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丈飞瀑 竟为人工

2004-04-07 18:31
东西南北 2004年3期
关键词:飞瀑蓄水池黄果树

游人来了就开闸放水儆稳俗吡司褪O鹿馔和旱氖壁——

高207米、宽60余米,浙江省文成县境内的百丈瀑布,如今成了“无源之瀑”、“无水之瀑”。号称中国最高瀑布竟然成了人工控制的假风景,着实让人贻笑大方。

昔日飞瀑今成假

如今的百丈瀑布景区,美丽的风景中看见的,是光秃秃的岩壁突兀于天地之间,上面只有水流的痕迹。正纳闷时,瀑布突然从百米高空奔泻而下。然而,这样的壮观景色却在持续了几分钟后戛然而止。一旁的工作人员解释说,由于电厂的水库断了瀑布的“水路”,旅游部门只能在瀑布源头修建一个蓄水池,人工控制水流。一旁的上海游客得知真相后,大呼上当。

爬上百丈飞瀑的源头所在地篁庄村,一望无际的水库将瀑布的水源拦腰截住。工作人员说:“水库的水,我们一点都不能用。”他指着瀑布源头的蓄水池说:“如今,瀑布全靠这个6000立方米左右的蓄水池供水。有游客进来时,景区入口处的工作人员会打电话上来,我们就打开闸门放水。为了节约用水,人一走,我们就会关掉闸门。”

村民们说,现在的瀑布不仅气势与原生态瀑布大相径庭,而且蓄水池的水量十分有限,持续放水也坚持不了几分钟。村里上了年纪的人对百丈飞瀑的壮观景象记忆犹新:“我小时候就听上辈人讲,南田山上的水大都往百丈流。以前瀑布声如响雷,方圆几百米之内水雾弥漫,水风能飘到两公里开外。只要下点小雨,瀑布就水势大增,大得瀑布周围草木都难以生长!”

假风景能否长存

文成县旅游局局长王明灿说:“人工放水绝不是长久之计,游客会因看不到自然景观而不满。百丈飞瀑因无水可‘飞,成为文成遭投诉最多的景点,难以在真正意义上成为文成旅游的拳头产品。”

去年温州市“两会”期间,10名代表联名提交了“报废百丈电厂,恢复飞瀑雄姿”的议案,一时间,围绕水电与旅游这样一场熊掌与鱼之间孰重孰轻的交锋异常激烈地展开了。“今年夏天到处缺电,就是最好的明证。”百丈电厂厂长陆志刚坚决地说:“不管从经济效益还是社会效益来看,都不该报废电厂。”百丈电厂近5年来年平均产值都在5000万元以上,年平均上缴税利2000余万元,年均产生综合社会效益7.2亿元。

而王明灿援引了黄果树瀑布作比照:黄果树大瀑布高74米,宽81米,为了恢复黄果树瀑布的自然景观,黄果树报废了上游的三家电厂,并大面积退耕还林。去年,黄果树瀑布共接待游客300万人次,门票收入2.7亿元,社会综合收入24亿元。而百丈瀑布与黄果树瀑布相比,可谓是各有千秋、旗鼓相当,在报废电厂、恢复自然景观后,只要旅游接待量从现在的每年20万人次提高到每年100万人次,门票收入就可达到8000万元,社会综合收入可以达到5亿多元。

能否找到双赢路

发电和旅游真的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温州电力部门曾做过一个“抽水蓄能发电方案”,让水库的水重复使用。根据这样的设想,水库的水可以供瀑布使用,而下游必须建造一个更大的水库来存蓄从瀑布流下来的这些水。在用电低谷时,再把下游水库的水抽到上游水库,供用电高峰时发电。电厂既可以赚取低谷电和高峰电的电价差,又可以为瀑布提供水源。然而,方案付诸实施所需要的巨额投资却让电厂方面却步。

有专家分析,这种设想在理论上来说是一种双赢的办法。然而,让人担忧的是,在景区开山放炮,大兴土木修建更大的水库,会不会对景区造成二次破坏?

猜你喜欢
飞瀑蓄水池黄果树
构筑人才“蓄水池”增强发展“源动力”
Pico便携式浇花器
Aqueducts
东方的西湖 大巴飞瀑
山游
观安顺黄果树瀑布(新韵)
游灵光寺
安顺黄果树旅游区挂牌成立
黄果树啊黄果树
相约黄果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