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班禅走农家

2004-12-16 09:06
中国西藏 2004年6期
关键词:藏式班禅农家

吴 袆

编者按:十一世班禅的现状是国内外读者非常关心的。2004年秋天,本刊记者到日喀则采访了正在札什伦布寺潜心修习佛学的班禅活佛。记者看到,除了学经、辨经、给众僧灌顶、多次亲手给群众摸顶外,班禅活佛也非常关心家乡人民的生产生活,特意去乡下走访农家;在紧张的寺庙学经期间,还抽出时间参观日喀则市的新景观等等,这一切所见所闻本刊将陆续登出,以飨读者。

离日喀则市区8公里的甲措雄乡比杂村,按藏家习惯有房子名为“行热”的人家,男主人叫边巴次仁,今年62岁。这家大门就开在路旁。看来是个普通人家,与当地农家没有什么区别。

2004年9月12日,对于边巴次仁来说,真是一个幸运的好日子,十一世班禅佛爷要亲临这座普通的农家小院。

边巴次仁家院子不大,正面是一幢二层藏式小楼,四周都是墙,中间有天井,小楼不算新了。院子右墙边停着手扶拖拉机、摩托车、马车等车辆,左边散落着十几头牛,几头毛色光亮、个头高大的奶牛特别醒目,一看就不是本地品种。刚出生不久的小牛犊正围着母牛转悠,再大点的小牛自己在院子里看哪新鲜往哪去。

院子中央有一水泥发酵池,村长巴桑旺堆介绍说,这是日喀则草原站教的饲料发酵技术,是2003年修起来的。只见池面积最少有两平方米,估计深近一米。池底层是玉米杆,上面是青草,都是粉碎过的。村长说上面盖塑料布、压上土,等到藏历新年,也就是半年后,冬天拿出来喂牲口。发酵过的饲料有点酒的酸香味,牲口可爱吃呢,膘情保持得很好,奶牛产奶多,牛奶的质量也好,牛犊长得快。我们藏族家家都养牛,村里每家都有发酵池。村子离城里近,卖个奶制品又方便,城里人还喜欢。

比杂村有93户,593人,平均每人每年收入4000元,有车的不少,都爱置办能挣钱的——出租车或工程装载运输车。边巴次仁家只是村里的中等户。

这家农户的女主人是59岁的阿妈次仁卓嘎,她有 5个孩子,大儿子和大女儿在拉萨雄巴拉饭店当厨师;二儿子开自家的装载车,这两年在仲巴县干活,那地方就是太远、太苦了,不能经常回家;小女儿去年刚毕业,在定结县的琼孜乡当副乡长。现在家里只有老两口、二女儿、二儿媳带两个小孙女过,大孙女在拉萨上学。

阿妈次仁卓嘎说,真是改革开放政策好,国家支援西藏的政策更好。记得她22岁那年是1966年,出嫁的时候什么都没有。一连有了5个孩子以后,劳动力少张嘴吃饭的多,常靠政府救济过日子,真是苦啊。现在可不一样了,家里有35亩地,去年青稞和油菜籽产量有25000多斤,光农业收入就合每人5500元,这只是现金收入的十分之七。这房子是1997年盖的,上下两层各10间,孩子们都回来也住得下。 孩子们怕家里老老小小出门不方便,还专门买了辆丰田小汽车自家用。

早晨,阳光洒满了小院,院子里男人们正忙着在地下铺白色氆氇,给他们崇拜的班禅活佛铺路,从大门口一直到楼梯口。因为这氆氇不是专门为铺路用的,所以显得很窄,为此他们遗憾了半天,但也没想出什么补救办法。

9点钟,班禅一行来到了这个小院,受到了小院主人的热情接待,他们引领着佛爷,逐一察看了家里的一间间屋子,只见楼上一间房里放的都是新藏被,卡垫、羊毛毯等几十条,摞了好几叠;仓库里堆的粮食之多真够家里老老少少吃几年的!

这是藏族的一种老习惯,家里只要有点钱,就得织上越来越多的新藏被、卡垫、山羊毛毯等用品(显富裕)和存上够吃一两年的粮食(防荒年),否则心里不踏实。

在拉康(佛堂),班禅与经师等僧人一同诵经,给拉康开光、给宗教用品加持。之后,班禅到客房落座,给次仁卓嘎全家人摸顶、赐吉祥结,请边巴次仁坐在身旁问话、聊家常。爸啦边巴次仁十分恭敬地坐在离班禅远一点的地方,介绍起家里的情况,回答着班禅的问话。

客厅墙上挂着几代国家领导人的画像,旁边有十世、十一世班禅的像;墙边的藏式柜子上摆放着藏族传统的供品和电话机,有几间房间里都有电视机。出乎意料的是,在平均温度较寒冷的西藏,尤其是农村普通农家还用冰箱! 一打听,原来酥油放在冰箱里能很好地保鲜,再说还能存些新鲜牛肉什么的,供随时满足口福,尤其是夏天。

十一世班禅访问的第二家在甲措雄乡丛堆雄村,兄弟3人,老大是户主,在拉萨打工,这天没有赶回来,老二、老三在家里。这房名叫鲁强的人家在日(喀则)江(孜)公路边、距日喀则市区16公里处,是一座高大的石头新房子,那个气派劲名符其实是“路边强人”。

班禅佛爷到来时,40岁的老三普布仓率全家人在大门口恭迎,男女主人、儿子、女儿,七八个。一张藏式木桌上放着大大的切玛盒(丰收五谷斗)和一大坛青稞酒,路边桑烟燃起随风远去。

班禅随主人仔细观看了楼上的每一间房:内地风格的客厅、藏式客厅,间间都宽敞明亮,一改过去藏式房屋小窗户的样式;讲究的卧室,家具一应俱全,大人孩子、男男女女,各自都有自己的房间;仓库里摆放的藏被、卡垫、山羊毛毯摞得高高的,遮住了一面墙,另一边排满了藏柜;拉康里藏柜上面供放的木制佛龛精致、崭新,班禅活佛将这里开光、加持后,感觉佛堂更加充满灵气;一间屋里摆放着两架织机,显然家里在织氆氇、藏被,难怪刚才听人说有一位阿加啦是请来的纺织工。厨房里做饭家什一应俱全:煤气灶、电冰箱、柴灶、牛粪、柴禾,新新旧旧的锅碗盆罐更是藏汉式均有。

主人普布仓请班禅在一间装修得十分现代的客厅里落座。这是一间三四十平方米的房间,两面都是落地大窗,铝合金的窗框,崭新、素雅的窗帘垂挂着。窗前两大排藏式厚垫上铺着古朴的纯羊毛卡垫,还有厚厚的靠背。一套家庭影院、组合音响等足足占了一面墙,纯平彩电足有50多,电视柜里有DVD机;另一侧是一排新藏柜,柜面是着色木雕,木雕手法粗犷,色彩非常有民族风味,内容有“六长寿图”、“和睦四兄弟图”等,为了保护木雕还嵌有玻璃,简直太精致了!墙上挂着三代国家领导人的像和九、十、十一世三位班禅的像。因为是新房,柱子上的哈达洁白崭新,门上抹的酥油点还是那么新鲜。

普布仓代表三兄弟向班禅汇报了家里的情况:2003年人均收入25012元,其中现金16257元;家里有耕地77亩,去年粮油作物总产量5万6千斤;约有大小牲畜200头(只),其中母牛15头,几头犏牛和驴,其余为山羊和绵羊等。这栋房子共有大小房间26 间,建房及购置新家具用去50多万元。此外,2003年家里仅机械运营纯收入就达到了36万元。现在家里有大小机动车8辆:45座大客车、装载机、大型拖拉机、小四轮拖拉机、手扶拖拉机、摩托车各一台,东风自卸货车两辆。这样种地有拖拉机,挣钱有客车和建筑工地用车。过去家里的车少由老三开,现在车多了就雇人开,给工人们发工资。比起改革开放前,现在日子过得像天堂。

普布仓还说,我们年轻时西藏不富裕,家里很穷,日子过得紧巴巴的。现在政策好,国家为农民着想,给我们政策让我们富。只要跟上时代,肯动脑筋,舍得花气力,没有富不起来的人。班禅仁布钦(活佛)今天光临我家,真是前世修来的福,我们全家都感激不尽!

十一世班禅叮嘱他说,自己富了也要帮助穷苦和孤老人家,带动大家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这样我们西藏才有希望。

普布仓汇报说,村里有3户人家我们帮他们已有四五年了,家里的农机具,春耕、春播、秋收、运输、打场等只要用上农机具,我都帮助他们,另外家里有什么需要他们帮忙的,干完活后及时结帐决不拖欠。现在这3家都买上了手扶拖拉机。我还会继续帮助大家的,大家都富起来,我才能富。

班禅夸奖他说得好,并给每个人摸顶赐福,系上红色吉祥结。

对于这两户农家,临别时十一世班禅送给各家两大包茶叶、酥油和两千元现金。

对于班禅佛爷亲临农家,普布仓全家都特别高兴。

38岁的女主人普布告诉记者,他们有5个孩子,3男二女,大的一双儿女在家帮助干活,3个小的在读书,一个小学生两个中学生,他们学习成绩都很好,大女儿已经19岁了。当年她18岁嫁过来时,家里日子很艰难,现在一点都不用操心。那时吃大米白面想都不要想,现在炒菜米饭馒头饼子家里常吃,什么都不缺。

普布仓说,等新家收拾停当了,打算再买一台客车,另外还想搞农副产品加工业,磨面、榨油等,还可以招些村里的贫困人家的人来做事,他一定不辜负班禅佛爷的期望,让乡亲们都走上富裕之路。

猜你喜欢
藏式班禅农家
农家旅社半夜惊魂
农家杏树
藏式元素在休闲农业景观设计的体现研究
我给十世班禅大师当翻译
四川传统藏式餐饮空间设计的材料应用研究
藏式元素在现代餐饮空间中的应用研究
藏式吉祥文样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大枣巧治班禅活佛
活佛见主席
农家书屋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