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景观艺术与雕塑

2004-12-13 09:12
雕塑 2004年4期
关键词:雕塑景观环境

温 洋

Public landscape art and sculpture art mutually create beauty appreciation and

spiritual joviality in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c art developmen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art mentality, the conceptual scope between public landscape and sculpture has become

unclear and the landscape sculpture has regenerative content and function.Either

public landscape or landscape sculpture has the common characteristic of public

art---publicity.

As an attribute, "publicity" used to illustrate this kind of art is shared, not for

individuals, and the public is the principal part of art service, and also the premise of artistic existence. In addition, "publicity" exists by means of public space, public art can be touched at random in people's daily lives and the art appreciation process is originally the process of life itself.

图 1

图 2

图 3

图 4

图 5

图 6

公共景观艺术在城市建设的发展中越来越多的呈现在我们的视野中,雕塑是公共景观中无法或缺的重要元素之一,是艺术在公共景观中最直观的表达形式。公共景观作为视觉美的感知对象,是基于物我分离的基础之上的,即人作为欣赏者。同时,观众在景观中寄托了个人的或群体的社会和环境理想。公共景观艺术与雕塑在公共艺术的发展中共同创造着审美和精神的愉悦。雕塑在公共景观艺术中起到视觉焦点和标志的作用,是公共景观艺术中重要的创作手段,雕塑以它独有的空间语言、材质和造型结构,让人们在近和远的视角都能感受到它的气势和活力。使观众真正的融入到一种令人愉快的空间关系中,雕塑成为构成整体景观环境有机的一部分。

公共景观有着丰富的社会内涵,一般指公众交流、活动的场所。构成其环境要素主要包括三方面:自然环境,宏观上指生物圈、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等,具体在我们生活中的一草一木。建筑环境,包含建筑内外空间,也称人工环境,如道路、建筑、绿化等。人文环境,指社会制度、法律、经济、道德、民俗风情、时尚文化等。前二者是公共景观赖以生存的硬环境,影响其尺度、体量、材质及形式,而后者则是构成公共景观文化品位、思想内涵的软环境。作为公共景观本体,与上述几种环境状态产生对话与沟通需要一个过程和一些手段,雕塑艺术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例如美国纽约洛克菲勒中心广场的《普罗米修斯》雕塑(图1)和彼德·沃克的丸龟火车站广场(图2)都表现了这一特点。洛克菲勒中心广场位于洛克菲勒大厦前,是一个在高楼林立的城市里难得的一块可供人们进行室外休息的公共景观空间,设计者巧妙地借用了希腊传说的人物为主题,既衬托了企业的文化又使整个景观形式得到了协调。在这里并没有因为雕塑采用传统写实的形式而同现代化的建筑环境格格不入,反而使人们更容易亲近这个环境。而在日本的丸龟火车站,彼德·沃克建造了一系列精心构思的单体小品。在一个圆形水池中建造一座喷泉,作为进入城市的象征。喷泉由四个相同色彩不锈钢长方形框架构成,水幕从每一个框架上如雨水一般落下,流入池里。这个设计灵感来自两个方面:其一是日本传统的鸟局形式;再一个就是作为这个城市港口活动的一部分的高科技船运工业使用的起重装置。这个雕塑与整个景观的调子相呼应,成为其内部系统的一部分。

与公共景观产生关系的雕塑,根据不同环境,大致可分为园林雕塑、广场雕塑、居住小区雕塑、校园雕塑以及商业区雕塑,这些统称为城市雕塑或景观雕塑,从其特征来看具有公共艺术的代表性。这里涉及到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人文环境三方面的关系,这也是公共景观存在的环境条件。公共景观的雕塑不同于架上绘画那般自由自在,自我表现在这里要化解为公共行为,要接受一定条件的制约,要有一种整体观念。雕塑放置于公共环境内,必须充分考虑周围的生态环境与社会属性,并与之相协调;它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体现雕塑与人、雕塑与环境的对话;最主要的是体现了一种公众精神。

在现代社会生活的快节奏、高竞争及过度理性化中,越多的唤起人们对大自然的依恋和对自身价值的珍重。雕塑在公共景观艺术也更着眼与对自然形态的吸取和回归自然的表现,更多的在创作中运用自然的元素,将生命力和文化观注入雕塑中,并努力与公共景观融为一体。比如日本艺术家野口勇同路易斯·康合作的纽约河滨公园游乐场方案(图3),把地表塑造成各种各样的三维雕塑,如金字塔、圆锥、挡墙、斜坡等,结合布置小溪、水池、滑梯等设施,为孩子们创造了一个自由、快乐的世界。在造型因素的处理上除造型语言的可适性以外,对使用个性化的材料进行更多的概念艺术处理,使雕塑语言更丰富多彩,呈现出更大的表现力。如日本雕塑家爱宫胁子表现黄道十二宫的不锈钢活动艺术雕塑,在夜色中,随风摇动的金属曲线灵动飘逸,具有梦幻般的景色(图4)。

在现行的艺术多元化时期,以往传统的艺术概念正在被不断的支解,新的艺术形式和概念也在融合重组中出现。公共景观同雕塑之间的概念界限也变的模糊起来。景观雕塑具有了更新的内容和功能,从过去的单纯的装饰性和自身语言的独立性转变成具有更多的情趣内容和参与形式,也更注重了同公共景观在艺术表现形式上的结合,保证了公共景观的完整性和整体美观及功能的合理性。在巴塞罗那的北站公园,城市建筑师和雕塑家大胆地使原有的直线式设计立体化。在景观中创作了一个主题为“绿和水”的大型抽象雕(图5)。在公园的西侧,被设计成山型的层次不同的亮蓝色瓷砖,在东面如波浪似旋涡般被展开。草地的绿色,天空的蓝色和云彩融合在一起,成为大地和海洋超越时间的表现。这种已经绝妙的表达了巴塞罗那这个四周群山环绕,地中海文化和欧洲文化交汇融合的国际城市,设计者佩珀一直都在追求自然和宇宙的关系并不断的创新土木工程,北站公园无疑是最适当的表现形式——公园整体本身就是一件雕塑品。而费尔南多设计的“艾利斯的猫”则是对公共景观中雕塑情趣化的独到阐释(图6),一个巨大的铜制品耸立在绿地上,没有大形体所带来的距离感。通过栩栩如生的形象使人们更喜欢亲近它,好像家里的宠物般可爱,孩子们喜欢这只大猫。

在同其他艺术形式相互融合的过程中,公共雕塑在形式、内容和功能性上都发展了许多新领域和新空间,在材料的使用上也开拓了新的内容。水、风、光、声这些元素也纳入到了雕塑材料的行列里。在随着科技的进步,更多的材料能得以应用到雕塑创作中来,这为公共雕塑提供了更多的表现舞台。

无论公共景观还是公共景观的雕塑,都具有公共艺术的共同特点——公共性。“公共”作为艺术的定语来说明这样的艺术是共享的、不是个人的,大众是艺术服务的主体、也是公共艺术存在的前提。另外,“公共”又指这种艺术存在的方式是公共空间,公共艺术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可以随意接触到的,欣赏艺术的过程本身就是生活本身的过程。

猜你喜欢
雕塑景观环境
巨型雕塑
“可食地景”在校园景观中的应用
我的破烂雕塑
《景观平面图》
创意涂鸦
写实雕塑
环境清洁工
漫观环境
中东政治景观——阿伦德
论环境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