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程中研究性阅读的指导策略

2006-08-10 00:00邵贤莉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6年8期
关键词:研究性文本阅读教学

高中语文研究性阅读,是一种在以文学作品为主的文本阅读的基础上,以问题为中心,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收集分类,阐释、发现和探究的文化行为。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文学作品阅读与鉴赏的要求是:“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和思考。”“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由此可见,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是以目的性为阅读前提,以信息论为阅读教学理论指导,以高效率把握阅读信息为基本原则,不断提高搜集、筛选、认知、处理语言信息的能力,与那些具有娱乐功能的消遣性阅读和具有求知功能的积累性阅读相比较而言,显然深入得多,因为研究性阅读是一种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主体作用都能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语文学习也能从传统语文课堂教学的单一模式中得到解放。

提倡学生的主动探究,依赖于学生主体的信息加工,重视科学认知方式和策略,尊重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树木摆脱了种子的束缚,便是个长了翅膀的精灵,它要越过未知的世界,追求生活的风险。”(《语文教学通讯》2006年第3期)但这并不意味着研究性阅读不需要教师的指导了,“成人对儿童的指导和帮助同样是其社会性的表现,‘成人之所以是成人,恰恰体现在他对儿童的照料之中。所以,从本质上说,成人也是依赖儿童的。儿童的自主性与依赖并不矛盾,研究性学习在坚持儿童自主性的前提下,必须重视发挥教师的有效指导作用。”(《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钟启泉总主编 钟启泉 安桂清编著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年12月第一版)实践证明,作为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通过引导学生对教材观点,教师授课内容等大胆质疑以及设置开放性习题等多种方式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阅读教学中教师如何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进行指导呢?在教学实践中我总结了以下几点策略。

首先,教师可引导学生依托教材内容进行研究性学习,让学生把教材当作学习研究的对象,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类比性联想、解剖式探究法,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究;要想真正进行研究性阅读,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教师就“必须设法把学生真正引入教学过程,使学生自己积极参加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活动,参与知识的发现和创造。”(《语文教学心理学》朱作仁 1984年第一版)例如在讲授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时,教师可适当延伸作品的内涵,师生通过对作者相关资料的查阅及其他作品的探讨,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进而超越作者时代,进入涵咏鉴赏境地,从而加深学生对作品的风格、特点、形象等的认知和理解。通过这样有意识地训练,可以增强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其次,在语文专题研究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指导学生结合课内学习的内容,从阅读中发现课题。并由易到难,尝试进行专题研究,再围绕研究专题,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研究性阅读,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以问题的研究解决为中心组织教学比一般地设问质疑具有更大的综合性、独立性和开放性。由课堂逐步向课外扩展,由课本理解向课题研究延伸,结合课堂学习给学生布置专题研究的任务,自然地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使学生的知识得到整合,使学习得到纵向和横向的拓宽,让以往分散、孤立的知识成为真正有价值、有生命的知识系统,并能提出自己的独特看法,减少纯粹介绍性的所谓研究。比如在上《离骚》时,教师可提出:古往今来,人们对屈原的特立独行有褒有贬,西汉扬雄、东汉班固、南宋费衮等都极力贬他,但司马迁对屈原的政见和政绩却极尽溢美之词。你怎么看待屈原的行为?探究性的提问能把学生引入到冷静的思考之中,只有通过教师这样的有意识的指导,才能既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又注重了学生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文化品位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健康个性的发展,健全人格的形成。同时,对疑难之处也可以在全班交流的基础上,比较鉴别,选定有价值的课题,作为深入研究和学习的方向,让学生进一步调查研究,形成一定的研究成果。事实证明,这种由课内向课外的延伸和拓展,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都有非常好的作用。

最后,围绕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来组织阅读教学。相比较而言,研究性阅读更注重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过程。研究性阅读与一般阅读不同,它不需要透彻地了解文本内容,而是通过阅读来收集资料,整理观点,分析研究,从而提出新的见解。它既可以从对一种文本的分析概括中提出自己的看法,也可以综合几种文本的相关内容提出新的见解;既可以对文本的内容作新的阐发,也可以对文本的观点、材料提出质疑、否定和批判。实践形式多样,教师可引导学生对教材观点和教师授课内容大胆质疑,提出见解;可用课堂谈论的方法,由教师和学生先提出一种观点看法,然后在学生中进行探讨,提出不同的观点看法;引出争论的话题,在讨论中不断引向深入,使问题得到解决;还可以让学生在研究探索中自我寻找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增强问题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总之,高中语文研究性阅读课程是一种全新的课程,它不仅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完善学生的基本素质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而且对学生今后的深造以及进入社会后从事各项工作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邵贤莉安徽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研究性文本阅读教学
实践,让研究性学习课堂精彩起来
学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浅谈“研究性”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