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佛车”汉佉二体钱

2001-06-14 05:12新疆克拉玛依:南巧民
收藏 2001年2期
关键词:僧侣和田钱币

新疆克拉玛依:南巧民

从公元前2世纪起,以丝绸贸易为纽带的欧亚丝绸之路,使东西文化得到交融和渗透,一直延续千余年之久。丝绸之路东起中国长安,途经新疆、克什米尔、阿富汗、伊朗、中东地区,抵地中海东岸土耳其,直到意大利罗马等地。

甘肃敦煌是丝绸之路的西部哨所,从这里进入古代新疆,先后开辟了沿天山西行的南路一线和北路一线。其中南路又先后分为两条线:即沿塔里木盆地南缘一线及盆地北缘一线。

从敦煌沿塔里木盆地南缘至盆地西南边缘的喀什噶尔(喀什全称),途经楼兰、若羌、且末、尼壤、和田(即于阗),经皮山、叶城、莎车、英吉沙等地,其中途和田是一个重要城市,它是丝路南线的交通枢纽,又是南线最重要的佛教艺术与佛教传播的中心,享有“佛国”的称誉。

在公元前1世纪的史书中,和田被描写为较小的绿洲,然而汉代晚期(公元1~2世纪)的著作就已表明,这个绿洲国家的实力已相当可观。从而成为西域几个较大政权之一。和田汉代属西域都护府,唐代设于阗镇,后又设毗沙都督府,隶属安西都护府。

在丝绸之路上来往的除了商人、外交人员和军人之外,僧侣和朝圣者也在旅行中穿过各个绿洲城市,如公元4世纪晋代和尚法显、公元7世纪唐代和尚玄奘等。他们在经过和田时,都对和田作过重要描述。法显所描述的和田,是一个繁荣的王国,有众多的居民,几千僧侣,这些僧侣信奉的是“大乘”佛教。西去印度的朝圣者唐代和尚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也对和田作过重要描述,说和田有上百所寺院,大约5000个僧侣,其中也有外国人。直到公元982年,和田被喀拉汗国国王布哈拉汗所征服,标志着佛教文化的结束,伊斯兰教进入和田。

通过考古证实:在公元最初几个世纪中,来自中国内地的人已生活在和田及其周围,此外还有来自中亚的外国人。在该地区的古代遗址中,曾发现一面铸有汉文、一面铸有蔧(qū)卢文的“汉蔧二体钱”,因币面有马或骆驼的形象,亦称“和田马钱”。

此钱分大小两种,均为铜质,圆形无孔,无周廓。因年代久远,发现稀少,在学术研究上有着独特的价值和重要意义,因而在海内外收藏界倍受推崇,享有很高声誉。《新疆钱币》一书将此钱标为四星级(极罕品)。

此钱大者直径约为24毫米,厚4毫米,重约14.8克。钱的正反面都采用压制技术。钱正面压有两个圆圈,内圈中间是一匹马,作行走状;内圈和外围中间压有蔧卢文字母。钱的背面,中心刻一叶状纹,沿周围刻有半月形图案,围绕叶状纹压制有篆文汉字:“元”,“重廿四铢铜钱”,或“贝”,“重廿四铢铜钱”。

小钱直径约在16~21毫米之间,厚2毫米,重约在2.8~4.2克之间。其正面内圈有立马像,圈外有蔧卢文,背面有篆文汉字“六铢钱”或“元”,“六铢钱”。

根据目前学术界的研究成果,大小两种钱币的蔧卢文内容如下:

1.大钱蔧卢文汉译有两种:①“大王、众王之王、太上秋仁之(钱货)”;②“大王、众王之王、都尉之王秋仁之(钱货)”。

2.小钱铭文蔧卢文汉译为:①“大王、都尉之王秋仁之(钱货)”;②同大钱第二种铭文。

学术界通过对“汉蔧二体文”的研究,认为这类钱币的铸造和流行时期,当在公元2世纪下半叶至公元3世纪上半叶。其铸造的方法是压制法,颇具古代新疆地方特色,此法在中亚其他地区也被采用。当时的和田地区人民不仅在铸钱上,而且在文书上均使用蔧卢文字母,其语言是属印度语系的西北俗语(犍陀罗语)。

蔧卢,又作蔧楼,全称为蔧卢属虱吒。卢文属古印度的一种文字,横书左行,为塞姆(闪)语系的阿拉米文系统。蔧卢文是一种由音节字母组成的文字,最早出现于公元前3世纪的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时代,使用于印度西北地区和巴基斯坦一带。公元4到5世纪因受梵文排挤,逐渐绝迹。

相传我国古代,大月氏人在印度、阿富汗、巴基斯坦、伊朗等地建立帝国后,在公元一世纪左右曾将蔧卢文和犍陀罗语推广到东方各地,而一度成了丝绸之路的交通用语和交际文字。当时,和田作为古代新疆南部丝绸之路的交通枢纽,来自中国内地的人与当地人及其他地区和外国人在此聚集汇合,进行文化传播(例如佛教)和经济交流(如丝绸贸易),这正反映了从很早以前新疆古代兄弟民族和汉民族之间就有着密切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联系。“汉蔧二体钱”的发现,足以证明古代新疆南部地区曾通行汉文和蔧卢文两种文字。这似乎也是在新疆地区发现最早的汉文与其他兄弟民族文字合铸一体的古代钱币。由此也使我们认识到:迄今为止在新疆这个多民族地区,汉民族语言与其他兄弟民族语言在各种不同的场合及各类文件上总是同时并用,此做法源远流长。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两个离不开”如今已成为多民族地区的一个显著特点。 责编雍

猜你喜欢
僧侣和田钱币
钱币翻倍
夕阳下的僧侣与大佛
组合钱币
西夏僧侣社会活动管窥
突骑施钱币和突骑施
试论现代维吾尔语和田方言的土语划分
和田学前双语教育实践探索
钱币保存各有法
必然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