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远”词性辨正

2006-10-13 08:33
现代语文 2006年1期
关键词:有志者用书助词

曹 权

王安石在其《游褒禅山记》中说:“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对此句的翻译是:“……常常是在险阻偏远的地方,因而人们很少到达那里,所以不是有志向的人是不能到达的。”(2000年11月第2版,第159页)在本课“课文说明”有关“词类活用和句式”部分的解说中,也有这样的解释:“险远,险远的地方。”(2000年11月第2版,第156页)笔者认为,这种解释值得商榷。

首先,要明确“所”在古汉语中的用法。在古汉语中,“所”是一个特殊的助词,其常见用法之一,是和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共同构成名词性短语。如:“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句中,“所大欲”即“最希望的”,“所大患”即“最担心的”;“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句中,“所见闻”即“见到的和听到的”;“君臣相顾,不知所归”句中,“所归”即“回去的地方”……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其次,要弄清楚“而人之所罕至焉”的结构及其与上下句的关系。很明显,《教师教学用书》的编写者是把此句当作一个完整的主谓句处理了,而且是一个二重因果复句中表示结果的分句。但这样理解,既不符合“所”的用法特点,也难以解释“之”的意义。

根据上下句的语义关系及“所”的用法,“所罕至”应该是一个名词性短语,就是“很少到的地方”,“人之所罕至”同样是一个名词性的偏正短语“之”是一个结构助词;“险远”是两个形容词构成的并列短语,这个并列短语与“人之所罕至”共同充当动词“在”的连带成分;“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正是“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的原因。如果把“人之所罕至焉”当作主谓句处理,不仅不符合“所”的语法特点,而且联系上下句来看,在语流上也不是特别顺畅。

综上所述,这个句子的正确翻译应该是:世上的奇妙雄伟、珍贵奇特、不同寻常的景色,常常是在道路险峻遥远,人迹罕至的地方,所以除非有志向的人是不能到达的。而“险远”也应该是由两个形容词构成的并列短语,而不是活用为名词。

(曹 权,内蒙古包头市第33中学)

猜你喜欢
有志者用书助词
格助词“に”と“で”的使用区分
贵州方言先行体助词的语法功能及地理分布研究
是谁对书不敬
吃书与用书
湖北天门方言“的”的用法探析
An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the Textbook New Senior English for China(Student’s Book One)
My Grandma
助词“给”的发展变化研究
How Should We Save Energy?
读者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