识也都是所有教学过程应当体现的意识。由此可见,沈江峰的“探究一发现”式教学的实质具有普遍的意义,学习沈江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经验,自然也必须把握其真谛和实质。

猜你喜欢
教坛素质意识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岁月流金,无悔教坛
孝感市:构建五级专业荣誉体系 写好教师专业成长奋进之笔
公关摄影师必备素质
以梯级荣誉制度激励教师专业成长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消防意识
素质开发完全图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