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应给学生以“心灵自由”

2001-03-10 08:35曹中原黄茵锐
历史教学·中学版 2001年12期
关键词:洋务运动心灵历史

曹中原 黄茵锐

谈到创新思维,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创新思维的特征及其具体的思维方法,比如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等等,或者发散思维、逆向思维、求异思维之类。我们认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首先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灵,即如何给学生“心灵自由”———说的通俗一点,就是要让学生“敢”想,进而“敢”说。为此,教师要做的,就是给学生提供心灵自由的条件,让学生心灵的泉水无拘无束地奔涌……

给学生心灵自由,有赖于教师创设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使每个学生都有一种心理上的安全感,在没有外界压力的环境中,充分展开自己的认识活动。然而,恰恰就在这一点上,不少教师却有意无意地剥夺了学生的心灵自由:课堂上缺少师生之间平等交流、共同研讨的民主气氛。比如,评价华盛顿会议,学生就不能说它使中国暂时摆脱了日本独霸的局面,是中国外交的胜利①,而只能说它“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②,是中国外交失败的典型。因为后者是教材上的提法。我们知道,从严格的意义上讲,历史概念具有两重性,既是史学家对历史客体的反映,又是史学家主体意识的表现。教材上的结论,有的只是“一家之言”,我们何必要限制学生的心灵自由呢!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就历史教学而言,首先应给学生以心灵自由。

给学生心灵自由,教师自身必须是心灵自由的人。教师的心灵自由,取决于自身宽阔的人文视野。我们应该博览群书,注意搜集史学研究的最新信息,多多呼吸史坛的新鲜空气,以活跃自己的学术思想,并力所能及地参与史学研究,以便于让自己站在史学研究的高度来俯瞰个人的每一堂历史课。心灵自由的教师必然具有海纳百川的宽容精神,这首先意味着对学生的个性及精神世界的信任和尊重;教师不仅要容忍学生的精神个性,更要容忍学生对自己说“不”。

给学生心灵自由,就是鼓励学生破除迷信。学习“洋务运动”一课后,教师总结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时说,洋务运动虽然引进了一些近代科技,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但洋务运动是以官办的军事工业为主,是为维护清政府反动统治服务的。一个学生却认为,洋务运动虽然没能为国求强,但培养了一批初步掌握近代科技的知识分子和技术工人,同时也兴办了一些民用工业,诱导和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早期发展,其进步作用是应该肯定的。教者当即肯定了他不迷信、不盲从的勇气。

给学生心灵自由,就是要让学生畅所欲言。历史课堂应该是学生自由展示思想的“论坛”。面对复杂的、有争议的史实,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都应该平等对话,在平等的基础上交流各自的见解。教师的见解,只能是“一家之言”,绝不能成为强加给学生的绝对真理。比如,教师可以赞美岳飞抗金,学生也可以说岳飞抗金,在胜利进军途中,被秦桧假造的金字牌招回,是对宋朝皇帝的“愚忠”,不值得歌颂。教师可以否定秦始皇焚书坑儒的作法,学生也可以说秦始皇的主观动机是无可非议的,应该给予肯定。青少年对历史往往有着比教师更为独特的理解,“后生可畏”。

给学生心灵自由,就是给学生思想的自由,情感的自由,创新的自由———当我们无视学生的潜在能力,将他们视为“低能儿”加以“培养”的时候,学生的表现或许会让我们不满意、甚至很失望;但是,如果我们充分地信任他们,给他们提供心灵自由的天地,让他们在没有外界压力的环境下充分展示自己的心智活动,他们迸发出来的创新思维的火花就会射出耀眼的光芒!

① 朱光明:《中国历史课堂教学方法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23页。

②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3页。

(作者单位:湖南省澧县永丰中学湖南省澧县车溪中学)责任编辑:倪金荣

猜你喜欢
洋务运动心灵历史
从家国情怀角度再看李鸿章
浅析洋务运动在近代史上的地位及影响
冬日苏格兰 震撼心灵的美
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
美味下饭剧,胃与心灵的治愈
唤醒心灵
浅谈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