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当辩论的另一方

2006-08-10 00:00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6年8期
关键词:汪国真论据名师

赵 睿

学校组织检查听课,巧遇中专语文通用教材第三册第四单元练习题。按照计划,前两道题,由学生讨论,教师指导,一路顺利地完成了四十五分钟。第三道题难度大,放在紧连的第二堂进行时,我却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

原题是:有人说:“一个人的成功是七分机遇,三分努力。”也有人说:“三分机遇,七分努力。”对待这个问题,运用学过的反驳方式和论证方法,举行一次小组或班级的辩论会。

按原设想读完题目后,让学生思考一下,然后将分别支持前后两种观点的学生分为两组,再进行辩论。谁料三分之二的学生毫不犹豫地支持后者。剩余的学生也先后不等地举起了手,形成一边倒的局面,论辩将如何进行呢?

我迟疑了一下,教室里的空气顿时紧张了起来……

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有三:一是停下来让学生继续思考。但组织课堂教学明显失败,还得让听课的校领导和教师坐几十分钟的冷板凳;二是硬分两组。但不合情理,学生既然认为前一种观点站不住脚或者难辩,都支持后一种观点,强赶鸭子上鸡架,拿什么去辩呢?三是教师做论辩另一方。这样既能打破僵局,又能使课堂教学顺利地进行下去,略做权衡后,我采取了第三种方法。

师:“同学们都认为‘一个人的成功是三分机遇,七分努力。可是,我认为‘一个人的成功是七分机遇,三分努力。例如,拿破仑如果没有造就他成功的时代机遇,他再努力也不可能当上法国的皇帝;达芬奇如果没有名师指点的机遇,他永远不可能成为世界上的著名画家;汪国真如果没有青年出版社编辑对他的作品赏识机遇,就不会有轰动文坛,受青年学生崇拜的机会。所以……”一口气连用三个论据。有人点头,有人摇头。

生:“老师所持的三个论据,我认为站不住脚。理由是:一、拿破仑虽然有时代机遇,但是,他更重要的是采取了一系列顺应时代潮流的政策、措施,发动了雾月政变才取得成功的。二、达芬奇是遇到了名师指点,可名师指点的窍门是将那个普通的‘蛋画上数百遍。当然他是按照老师的指导去做了。三、汪国真是遇到了赏识他作品的编辑,但是遇到这位编辑的不可能就是他一个人,为什么只有汪国真轰动诗坛了呢?难道没有其他原因?我想主要在于他比常人做出了更多努力,付出了更多劳动。由此可见。老师所说的三个在事业上成功的著名人物,没有一个不是经过千辛万苦的努力才抓住机遇的,所以,我认为单靠七分机遇,三分努力,一个人是不会成功的。”(大部分学生鼓掌支持。)

生:“但是,《连升三级》中的张浩古没有经过努力,不也是青云直上吗?”(一学生突然支持我,引得全体哄堂大笑。)

生:“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本属虚构,富有戏剧性,不足为证。”

生:“这只不过是一个特例罢了。”

师:“文学作品的虚构也是离不开生活真实的。”

生:“老师!假若有机遇,你想当校长吗?”又是一个棘手问题。

一言既出,满堂皆惊。

若在平时,自然不难回答。可是,此时,校长正坐在后面聚精会神地听课,必须慎言。如何回答呢?批评学生不该提出如此荒唐的问题。必定没有人再敢辩了。说自己不想当,学生必然会说你没有理想和抱负,终将一事无成,甚至可能心里骂你是言不由衷的伪君子;我如说想当,自然难免有野心与不自量之嫌。

我清了一下嗓子。众人的目光凝视着我。我想,语文教研组长定为我捏了一把汗。

师:“拿破仑说过,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我想,不想当校长的教师自然不是好教师了。”(听课的都笑了)“不过,要当校长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和资格。需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努力……”

生:“就是说,有机遇不努力或者只有三分努力是当不了校长的吧!”

师:“当然不行,但我没有说不努力。”我有点理屈词穷。(个别学生得意地笑了)

师:“看来我所持的观点有点站不住脚,我所列举的论据也难以自圆其说。难怪同学们要竭力支持后一种观点。大家很聪明。”(学生们会心地笑了)

师:“时间已到,今天就辩到这里,这个句号画得是否完满,同学们下去以后再慢慢思考吧!”

注:如何解决语文课堂教学中突发的棘手问题,这只是我个人的思路,仅摄这段镜头,以求教于同行们。

(赵睿甘肃省庆阳市财政学校)

猜你喜欢
汪国真论据名师
雨的随想
恰当使用论据
江 南
论据选择“四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