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引发的教育变革

2001-04-29 05:53农涛
人民教育 2001年3期
关键词:网络时代影子课件

农涛

“校校通”元年

去年10月,教育部决定,从今年起用5至10年左右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的发展。

消息一经发布,开课与联网立刻成为中小学在新世纪里最关心的事情,大家都忙着规划自己未来5至10年的教育信息化进程,而且各地的捷报很快出现在各大报纸、网站的头版或首页上,先是安徽合肥西市区、山东淄博淄川区、深圳宝安区、福建南安市等地陆续传来了已经实现“校校通”的消息;后是浙江省提出2005年在全省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实现“校校通”的规划;紧接着又看到来自上海闸北区的报道:他们在已经实现“校校通”、60%的学校建成校园网的基础上,计划在今后两年内,继续投入4000万元,使所有学校都拥有自己的校园网,并把互联网节点接入教室和图书馆,实现“班班通”。

一时间,教委领导忙着看方案,校长忙着找资金,教师忙着学电脑,网络技术公司忙着宣传他们的“百兆网”、“千兆网”解决方案,出版社也抓住机遇,印刷上百个版本的计算机教材……

不仅中国如此,世界各国都在迅猛地发展着各自的上网工程。据报道,美国已有950%o的中小学和72%的教室联上了因特网;法国的所有中学都已联入因特网,预计今年实现小学全部上网;德国也准备在今年年底前让所有学校联上因特网;英国计划在2003年以前使国内3.2万所中小学全部联上因特网。即使像巴西、泰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也都在为各自的中小学在2002年前实现全部上网而忙碌着。教育的信息化表现出全球性的发展趋势。

今年年初,一个议题为《网络时代的学与教》的国际教育研讨会,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总办事处和华南师范大学联合主办,把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位关注网络教育的科学家、企业家、教育家、教师和校长吸引到了广州,与会者对“网络环境下的学与教”这样一个充满时代感的主题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会议传递出这样一个信息:网络将在5至10年内使教育发生一场历史性的变革,教育将迅速步人信息时代。

中国和世界的行动在告诉人们:教育的网络时代来了,2001年正是“校校通”元年。

然而“校校通”是否就像其字面所表述的“校校联通互联网”这样简单明了?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人们不仅要大力发展硬件,而且要冷静思考中小学上网的目的何在,“校校通”的本质是什么?!

“‘校校通本质上的含义是非常重大的,不是简单的物理通。”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张民生对“校校通”有他自己的理解,“‘校校通的概念首先是构建学生生活的网络环境,在网络的环境中去培养适应新时代的人;其次是把优秀的课程辐射到相对比较困难的学校,让优秀的资源实现共享;第三是管理的电子化,管理电子化对一个现代化的社会管理信息渠道的畅通和准确至关重要,它将直接影响决策,同时在开放的环境下,也有利于在网上实现管理信息的政务公开,有利于进入全球的竞争中。”

张民生认为,“校校通”当前要实现的,一是管理通,二是教学通。“我首先强调管理通,管理通客观上要求大家必须用,所有的数据信息都从网络上过来,充分利用网络快速传递的优势,让‘校校通首先发挥效益。而对于教学通,从某种意义上说,要有一个建设过程,当教学上有了丰富的资源辐射,有了丰富的网络课件、电子图书馆等资源平台,这个‘校校通才会真正有生命力。”

应试教育的数字化生存

与炙手可热的“校校通”工程一样,近年来教育的信息化发展一直异常火暴,但是很多把信息技术武装到了牙齿的重点学校进行的依然是应试教育的數字化生存。

在传统学科教学的思路下,人们把信息技术课从最现代的科技变成了最传统的应试;而人气旺盛的部分网校仍在演绎着一些重点中学的“名教师+名教案+名题库”的网络教育,信息技术不仅没有成为推动素质教育的动力,反而成了应试教育的“新式武器”。

“我们网校是配合人教版教材与课本单元同步做的,内容紧扣教学大纲要求,是按最新版本的大纲和教材设计的,教学目标、学习辅导和知识点都很明确,例题、练习题都是学生学习必须掌握的题型。”北京某网校的宣传者生怕人们会误解他们搞的是课本和考试以外的内容。“来我们网校的孩子大多数都是普通中学的,成绩什么样的都有,家长们看中的就是我们重点中学的牌子。”

这些网校的诞生大概就是因为存在学校的重点与非重点的缘故,因为它与传统学校的区别除了是在网上教学外,剩下的也就是这儿的老师是名校的老师、这儿的教案是名校的教案、这儿的习题是名校的习题。虽然表面没说,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一个从小学就开始的高考补习班。

与部分网校的应试不同,近年来兴起的多媒体CAI课件的制作应该说不是为应试教育服务的,但是它仍然没能给教育的信息化指明方向。

“课件是不是我们教育信息化的终极目标?”28岁的黄玮大学毕业后就在广州恒福中学参与了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实验,经过两年的摸索,他发现演播式的多媒体CAI也还只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只不过教学过程更加具体化、细致化和人性化,这种方式并没有突破教师讲、学生听的传递式教学,更不可能构建网络时代全新的教育模式。

“虽然现在的多媒体课件已做到图文并茂、声色齐全。但由于没有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仍然是以教师为主导的传递知识,教学改革只停留在教学表演形式上,教学由‘人灌变成了‘电灌。这种教学方式很难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珠海六中的赵卫东老师在谈到课件时,也有同感。

经典的CAI设计关心的是课件的开发,是对教学内容的设计,目的是让课堂教学更精、更细、更人性,只是把不形象的形象化,让不生动的生动起来,所以当然只会成为传统教育的一种补充、完善和发展。再加上因人而异的设计思想,教师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制作出来的课件在上完自已的45分钟后,往往便束之高阁,无法实现与其他教师的共享,不符合网络时代知识共享的发展趋势,因而,CAI课件必然不会成为网络环境下教学改革的主流。

影子的故事

“我这儿有一个国外的课例,拿出来可以推翻所有的参赛课件。”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在参加了一次全国性课件评比后讲了这么一句话。

黎教授讲的是美国俄勒冈州的一个小学教案,这个课是在小学三年级到五年级当中开的:主要是让学生在校园里每小时(或半小时)记录一次太阳照射自己产生的影子的位置、角度、长度的情况,然后把记录的数据用电子表格(如Excel等)做成图形,看影子在一天中有什么变化,比较春天记录的影子和其他季节记录的影子有什么区别,用E-mail与其他同伴交流各自的结果。整个过程大概需要一年的时间,这一年当中,教师把学生对技术的学习和应用都综合在一起,每当需要用技术来解决问题时才开始培训,等课程结束时,每个人都基本掌握了他所需要掌握的技术。

这是一个看似简单的课例,但仔细思考,却蕴含着深刻的教育哲理。作为一门课程,“影子的故事”并不是按照知识点的划分来进行教学,而是在综合的实践当中,让学生学会去研究自己、研究身边的人与物。在研究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习了观察的方法、学会了技术、了解了天文知识,而且有机会去感觉自己在太阳底下的影子,用尺子亲自去测量,用笔把它记录下来,用电脑对它进行分析,用画图软件给自己和影子作画,用网络与他人进行交流和比较,可以去感悟实践的全过程,并从中体验到人与自然、人与技术、人与人的和谐关系,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科技的先进和伙伴的友谊,更为重要的是它让学生用一年的时间去做这样一件事情,从小培养的是一种研究的态度,一种充满人文价值的科学精神。这正是我们现在的教育所缺少的东西。

当然,“影子”也充分体现了教育的个性化特征,这种个性化并不是说学生需要什么,我就给他什么,而是学生能够“吃”多少,他就有机会“吃”多少,而且还有机会说点什么。比如在测量影子的过程中,对能力差一点的学生,他可以用一根棍子来代替自己做测量,或者与其他同伴合作,分别为对方测量,而对能力强一些的学生则可以让他与世界各地的学生一起通过网络共同研究,去分析和比较在地球不同纬度地区影子的不同特征,去探究这种差异的原因所在,从小建立起一个全球的概念。

至于评价也完全区别于传统的结果性评价,它是根据学生纪录的数据、制作的图形、在绘图中描绘影子的精确度以及在网上发表的小论文来评价学生,关注的就是过程。

网络时代的学与教

在走访了全国几十所学校之后,记者惊奇地发现,虽然很多学校还沉浸在制作演播式CAI课件的欢乐之中,乐此不疲地诉说着CAI的神奇力量,但是已经有一批不安现状的教师以拓荒者的形象活跃在网络时代新课程研究和实践上,创造着中国自己的“影子”。总结他们的经验,你会发现教育现代化最核心的问题仍是一个古老的话题——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因为它决定着我们用什么去培养和怎样去培养。

网络时代的公民目标

21世纪是网络的世纪,从英特尔公司的创始人戈登·摩尔发现摩尔定律到微软公司创造的商业奇迹,以及戴尔、思科、雅虎等公司的迅速崛起,都说明了一个问题——网络时代的基本特征是持续创新。而这种持续创新都是建立在以计算机为代表的新技术的基础之上,特别是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出现,更是把科学研究、生产活动、商业流通乃至教育教学活动都推向一个数字化生存的新环境。信息素养将成为网络时代公民的基本生存能力。

教授和“培养学生在多媒体和网络环境中高效学习的方法与能力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当今世界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大趋势。”华南师范大学未来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桑新民教授说:“我们迫切需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包括培养学生高效获取信息的能力;熟练、批判性地评价信息的能力;有效地吸收、存储、快速提取信息的能力;运用多媒体形式表達信息、创造性使用信息的能力;将以上一整套驾驭信息的能力转化为自主、高效地学习与交流的能力;学习、培养和提高信息时代公民的道德、情感、法律意识与社会责任等方面。信息素养作为一种高级的认知技能,同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的能力一起,构成了学生进行知识创新和学会如何学习的基础。”

面对终身学习的时代,信息素养的培养不仅是学生的需要,也是生活和工作在由高科技武装起来的社会里的每一个公民的基本需要,所以信息素养不仅是学校教育阶段的目标,而且是每个社会成员终身追求的目标,是信息时代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能力。

同时,在高新技术层出不穷的背景下,当生活和工作中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的时候,如何弘扬人文精神已成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当“克隆”技术出现在我们面前时,我们需要去回答的不仅仅是“会不会”的技术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回答“值不值得”、“可不可以”、“应不应该”等一系列经济学、社会学、伦理学、生态学和法律上的问题。生活在网络时代的人比以往任何时代都需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和谐统一,越是在高技术的背景下,越需要教育的文化内涵来平衡。正如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主席埃德加·富尔所说:“人类发展的目的在于使人日臻完善;使他的人格丰富多彩,表达方式复杂多样;使他作为一个人,作为一个家庭和社会的成员,作为一个公民和生产者、技术发明者和有创造性的理想家,来承担各种不同的责任。”

此外,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特别是在中国即将加入WTO的时候,如何来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现代中国人也是公民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网络时代的公民既要有健康的身心,又要有丰富的知识和综合的能力,更要有自由的思想和独立的人格以及适应社会不断发展的终身学习的能力。这样,在人一生发展的旅程中,他不仅能用科学的方法去快速划动船桨,而且能用人文的思想去正确把握船舵,并拥有推动自身发展的不竭动力。

网络时代的教育模式

“我们现在教育的特点是学科中心、知识中心,几乎没有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之分,都是不是职业教育的职业教育。孩子生下后,从幼儿园开始,教育都是在为将来的就业作准备,而教育最本质的功能——促进人自身的发展,丧失得太多太多。在这样一种应试教育的背景下,不仅学生丧失了作为人的主体性,而且教师也丧失了作为教师职业的主体性,学校也丧失了作为人全面发展的社区概念。”在对传统教育的反思中,“惟存教育实验室”的柳栋把教育的理想与网络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猜你喜欢
网络时代影子课件
[保你平安]网络时代的真相
网络时代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课件
初中数学教学中课件设计的重要性
网络时代
What a Nice Friend
和影子玩耍
不可思议的影子
WEB课件开发系统的设计思路
精简课件,优化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