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节目对儿童认知功能的局限

2001-04-30 00:08王懿颖罗闪
人民教育 2001年12期
关键词:惰性电视节目特征

王懿颖 罗闪

电视自20世纪30年代诞生以来,就以声像并行、视听结合的崭新方式,极大地改变了千百年来人们固有的刻板、单调的娱乐生活和学习方式,逐渐成为文明社会中现代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电视同样是儿童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据调查,在某些城镇,电视节目占据了儿童清醒时间的近五分之一。

不可否认,儿童电视节目通过特有的视觉特征和听觉特征的完美结合,诱发和保持儿童的注意,从而使电视成为儿童早期认知发展较为有效的教育工具。于是,有不少教师和家长认为:让孩子多看一些形象、直观的儿童电视节目没有什么坏处,甚至有的人为图省事,让孩子经常与电视为伴。然而这样做的结果,不仅仅是损害了儿童的视力,而且对儿童认知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极为不利。电视节目对儿童认知功能到底有哪些局限呢?

首先,电视是通过视觉复杂性、运动与切换等形式特征和某些听觉特征来诱发和保持儿童注意的。根据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处于前运算思维阶段儿童的思维能力仅仅局限于他所思考对象的表面,他们注意的只是那些容易引起他们注意的具体特征。因此,这一阶段儿童的电视认知过程,侧重于对电视刺激中的視觉部分作出反应,却并没有听和理解电视中的对话和声响,影响了对听觉信息的编码,减少甚至破坏了电视声像结合的功能和效果。

前运算思维阶段儿童思维的另一个特征是:幼儿难以从一种状态向另一种与之有关联的状态进行迅速的转换。而电视最成功的技术是把时间弄成感性的碎片,大量短暂的片断、快速的动作、镜头的切换、渐强与渐隐等,电视这种“快速连续”的进度与速度破坏了儿童集中注意的能力,他们被淹没在大量的信息之中,来不及加工或思考所获得的信息,更无法进行整合。因此,儿童难以全面、透彻地理解电视的声音和图像,他们往往把电视故事看成是分散的、零碎的具体事件,而不是一个完整的故事。这表明,儿童在观看电视的认知过程中提取意义的能力以及对电视内容的理解能力是极其有限的。

其次是注意的惰性。儿童如果形成了稳定的收视习惯,连续观看电视的时间越长,越有可能连续保持注意,形成一种看电视的惰性。随着注意惰性的增加,儿童越能抗拒干扰,其好的一面是可能会诱发儿童不知不觉地去注意节目中那些他们原来不熟悉的、新的内容,从而学会一些新的知识。但是另一方面,由于儿童对电视节目的信息加工是自动进行的,他们不需要投入更多的心理努力,而注意惰性更加导致了儿童低水平的心理努力。长时间观看电视会使儿童在心理上变得懒惰,缺乏耐心和意志力,形成冲动性的思维方式和无法持久的注意广度,从而降低思维质量,甚至导致阅读和理解书面语言的困难并产生厌学情绪。

第三个局限表现在电视对儿童语言认知的影响上。看电视与阅读的认知加工差异主要表现在注意和知觉水平。儿童在朗读时必须百分之百地去注意阅读材料的文字符号,注意字、词、句、篇及其结构和含义,需要大量的心理努力。看电视则没有这种要求,儿童对电视符号的注意是极其自由零散的,电视中的短暂片断、快速动作等特征降低了儿童集中注意的持续性,使头脑习惯于短镜头。这样一来,阅读所需要的思维连贯,逐行追踪,从左往右的用眼习惯很可能被一天几小时的看电视所破坏。此外,电视主要是图像语言,是通过右脑识别功能来理解的;而阅读文字语言需要通过左脑分析功能来理解。因此,看电视过多,甚至以电视替代阅读会引起儿童左右脑发展的失衡,不利于言语认知功能的发展。再者,大量播出的电视节目,尤其是直播或即兴的电视节目中出现的词汇和句型比书籍中反复推敲的语言明显要简单、粗糙、罗嗦得多,儿童在看电视的过程中毋需也无法像听讲或阅读故事时那样解读语言文字,这不仅妨碍他们语言认知的发展,也使儿童生成想象和幻想的创造能力被束缚和限制在电视机冰冷、狭小的框框里了!

儿童电视节目就像一把双刃剑,它固然能通过小小的屏幕带给儿童更多的信息和快乐,同时,也必须看到儿童被锁定在电视机前的时间越长,其对电视节目的依赖越强烈,这对儿童身心的全面发展却未必是一件好事。

猜你喜欢
惰性电视节目特征
惰性知识
抓特征解方程组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电视节目
惰性,人性中最可怕的敌人
惰性与执行力
春天来啦(2则)
抓特征 猜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