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义务制教育第四学段识字写字教学分析

2006-08-10 00:00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6年8期
关键词:学段写字识字

李 珺

一、新课标中识字写字教学内容、要求等的变化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一个文字演变、改进并普及开来,具有完备体系的国家。中华文化几千年来正是由于借助文字的记载才得以流传。文字作为表情达意、沟通交流的工具,就凸现了识字写字教学的重要作用。

然而长久以来,这样一种观点占据着人们的头脑。即认为:识字写字教学是九年义务制教育小学阶段的主要教学任务,初中阶段应主要以阅读、写作教学为主,不应再涉及识字写字类教学。

但实际情况是,初中乃至高中阶段的学生使用汉字的情况不容乐观。学生对一些常见常用的字的书写频频出现错误,错字和别字现象严重,部分字词甚至不能正确运用。在国家教委委托华东师大用近两年时间抽样调查的全国初中三年级语文教学状况测验中,属常用字之列的“颊”、“鬓”、“鼻”分别只有37%、55%、65%的人能够写对。在高考试卷中出现的错字、别字更是比比皆是。这样的现状不得不使人感到忧心。

造成学生识字写字方面有所缺失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是由于之前的初中阶段语文教学大纲对于识字写字教学这一方面的要求用语模糊,致使许多初中阶段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对于学生识字写字方面的指导。

新实行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后称新课标)与以往的教学大纲比较,其最显著的革新之处,就在于打破了小学和初中之间的明显界限,根据学生心理和生理的成长特点,按九年一贯整体设计。小学六年沿袭以前低、中、高的划分方式,依次作为前第一、第二、第三个学段。初中三年合称为第四学段,并在各学段分设阶段目标,使得这四个学段在学段目标之间紧密承继,螺旋上升。

同前三个学段的阶段目标一样,第四学段也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角度对识字写字教学的内容提出要求:

“1.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法。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

2.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

3.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其中,“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法”,“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提高书写的速度”这类的要求侧重于知识与技能角度;“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这类的要求侧重于过程与方法角度;“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这类的要求则侧重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角度。

这样的变革优势很明显:

首先,注重学生对于汉字的积累和运用。新课标下的识字写字教学实行识、写分开,提出“认识”和“学会”两种要求。要求“认识”的字只要求认识,不抄、不默、不考;要求“学会”的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并能正确书写。由“认识”到 “学会”,逐步加深学生对于字词的理解和掌握,力求最终大多数学生能够准确、合理地运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所需的常用汉字和词汇。

其次,注重学生对于汉字相关技能的训练。强调写字的过程,减少写字的笔划、笔顺、偏旁部首、间架结构等知识性要求,以减轻学生负担。而笔划、笔顺、偏旁部首、间架结构等汉字知识则转化为为学生查字典、词典,形成相应的熟练技能而服务。

再次,注重在以往识字基础上质和量的同步提高。在前三个学段,对于识字写字教学数量上的要求,分别是“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累积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00个左右会写”;“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积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在第四学段中,对于“认识”和“会写”的数量要求则是3500个和3000个。可以看出,在整个义务教育阶段,识字写字教学对于字数的要求循序渐进,逐渐呈攀升趋势。在前一个学段只要求“认识”的汉字数量与后一个学段中要求“学会”的汉字数量相同,以期逐步实现由会读、会认到会讲、会用、会写的转变。

最后,以认识并掌握3500个常用汉字为最终目标。我国古今汉字总量约为5-6万,据文字学家研究,常用汉字只有3千个左右,一般文化水平较高的人大约认识4、5千字。国家语委文字处统计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总计3500字,覆盖一般读物的99.48%。新课标中规定,第四学段识字写字教学的阶段目标是“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这意味着学生只要在第四学段实现这一目标,就已掌握了适应现代社会信息交流所需要的足够字量,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将不会再有任何困难。

二、第四学段识字写字教学的理论分析

纵览世界各国的语言,可将通行的文字大致分为表音文字和表意文字两大体系。而不论是何种文字,对于词汇的重视程度都是不言而喻的。我们以初中阶段的文字教学为例,对此加以说明。

在美国,最普及的中学国语教科书是《美国今日英语》。其中,对于字词的教学内容是 “构建你的词语”,包括“给事物以名称;词语和意义;职业方面的专门词语和如何使用词典”。

在日本,初中阶段的学习要求“除了对小学学习的1000个字词进行复习外,还要学习阅读和书写另外的1000个字词”。

在法国,《中学毕业会考标准》中要求,中学生必须有准确的拼写和能够满足日常阅读理解的词汇量。

可以看出,各国在初中阶段仍然都没有忽视对于识字写字的教学,而是都有了更高一步的要求。相对于其它的表音文字,典型的表意文字——汉字最大的特点就是以单个字作为构词的最小单位,且每个汉字都是音形义的统一体。这就注定与其他各国的文字教学相比较,我国的识字写字教学具有更大难度。再加上我国古今汉字总量约为5-6万,如此庞大的数量更是给我国的识字写字教学难上加难。如何开展已有一定识字量作为基础的第四学段的识字写字教学呢?

要明确这个问题,就先要知道:识字写字教学的最终目的,实际就是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具备根本的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为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必需的表情达意、沟通交流奠定基础。

而第四学段作为义务教育的最后一个学段,除了要最终实现认识并掌握3500个常用汉字,为更高一个阶段的学习和提高扫清障碍外,更加注重的是使学生在认识和学会一定数量汉字的基础上,正确理解汉字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形成一定驾驭语言的能力。

必须明确,第四学段中“字”已经不再像前三个学段,是决定语言能力的关键。“字”作为汉语中的最小单位,往往具有的只是语素义,且单个汉字的使用频率也是有限的。但由字所组成的词则不同,词海无涯,不同的汉字通过排列组合,形成的词汇资源则相对要丰富得多。据统计,初中教材中,由初中阶段规定应会写的常用字构成的词汇就有约71万个左右,再加上规定应认识的字组成的词汇和注解中出现的词汇,其数量完全可以达到2万多个。

所以,第四学段的识字写字教学实际上就是对于词汇的教学。通过前面三个学段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大多数常用字的读音、字形特点,以及这些汉字的本义和常见的引申义。根据赫尔巴特于心理学中提出的“统觉团”概念和奥苏贝尔提出的的“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 ,学生已经掌握的这些常用字,就成为进一步学习和加深理解的前提。在此基础上,这些已被掌握的汉字出现在新词汇中,往往会出现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该汉字的意义是以往已知的,就会形成并列结合学习。已知的汉字意义将顺向迁移,帮助学生很快地理解新词汇,并强化对于已知汉字意义的记忆。

另一种情况,若该汉字的意义是以往学习中不曾出现过的,则会形成派生类属学习。通过对于新词汇意义的学习,可掌握该汉字的新意义。新的汉字意义将逆向迁移,与以往的其它意义相结合,会使该汉字意义的掌握更加完备。

这两种情况不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将丰富和强化学生对于汉字的学习,实现从单纯汉字的学习逐渐到对于词汇学习的过渡。并通过词汇的学习,逐步提高学生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的能力,以促成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交际用词的准确性和个性化。

三、具体实施建议

从新课标中规定的第四学段阶段目标可以看出,这一学段更加注重的是对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生运用字典、词典一类工具书查取信息和资料这种良好习惯的养成。相较于前三个学段,第四学段教材中阅读量的增大使得课堂教学时间相对紧张,从而决定这一阶段的教学不可能再像前三个学段那样,由教师在课堂上先带领学生集体解决字词问题。教师更多采用的是检查自学情况的方式来结束字词的教学。这样虽然可以节约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率,但也会使学生对于新接触的生字和词汇不熟悉,容易造成遗忘。

所以,在这一阶段,笔者主张教师应有意识地将字词进行三级划分:

一级是之前就已掌握的3000个常用汉字以及由它们所构成的常用词汇。二级是新学习的常用汉字以及由它们所构成的常用词汇,也可称为提高字和提高词。三级是教材中出现的一些趋于多元化的字词。针对这三级字词,应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教学。

第一级字词由于是之前三个学段要求“认识”的,学生基本不存在认读上的困难。所以教师可放任,由学生加强自学为主,只适当抽查即可,交给学生一定自主复习巩固的空间,但也及时督导,使学生对于这类字词由会读、会认,到会写、会运用,且描摹事物、议论说理准确合理,生动形象。对于这类词的指导应循序渐进,逐渐巩固,避免学生由于时间的关系发生遗忘。需要指出的是,这一阶段的学习中会有一部分这样的新词汇,即构成该词的单个汉字意义是以往已知的,且学生能够凭借以往的经验合理地进行知识迁移,主动对新词进行意义建构。这一类词汇也可归于这一级。

第二级字词虽然是新出现的,但实际上仍属于常用汉字和常用词汇之列。由于这一类字词是在第一级字词基础上所作的提高,所以是这一阶段识字写字教学方面的主要学习内容。这一部分字词由于只要求认识,教师应该首先以训练学生字词学习方面的能力为主,布置一定的课前预习任务,使学生借助查字典和词典的方式先自主解决读音方面的问题。在课堂上,教师应该遵照“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分类识字的方式,结合具体语言环境,对这一部分字词进行重点讲解,帮助学生加深记忆,使学生对于这些字词的理解更加准确。由于使学生自己通过自学,参与到学习新字词的过程中;再加上教师结合具体语境的讲解,可以帮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迅速掌握这类字词的读音及意义。为了避免学生对于字词狭义化的理解,教师还可联系例句,分析说明在其它语境中相同汉字和词汇意义的不同。需要指出的是,以往学习过的汉字和词汇在这一阶段中再次出现,而意义却与以往不同的这一类字词应该归于这一类。

第三级字词主要是指一些外来字词、方言字词、文言字词、艺术词藻、新词等词语,它们往往都是由学生已经掌握或是相当熟悉的汉字所组成。如:“咖啡”,“马克思”,“幽默”(外来词);“回头”(过一会儿),“遛弯”,“山药蛋”(方言词);“节哀”,“何如”,“穷”(文言词);“充溢”,“黯然”,“禀赋”(艺术词藻);“爆发力”,“体制改革”,“市场经济”(新词)。这些字词虽然不常遇见,但认识了它们可以极大地丰富学生的识词量,帮助学生扩展阅读能力。由于初中教科书在编写上要求具有广泛的选文领域,除文学外,还多选反映政治、经济、法制、体育、卫生和其它科技领域的文章,这就必然使汉字和词汇的选用趋于多元。这类字词在课文中大多数会有注解帮助学生理解,所以对于这些字词教学不应强求,教师的适当讲解应联系注解,以不产生歧义为准,只求学生在学习过后的日常生活和自主的扩展阅读中留有大致印象,通过联想或查字典、词典的方式可以再度识认,从而为高中阶段大面积词汇的扩充做准备。

统觉团,就是利用已有的知识或观念吸收新的知识或观念,从而形成统觉作用。统觉团越丰富、越系统化,就越能吸收新知识。

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就是通过学习,抽取出知识或符号中所具有的意义。其实质是由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和知识结构中已具有的旧知识(适当的观念)间建立的一种非人为、实质性的联系的过程。

(李珺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猜你喜欢
学段写字识字
我学写字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学写字
写字好看,需从小“练”起
我学写字
识字
识字儿歌
识字谜语
第二学段数学新授课“学导课堂”的教学范式
如何设计小学语文第一学段的家庭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