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运用附子的经验及特色之管见

2004-04-04 08:24吴韵敏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04年2期
关键词:附子伤寒论

吴韵敏

关键词:《伤寒论》;附子;运用特色;现代新用

中图分类号:R22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2349(2004)02-0059-02

附子,大辛、大热、有毒,人心、脾、肾,而善通十二经。始见于《神农本草经》,汉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主要用于回阳救逆,蠲痹止痛,温通心阳,扶阳解表,温阳利水,且用法独特。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附子主要化学成份是多种生物碱,其中以乌头碱,次乌头碱,中乌头碱为主。川、滇产为佳,主含乌头碱,内脂生物碱,有强烈毒性,不易溶于水,受热可分解,加热水解后可变为乌头原碱,毒性只有原来的千分之一,故加热可水解解毒,现就《伤寒论》附子运用特点浅析如下。

猜你喜欢
附子伤寒论
附子的药效
治三叉神经痛
半夏泻心汤与小柴胡汤关系之辨析
附子的毒副作用分析
有毒的附子产值高
仲景通阳利水法治疗小便不利刍议
刘炳凡《伤寒论》教学录音资料数字化保存及应用研究
耐寒与药效
《伤寒论》恶寒症探微
《伤寒论》重言词医理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