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后"问题

2000-06-14 03:57刘洪波
南风窗 2000年4期
关键词:前途光明公务员

刘洪波(武汉)

家乡在江汉平原。人们说起家乡,多用山灵水秀、人寿年丰之类的好词。然而平原没有山,自然谈不上山灵;水秀,曾经有过的,现在也不见了;年丰倒是实话,但"人寿"却未必。在我们家乡,60而殁的,很不少见。

故事总是这样开始的:"儿子把老父送到医院,一检查,医院不肯收。医生说,拉回去,做点好吃好喝的,想吃点什么就给他做点什么吧。"久而久之,"想吃什么就给做点什么",已经成为"无计可施"的替代语。所以,一个人上了医院,然后被拉回家,儿女们突然变得过分孝顺,时常来问"想吃点什么",那么这个人心里便开始明白,同时也开始绝望。这种情况,正如城里人往往从亲友们小心而神秘的安慰中感悟出自己身染绝症一样。

后来我知道唯能给以"好吃好喝"之"诊治"的状况,医学上叫"预后不良"。预后不良,就是无药可医,有症无治,人生近于尽头,前途相当暗淡。这种情况下,给些好吃好喝,实在是一种人道主义的安慰。中国人信奉"好死不如赖活着",农村人真是这一理念的完美实现者。一般而言,只要能够活着,农村人就不会在乎生活的质量,吃没有好吃,喝没有好喝,至于玩乐,更是没有的。这固然有他们"舍不得"的因素,但更重要的,却是不得不如此。生活是艰难的,要是舍得吃舍得喝,便连赖活都不好维持了。

直到活着的希望已然失去,才有"好吃好喝"的可能,赖活而不能,便只好争取一个好死了。好吃好喝,是生活中的"越轨行为",违背"赖活"的一般原则,是鉴于来日无多的超额预支,作着"预后不良"的最好注脚。在预后不良、死亡已近的情况下,便是本色俭省兼缺少财力的人们,也要开始好吃好喝的。我时常由此联想到另外一些事情。贪污犯罪中的"59岁现象",或许是感到一旦退下,便没有了"拿大钱"的机会。

然而,如今据说即便"跨世纪干部"也不乏作奸犯科者,他们不曾考虑到"远大的前程,光明的仕途"么,还是因为深思熟虑后得出了另外的结论?某些人尚在读书的子女,都写进了单位的花名册拿起薪水。最近又看到报道,宁夏自治区同心县一女童4岁被招工,5岁转为"国家干部";此外,该县粮食局局长的儿子年方9岁,县法院院长的儿子年方10岁,也都是"国家公务员"了。他们在大众场合表态,肯定"对社会主义的前途充满信心",然而迫不及待地安排子女提前拿工资,难道不也是"拿一天算一天"的表现吗?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或者也可以叫"坚守岗位"吧。

然而当和尚感到明日将无钟可撞,当一个人物感到明日将再无岗位可站,做些类似于"好吃好喝"的事,便也很能说服自己了。急不可耐的搜刮也好,急不可耐让未成年子女混入"公务员"队伍也好,宁冒风险而荒淫无耻也好,都表现出一种末世心态。他以为社会正将分崩离析,所以不在乎让自己放纵一回。自感"预后不良"、"前途无望",便有种种"最后的疯狂"。然而,并非所有的人都是如此疯狂的。档次更高的人,感到来日无多之时,早已学会了狡兔的经验,将洞窟做得牢实。钱可以汇到境外去开秘密账户,也可以拿到花旗国去买高尚住宅,子女当然更要送到国外早早地拿了绿卡,而自己还在中国正经地做着人民的公仆,批判资本主义的"亡我之心",激励广大群众的"爱国主义"。

一些对社会下了"预后不良"之诊断的人,偏偏在充当着社会的管理者角色。但他能管什么呢?他能理好什么呢?他也只能自己为自己弄些"好吃好喝"的罢了。而可怜的是被他"管理"着的人们,可耻的是这些人还高叫着明明他并不想念的"前途光明"的誓言。□(本栏插图:黄穗中)

猜你喜欢
前途光明公务员
遇见光明
广播剧还有前途吗?
黑暗中的光明
侨爱执灯 复刻光明
共享汽车前途未卜
篮球公务员
走向光明
吉林省再生资源市场大有前途
“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评选启动
那些自毁前途的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