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价格战束手无策 火暴生意迅速热转冷

2006-05-14 14:54孙云玲
现代营销·经营版 2006年4期
关键词:张继怪味每斤

孙云玲

3年前,他的生意火爆,客人排队抢吃冷锅鱼!

而今,曾风靡成都的“张继怪味怪冷锅鱼”突然“死亡”,为什么?

2002年9月,成都“张继怪味怪甘蔗冷锅鱼”开张了。生意火到什么程度?到天祥街去吃冷锅鱼是蓉城的一景!不要说大厅挤得水泄不通,就是二楼也是桌桌占满,餐桌一直摆到了大门口,去吃饭都要排队才能等到座!每日1000多人抢吃火锅,那气势,甭说有多威风了!有人足足在门口等两个多小时都不走!

饭店满大街都是,咋就偏偏要吃他家的冷锅鱼?张老板嘿嘿一笑:“咱有绝活呀!”招牌菜“甘蔗冷锅鱼”,将甘蔗汁按特定比例加入火锅汤料中烹制,汤料以浓、香、鲜、麻为主调。这种用甘蔗铺底的新型火锅,既有甘蔗的鲜香,又不失火锅的劲爆,彻底颠覆了传统火锅的固有模式。在全国同行中,其“绿色餐饮”标志首家通过国家专利局认证。

可就是这么风靡成都的“甘蔗冷锅鱼”,突然有一天不见了。以往离老远就能看见的印着创始人“张继”头像的巨大招牌没了。

“甘蔗冷锅鱼咋不见了?”“咋搞的哦?我们今天大老远跑过来,没想到招牌都换了!” “郁闷!甘蔗冷锅鱼关门了!今天晚上本想去吃最喜欢的张继甘蔗冷锅鱼,结果走到那里才发现已经换了招牌,感觉以后又少了一个美味……”“张继怪味怪”的老食客迷惑不解,失落感油然而生。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好好的赚钱买卖,咋说关就关了呢?这其中的苦只有张老板心里明白——成都餐饮市场的竞争太激烈!站在店门口,一看到100米外的“三只耳”冷锅鱼两家分店门庭若市,张老板就烦透了。一墙之隔的“三只耳”一直是它的强劲对手,无论管理还是口味,两家都不相上下。你看我、我看你,两家竞争得你死我活。你降我也降,看谁耗得过谁!

且不说这身边的对手,放眼整个成都市场,更是一个“惨”!

自打自己的冷锅鱼开业,这才几年光景,成都市场上大大小小的冷锅鱼店已近300家,市场已经进入了一种严重过剩的状态。在这条街就有“三只耳”、“庄子村”等数家冷锅鱼店和10元-12元/位的自助低价冷锅鱼,竞争何等惨烈。许多跟风的冷锅鱼纷纷打出低价的牌子,有些竟推出了每斤鱼6元的超低价。现在市场上的花鲢每斤的批发价接近5元,加上其他费用,每斤6元的冷锅鱼简直成了“自杀价”!

2004年,“张继怪味怪甘蔗冷锅鱼”就开始尝到了“门可罗雀”的滋味;可张老板除了被逼无奈地降价,从未想过在其他方向做些努力,比如:菜品花样、促销礼物、发展食客会员俱乐部等。“一根筋”的开店做法终于让他尝到了苦头:2005年6月初,苦苦支撑的“张继怪味怪甘蔗冷锅鱼”宣布暂停营业;2005年6月底,“张继怪味怪甘蔗冷锅鱼”彻底退出了天祥街。

张老板心痛啊!刚开始推出时,“冷锅鱼”多火啊,价格曾被一路炒到50元/斤还供不应求。可自从“冷锅鱼”店遍地开花,一年之内,冷锅鱼的价格就跌到了6元-10元/斤。这生意眼瞅着越做越赔,耗不下去了。成都被称为“中国餐饮业竞争最激烈的市场”,在这个美食之都,餐馆间的淘汰战每日都在进行。

点评:

“张继怪味怪冷锅鱼”的“突然死亡”,主要原因是:“冷锅鱼”的制作并不复杂,生产者不可能对产品进行垄断,既然市场是自由的,资本的追逐高利润的本性必然会引来大量的对手涌入,竞争必然使利润变薄。

价格竞争毕竟是低水平的竞争,如果不想办法在产品、促销手段、经营特色等方面深度挖掘,被竞争吞没在所难免。

猜你喜欢
张继怪味每斤
冬储菜价格创5年最低 居民更爱新鲜菜随买随吃
让大米身价翻番的七种卖法
少壮当自强的张继
一则令人啼笑皆非的农民告状故事
白鸽探长
奇趣怪味豆
怪味美食家
怪味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