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学生美好童年

2001-04-30 00:08张才生
人民教育 2001年12期
关键词:育才教育教师

张才生

给学生最美好的童年,给人生最坚实的起步。这是武汉市育才小学在小学生素质和谐发展实验研究中确立的育人理念。

以这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为指导,教师们从点滴做起,不断改变为师的形象,不断改革为教的方法,实现了对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反叛,使小学教育返璞归真,回到了呵护人性,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轨道上来。校园成了学生和谐发展的乐园,教师成了学生为人处世的导师,教育成了学生个性自由生长的最好养料。

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教育部部长陈至立等领导同志,先后到学校视察,对育才的外学生素质和谐发展实验研究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

把学生当人

长期以来,在中小学教育中存在着将教育对象物化的倾向。教育者以自我为中心,以个人意志或某种教条为依据,对所有的学生提出千篇一律的要求,将学生视为道德和知识的容器,忽视教育对象的生命性,忽视儿童作为人所具有的五彩缤纷的个性。

育才小学外学生素质和谐发展实验,就是针对上述这一弊端提出来的。学校确立了三会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习健体)、"三自生活上自立、学习上自主、人格上自强、三有有健全人格、有创新精神、有素质发展强项)育人目标。学校教育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学生在育才校园里真正获得了做人的尊严。教育成了自助餐,学生有了自主选择的权力。

学生自主选择道德规范。育才小学的德育原则是小、实、近、情、高。外就是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实就是从学生实际出发,从社会现实出发;近就是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情就是避免说教,避免强制,力求让学生产生情感体验,在幼情之中选择、内化道德规范;高就是德育的目标要高远,要立足让学生学会做人,做高尚的中国人。教师们对学生进行政治、理想、道德、行为规范等方面的教育,改变了那种提出一系列的规章、教条,然后要求学生遵守,教师当裁判的做法,把学生置于各种道德冲突情境中,让学生产生困惑,学会判断、学会选择。

教师们善于从师生之间的交往活动中发现学生思想道德行为中存在的倾向性问题,及时创设道德教育情境。在低年级,特别是在刚进校的住读班学生中,开展我学会了穿衣、洗脸、吃饭竞赛活动。在三年级召开自己的书包自己背、我能行、班级中的我、我真棒等主题班队)会。社会上刮起热热闹闹给孩子过10岁生日之风,学生之间形成攀比之勢,使孩子从小养成乱花钱、讲排场、摆阔气等恶习。四五年级的教师请家长和学生一起讨论如何过生日、挣钱难还是做人难。吴颖婕、张玮辰两位同学还自编自演了《生日风波》的相声,嘲讽生日大操大办的做法。六年级学生就要毕业了,纪律开始有些涣散。教师就组织诸如我是合格小学毕业生、镜子中的我等主题自查活动,引导学生自醒自悟。

在这一系列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教育中,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要有自信心、要节俭,不浪费、要守纪,严格自律等规范,不是教师的要求,而是学生从各自实际出发,探索、思考得出的结论。得出这些结论时,一种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就扎在了学生头脑中。

学生自主选择素质发展强项。从1996年开始,育才小学致力于探索校本课程与学生素质强项的发展。老师们将活动课、课外活动、兴趣活动与校本课程开发结合起来,在活动与校本课程中发展学生的兴趣、特长。学校设立合唱、民乐、管弦乐、球类、绘画、棋类、书法、舞蹈等15个百人团体。每个团体,又设置若干小组。对于像花木盆景、集邮等不能拉起百人大团体的,则组成小团队。参加任何一个团体,由学生自主选择,家长和教师当参谋和助手,允许学生中途更换。学生在团队中自由发展,师从教师,又师从队友,还可参加社会上组织的各种专门训练。

为满足团队和个人活动的要求,学校于2001年初建起了一栋名为个性空间的活动楼。学生可自由进入个性空间,或阅读、或习舞、或弹琴,没有任何约束。只要不将物品拿出大楼,连登记都不需要,随用随拿。在这样宽松自由的个性空间,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与技能,还有为人的道德,处世的原则,交友的方略。

由于有这样宽松的环境和条件,大批学生到高年级时,表现出明显的发展优势。作为班主任,汤姗梅老师引以自豪的是,她管理着一批专家。刘斯雨,侦探小说家,著有《捷克探案集》四部手抄本;梅奕欣,旷物学家,荷包里总装着各种各样的石头,逢人便展示一下他的矿石学问:殷实,笛子演奏家,获过省级大奖;李六明,琵琶演奏家,一曲奏罢,四座皆惊;马成翰、胡云,红城小名嘴,中华之声全国朗诵比赛武汉市赛区一等奖获得者,武汉有线电视台小主持人比赛分获二、三等奖;熊文,点子大王,在班上设有文文工作室,经营方方面面的策划……在五(3)班,每个学生都打出了自己的旗号,都有同伴认可的雅称。这些称号,是孩子们爱好、特长、优势的反映。学生的爱好、特长、优势所体现的个性,正是他们日后创新的基础。

学生自主选择作业。自主性作业也是针对学生不同个性发展需要而设计的。教师们一般不安排固定的课外作业题,而是以周为单位,让学生根据个性爱好,自主安排作业内容和作业量。在四(2)班,爱好小制作的张晓晓,每周的自主性作业是制作一件小工艺品:爱好绘画的陈进一每周要在班级个人特长展示专栏里张贴一幅自己最得意的画作。骆斯伟和苏畅的自主性作业则是长期编制他们的资料库:《世界资料库》和《世界之窗》,内容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名人轶事等,可谓自编自抄的小百科全书。在中高年级,每位同学都有自编的信息库。为使自己的库存丰实,节假日和课余时间,孩子们自觉逛书店,泡图书馆,访专家学者,收看科教电视,上因特网,参观博物馆。课余生活因此而丰富多彩,精神需求得到充分满足,品尝到了读书学习的快乐。

给予学生自主选择权,就是尊重学生的个性。没有个性的人,是只会呼吸的人体标本;没有个性的民族,是没有生机的民族;没有个性的时代,是没有发明创造的时代。当今教育渴望张扬个性,渴望对生命丰富性的呵护与培育。育才小学的教育改革,无疑是极有意义的实践。

把孩子当孩子

传统教育另一种极端倾向是把儿童当做成人,忽视儿童的天性,忽视儿童的发展基础,要求儿童循规蹈矩,生活在师长规定的圈子之内,不能越雷池一一步。学生由此失去了创造性,也失去了童年的快乐。校园生活给学生的印象是苦、累和无趣。

育才小学对小学教育返璞归真的探索,在倡导把学生当人的同时提出把孩子当孩子,要求教师把爱无私地献给每个幼小的心灵,关爱儿童的天性,关爱儿童成长的需求。

儿童需要爱,父母之爱、教师之爱、同学之爱、社会之爱是儿童成长不可或缺的养料。九五期间,育才小学投资2000多万元,努力把校园建成了花园,建成了现代科技园,建成了学生的乐园。每一处建筑,哪怕是极不起眼的一个小角落,都从服务学生身心成长出发,精心设计。更重要的是教师们对施教的每一个设计、每一个措施和方法都融入了对学生的无限热爱。

儿童的天性贪玩好动,对周围的一切充满好奇心。育才小学的老师们悉心呵护学生的好奇心,并使之升华为对科学奥秘积极探索的兴趣。一次语文课前,胡诗昊从同学那儿借来一本《动物大世界》。彩色的画面,有趣的说明,深深地吸引了他,以致上课时一次又一次偷偷翻看。刘芳老师发现了却装作没看见。一天之后的课余时间,刘老师主动向胡诗昊请教关于龟的知识,胡诗昊兴致勃勃地当起老师的老师。当他讲完之后,刘老师说:你对动物感兴趣,对动物的一切充滿了好奇心,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科学家们预测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你可以好好发展自己的爱好,说不准将来能成为生物科学家呢。不过要注意把各方面基础打好。科学家都是素质很全面的人。胡诗昊向老师认了错。又过了一天,刘老师从家里带来一只巴西龟摆在教室后面,让对动物感兴趣的同学饲养,委派胡诗昊当组长。刘老师自己给学生做示范,每天认真观察,写观察日记。胡诗昊对动物的好奇心更强烈了,一见到动物就仔细探究他们的生活习性,观察笔记记了好几本。

允许学生犯错是育才教育者关爱儿童天性的又一做法。外学生素质和谐发展形成了生体、和谐、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教师充分让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探究,合作研讨。教师对学生不是简单地给予对或错的评价,允许学生犯错。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格外活跃,敢于标新立异,敢于质疑,敢于批判,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得到很好的张扬和发展,并品尝到了创造与成功的快乐。

把学生当学生

教育的灵魂是育德。育才小学把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放在第一位,把学会做人放在第一位。而做人第一位的是爱心和责任心。怎样去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呢?他们的答案是,在生生、师生的互动中,在班集体、校园和社会的交往中自然生成。

为了增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与交往,老师们努力在校园和班级营造和谐、充满爱心的人际环境。在四年级鲁炳玲老师班教室的后面摆放着爱心信箱、医药箱、回归箱、环保箱等四箱。爱心信箱收集同学们拾到的人民币和捐献的零花钱,这些钱为救助大熊猫、白鳍豚,为帮助校内外有困难的儿童发挥着作用。医药箱装着感冒、腹泻、创伤等常见病的治疗药,管理员公布某种药缺了,马上就有学生从家里带来,同学们小病小痛可以不出班。回归箱里聚集着同学们拾到的各种物品,哪个同学丢失了东西,可以开箱查找,说不定能从中发现心爱的遗失物。环保箱是由果皮箱、废纸篓演化而来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卫生习惯和环保意识。鲁炳玲老师说:四箱为学生提供的是做人的道德规范和目标,学生每向四箱投掷一次物品,就实现了一次灵魂的洗礼,产生了一次道德上的升华。在所有班级没有固定不变的由班长、学习委员等组成的班委会,而是设立当家人、行规监督员、生活小助手、生活管理员、推普推广普通话)员、劳动星、学习星、团结星、电脑星、体育星、艺术星、礼仪星等几十个角色,每周由学生评选一次。当家人负责全面班务,其他员、星相应管理某一方面的工作,一个学期之中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在班集体中担任多种角色的管理者、教育者。这些角色实践扩大了学生之间的交往、互动,使他们在管理中学会了对各种规范的认识、判断和选择,并养成了一种高度的对集体、对他人负责的责任心。

健康是人类生存的第一前提。蒋增琦校长认为,现代教育就是人本教育,必须对人的生存给予足够的关怀。在正常的体育课和体育活动之外,学校规定每个学生至少学会乃至擅长并坚持一种健身技巧。针对现阶段独生子女心理障碍较多,家庭教育问题较多的情况,学校设置了学生心理咨询室,要求每位教师做学生的知心姐姐、知心阿姨、知心哥哥。此外,以班为单位,每学期至少组织四次不同类型的家长培训和联系活动,加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联系,为学生的成长营造和谐一致的内外环境。

环境问题成为当今世界性问题,一个现代人应该具备良好的环境意识。在对学生进行生存教育的探索中,教师不仅把学生置于各种恶劣环境,对学生进行磨难教育和生存技能训练,还让孩子们参与到改造环境、保护人类家园的实践活动中。比如,2000年4月初,育才小学举行了一次盛大的环保承诺活动。在外手拉大手,环保进我家的会标下,陈以哲等小朋友庄严宣布10项承诺:外出乘公汽,不乘专车,不打的,不使用一次性餐饮工具;不乱扔垃圾并自觉执行垃圾分类处理……全校三至六年级1700多名学生和5000多名家长参与了这项活动。

与上述几方面观念更新的改革同步,培养学生学习素质的智育理念逐渐植根于教师的内心深处,他们自觉地在教学实验中做到五种改变:在教学目的上,变掌握知识为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在师生关系上变以教为中心为以学为中心,教为学服务;在课程观上,变教科书是学生的世界"为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把世界作为学生探索学习的对象;在教学过程上,变以消化书本结论为探索未知领域;在作业上,变教师硬性规定为学生自主选择。

作为改革水到渠成的结果,在育才小学,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学习不再是沉重的负担而是一种快乐,他们拥抱的不再是枯燥、乏味,而是充满金色阳光的童年。在这里,他们有自由,有创造,有合作,有成功。

猜你喜欢
育才教育教师
以德求得,因材育才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人夏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