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军武器装备扫描

2001-08-12 19:21蔡卫东刘恩怀
军事文摘 2001年8期
关键词:雄风台湾当局台军

蔡卫东 刘恩怀

台军武器装备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过程。20世纪90年代以前,台湾军队的武器装备大部分靠“吃老底”,更新的速度极为缓慢,一度出现了武器老旧、装备落后的局面。海湾战争后,台湾军方总结了伊拉克失败的教训,提出了“量少质精”的建军方针,强调要“积极发展‘国防科技,更新武器装备系统,厉行精兵政策,以增强整体与持续战力”。台湾当局利用国际冷战结束,特别是90年代以来,西方大国放宽对外武器输出管制之机,依据三军建军目标,投注大量经费,通过采购、租借、技术转移、合作研制和自行研制等多种途径,加速了三军尤其是海军、空军武器系统改进、更新的步伐。台湾当局在武器装备发展战略“完善二代、筹划三代”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制订了“未来十年重大新式武器研发战略”,企图谋求新世纪的装备优势。

加快引进与开发步伐

台湾军工基础薄弱,技术比较落后,不可能很快掌握大多数关键技术。台湾当局认为,“关键性科技应在国内生根,不受制于人,”并将“一种装备,多种用途”、“一种系统,三军通用”、“以质胜量”作为武器装备发展的根本原则,积极采取“自制、技术引进、联合生产和技术改造”等多种方式,大力发展各类武器系统,把对外的依赖性减少到最低限度,极力提升其防卫作战能力。90年代以来,台不仅加大了武器研究开发的力度,并且在武器购买中,增加了技术转让的条款,对关键技术不惜重金购买。如台在购买美F-16A/B型战斗机时,就要求美履行“对等互惠”的承诺,协助台湾发展航空工业,并要求向台转让该机部分零部件的制造技术。90年代,台向法国购买的“拉法耶”级导弹护卫舰,便是先以16亿美元购买6艘无装备的舰体,再以16亿美元购买技术与材料,在台“中国造船公司”建造的。今后,台仍将采取类似做法,以提高自身技术装备水平的能力。由于台军的武器装备来源于多个国家,这些武器系统在情报资料交换方面缺少统一的接口,因而无法发挥系统的整体效能。所以,台军方准备对各武器系统的指挥、通信、情报、侦察、管制等方面进行统一的整合,并专门编列预算进行整合的研究开发,以求形成一个统一的武器大系统。

重点发展新型兵器

作战飞机是台军“制空”的主要力量,长期以来,台湾当局十分重视其主战飞机及其装备的改装换代。台湾空军除目前以“幻影”2000-5、F-16A/B、IDF型等战斗机为主,F-5E改进型为辅的空中力量外,正加紧开发“使用复合材料、具有隐形功能”的新一代战机。在反导武器方面,已购买了3套“爱国者”Ⅱ型防空导弹,计划数年内添购“爱国者”Ⅲ型,并力图参与美国的战区导弹防御计划,提出了“台湾导弹防御系统”筹建方案。为此,台军采取向国外采购和由台湾“中山科学研究院”自行研发两种方式平行推进,在十年内建成低层导弹防御系统。台湾当局认为,未来大陆对台的封锁作战中,尤其是以潜艇对台东部海域的封锁作战,威胁极大。因此,台海军把发展潜艇看做是对台海局势有战略性影响的装备。长期以来一直在欧美国家乞购,由于种种原因,至今未能如愿。目前台海军仅有4艘潜艇,且役龄较长,仅有2艘“海龙”级潜艇适于一般条件下的作战。为了大力发展潜艇,台军拟定了代号为“潜龙专案”的发展计划,一方面开始自行设计制造,另一方面不断加大力度继续在欧美等国寻购,拟今后向国外采购10艘左右的新型潜艇,以提高水下作战能力。

突出研发反封锁兵器

台军认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已具备了“封锁台岛、孤困金马”的能力,即使台“二代”武器全部服役后,其海上截击和反封锁作战兵力仍处于劣势。因此,决定采取各种措施,全力发展反封锁武器装备。台军恢复“光华”3号计划,决定建造11艘“锦汀”级大型导弹巡逻艇,目前该级艇已有6艘下水。同时,拟投资500亿新台币在2010年前建造12艘1500吨级的“二代二级舰”,以取代“山”字号老旧护卫舰。1998年下半年正式启动的“光华”6号计划,拟在2003年前自行制造30艘150吨级导弹快艇。新型快艇采取隐形设计,配备4枚“雄风”Ⅱ型反舰导弹,与现役50吨级、装备“雄风”Ⅰ型导弹的“海鸥”型快艇相比,突击力更强,攻击距离更远。台海军原计划在2000年前建造1艘装备小型“宙斯盾”系统的导弹护卫舰,因造价太高而取消。新出台的武器装备发展战略则宣布要在未来的10年内建造4艘6000~8000吨级的“宙斯盾”系统驱逐舰,每艘装备16~32座防空导弹发射架,这种驱逐舰基本上是仿制美军“伯克”级驱逐舰而设计的。目前,台“中山科学研究院”正加紧研制新型反潜鱼雷和潜射鱼雷,在1999年“国防预算”中,台军专门拟订了实施此项科研工作的“亢龙”计划。台当局还批示海军在“二代”舰到位后,大力发展鱼雷快艇,以便战时充分利用台岛200多处渔港进行隐蔽,强化近海作战能力。

完善海空导弹系统

依据“主战兵器导弹化”的目标,台军注重对导弹进行后续开发,通过增加型号、提高精度、加大射程等手段,增强“吓阻打击”和防空制海作战能力。台军在现役“雄风”Ⅰ、Ⅱ型岸基、舰载两种型号的基础上,加快研制“雄风”Ⅱ型空地导弹,供IDF和F-16战机配挂使用。该型导弹装备有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可进行惯性引导并在中途改变攻击方向,射程达170公里,未来将增至250公里。发展“雄风”Ⅱ型超音速空舰导弹,现已初步试射成功,该型导弹射速高,抗干扰能力强。规划研发射程可达500公里以上的“雄风”ⅡE型巡航导弹,现处于先期发展阶段。未来“雄风”将成为台军唯一具备陆、海、空三种发射方式的导弹系统。台军在台北市周围部署“爱国者”导弹的同时,自1997年起借助美国的技术援助,在“天弓”Ⅱ型导弹的基础上研制“天弓”Ⅲ型反弹道导弹系统,并已于1999年完成了测试和两次试射。台军还制定“天戟”计划,准备将“天弓”Ⅱ型导弹进一步改制为地地导弹,现处于秘密研发阶段。台军在批量生产“天剑”Ⅰ、Ⅱ空空导弹的基础上,改制“天剑”Ⅰ型车载式地空导弹,1997年底已完成并开始生产,拟装备地面防空警卫部队,用于机场等要地防空。同时,决定研发“天剑”ⅡA型反辐射导弹,主要用于攻击对方雷达阵地,在1999年度军事预算中编入了专项研究经费。另外,台军还拟定了“红眼”计划,从2000年起研制新一代近程空空导弹,以便2010年前取代现役的“天剑”Ⅰ型空空导弹。

提高预警、信息战能力

台湾当局认为,台湾的情报侦察和预警能力较落后,靠现有的手段只能侦察大陆的飞机,而对大陆的导弹发射还难以准确判定发射点和弹着点。为此,台湾当局把发展侦察和预警装备,提高快速反应能力,作为台军建设发展的重点。台军在1995年完成引进4架E-T预警机之后,又着手研制反导弹预警雷达,该雷达对射程600公里的导弹可提供5分钟的预警时间;对射程600公里以上,如1800公里射程的中程导弹,有14分钟预警时间。台湾空军委托新加坡宇航公司陆续将10架现役F-5E型战斗机改装成RF-5E型侦察机;计划在新竹空军基地成立战术侦察机中队,并寻求向美国采购无人侦察机。上述计划完成后,台湾的空中侦察能力将大为提高。台军对信息战理论和信息装备非常重视。台湾在信息战领域有较好的基础,信息技术本身就居世界先进行列,其计算机设备及相关元器件的产量仅次于美国和日本,软件技术也比较发达。目前,台军正在研制电子攻击、电子防护和电子情报搜集设备,将充分利用台湾民间智力资源,重点发展“信息网络安全防护系统”,要在信息战领域走在大陆前面。△

猜你喜欢
雄风台湾当局台军
杜泉源
“雄风”起飞
欢呼十九届五中全会召开
新中国初期的联合国外交斗争策略及适时调整
台湾在美国买了很多“冤大头”武器
20世纪70年代初台湾当局对海外保钓运动的“疏导”效果评析
“情趣军装”
“排练”
高手
本 期 导 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