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部长打砸医院”传言调查

2007-03-23 02:15朱国栋
瞭望东方周刊 2007年5期
关键词:长风死者医生

朱国栋

2006年底、2007年初,宁波李惠利医院因为医疗纠纷而遭打砸,数间办公室被破坏、医院副院长被打伤的事件,因为事件当事人身份特殊,事件本身颇为曲折复杂离奇,一时间成为宁波街头巷尾的“热议”话题,闹得沸沸扬扬。

李惠利医院是香港著名实业家李惠利先生捐资、宁波市政府配套出资建造的综合性医院,是宁波规模最大、医疗科研水平最高的医院之一,也是宁波两家三甲医院之一,这样的医院因医疗纠纷而遭砸,本身就让人震惊。

导致打砸事件发生的,是一起颇为“离奇”的医疗纠纷。患者苗勤风本身也是医生,生前系慈溪市红十字会医院总务科科长、口腔科主治医师。2006年12月18日上午,他因甲状腺舌管囊肿在李惠利医院动手术,术后呼吸困难,当晚不治身亡。“主治医师居然因为一个小手术死在医院里,这本身就是一个丑闻”,类似的评价在宁波的一些网络论坛和聊天群里常常被网友们反复提起。

参与该次打砸事件的,主要是患者的亲属好友和不明身份人员。除此之外,有多名慈溪地方和有关单位领导干部被指在场,没有及时制止打砸事件发生。其中包括慈溪市委组织部副部长、人事局局长苗长风、慈溪市人民医院副院长胡于健、坎墩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方柏令、主任沈均达、红十字医院院长干超士等。这些人中,有的是患者亲属,有的是患者家属所在单位领导和患者所在单位领导、好友等。

主治医师在小手术后死去

主治医师为什么会因为甲状腺舌管囊肿手术死在医院里?《瞭望东方周刊》记者曾试图联系采访宁波李惠利医院,但该院办公室主任冷静地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宁波市有关方面正在解决这个事情,所以医院不再接受任何记者采访了”。因此,本刊记者无法从医院方面了解该医疗纠纷的前因后果。

而患者亲属胡亚珍曾向宁波市信访办等部门递交过《关于苗勤风医疗责任事故的事实真相》的材料,本刊记者通过某种渠道拿到了这份材料。胡亚珍的小叔(死者的弟弟)、慈溪市委组织部副部长、人事局局长苗长风向《瞭望东方周刊》记者表示:嫂子的材料是客观真实的,愿意承担法律责任。

该材料记述了苗勤风手术前后的具体事宜,材料称,“今年(2006年)8月,他(苗勤风)发现自己颈部有一肿块,在本院做了B超检查,诊断为甲状腺舌管囊肿,并在12月13日将此事告诉了苗志申书记,苗书记当即与李惠利医院的同学成立新医生联系,并于当天下午4时左右赶到了李惠利医院,经初步检查确诊为甲状腺舌管囊肿,称小手术问题不大,并约定了手术时间,确定15日办理入院手续,18日正式手术。”

该材料写道,“(2006年)12月18日7点40分至10点45分左右,我丈夫在医院住院部手术室进行手术……手术后,我丈夫就向我们反应(反映)颈部绷带绑得太紧,到病床后他又称胸闷难受,并一直有痰液吐出。在此期间的一个多小时里,只有护士过来为他量了血压,说血压较高,其他还好,医生没有来看过一次。12点15分左右,患者诉说胸闷越来越严重,我就叫来了沈毅医生,他只看了一眼说,吸点氧并进行心电监护,当时又看了一下仪器说数据正常没有问题的就走掉了。”

材料还写道,“下午1:30分左右,成立新医生来病房,患者强烈要求放松颈部绷带,成说,没事的,你太紧张了,我看数据是正常的,只是血压有点高。3时左右,我丈夫已经连喝水也有点困难了,胸闷极其难受,要我再次打电话叫医生,成来后,我丈夫要求医生换绷带,成才换了绷带,并说血氧饱和度较好没有问题就走开了。6点30分左右,我丈夫感觉还是透不过气来,我就让护士去叫医生,护士说医生不在,我已经打过电话了,过了约15分钟,我又去叫医生,护士还是说打过电话了,就是不见医生,没办法,我只好再次给成打电话叫他过来。7点20分左右,成立新到后一看,说各项指标还好,只是血压较高,坚持说没有任何问题。‘我给你开点降压药好了。这时,我丈夫主动提出要求:让医生实行气管切开术,并拉着成立新的手说:‘救救我,救救我。成一笑说:‘你不要太紧张,气管切开我认为没必要,你没事的。我丈夫又要求成医生别走掉,在旁边陪着,成又说,我家到医院只有五分钟,有什么事给我打电话,不要老去找护士,随后就走掉了。”

到了晚上7点半之后,苗勤风的状况急剧恶化,胡亚珍的材料称,7点30分左右,护士拿来降压药,我遵照医嘱,立即给我丈夫服用,没想到服药期间,他立即出现颈部梗塞,呈反射端坐状,并出现紫绀、窒息等危急症状,我急忙求护士找医生来,护士还是说医生不在,在门诊急诊室给别人拔鱼刺,让我们继续等待。数分钟后,麻醉科医生来到病房,说等医生来了以后再实施气管切开术,我求他们尽快实施气管切开术,但他还是没有采取任何措施。那时我丈夫病情越来越危急,眼睛发直,嘴唇全紫,并倒了下去,这时,成立新医生才赶到病房,让麻醉师插管,管子却又插不进去,于是又叫护士去拿针筒,在喉结附近注射空气,但没有效果。然后才进行气管切开,切开后又没有马上找到气管,找到后导管又插不进去,于是成立新拿起剪刀把创口缝针剪掉,并剪至左锁骨以下,我们发现从气管内取出一较大血块,他才把导管插人气管内。在此过程中,医生没有采取止血和输血等相应急救措施,只有护士把外溢的大量血液用吸引器吸掉,这时才陆续有其他医生来,只听其中一名医生说,要去拿除颤器,但等了半个多小时才拿来,使用两次后未见任何效果,其中有一名心内科医生说患者瞳孔已经放大,没有希望了。”

医院遭砸副院长被打伤

患者苗勤风死亡后,死者亲属、亲戚好友和单位领导、家属单位领导等陆续来到了李惠利医院。一番调解不成后,2006年12月19日凌晨1点多后,打砸医院的事件发生。

在李惠利医院的5号监控录像中,本刊记者看到了这样一幕:19日2:41,李惠利医院医务室,李惠利医院一位工作人员将一份处理意见书交给苗长风,苗长风看完后将意见书一扔走出去了;2:46,一年轻女性和死者外甥施国军进来,该年轻女性将水杯砸到医务科科长李忠良身上;2:48,该年轻女性又将另一个水杯砸到李忠良身上;2:52,苗长风出现,身后跟着七八个人,继续与医院工作人员等人理论,李惠利医院副院长姜智南一直以手托腮不发一言。

从2:52到3:09这一段时间内,接连发生推搡、扑打、砸东西等行为。室内一张办公桌被搜刮一空,几条香烟一部分被扔到窗外,一部分被死者亲属一方带走;有人将桌上的台面玻璃砸到地上,办公桌被推翻拖至走廊。混乱中,有人扑打姜智南和李忠良,并将医院的其他几位人员推到屋外。3:09,有人发现室内的摄像头,随即室内的

摄像头被砸坏。走廊上的摄像头没有被破坏,记录下死者亲属一方继续冲砸其他办公室的情景:有人将每扇门的玻璃逐个敲坏,有人用脚狠狠踢门,办公室里的东西被到处乱扔。

李惠利医院被砸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的媒体同行向本刊记者介绍,本次打砸事件,李惠利医院总共有约10间办公室受损,其中两间受损严重。李惠利医院行政办公楼位于门诊部五楼,整个五楼几乎所有办公室都有被砸过的痕迹,有的档案被毁,有的桌椅被砸烂,有的门被踢坏,整个走廊满地玻璃、废纸,一片狼藉,一张办公桌翻倒在地横在走廊上。

媒体同行介绍,这次被砸事件中损失最惨重的是医务科和人事科。“当时整个医务科已经变得空空荡荡,只留下几把椅子耷拉着。而人事科更是面目全非,连档案柜也斜着,靠一把椅子支撑着,地上全是零散的文件。”

除了破坏财物外,李惠利医院副院长姜智南被打,脸部受伤。

根据本刊记者了解,李惠利医院保卫科科长陈国平在医院遭打砸时,始终坚守在监控室,亲眼目睹这一切。副院长姜智南则是打砸事件的直接受害人,但《瞭望东方周刊》记者采访两人时,他们都不接受采访。姜智南告诉本刊记者,“被打之后就离开了,接下去发生的事情我就不知道了”。

打砸医院事件诱因到底是什么

从患者苗勤风在12月18日晚上死亡,到19日凌晨1点多李惠利医院遭打砸,其中间隔不过数小时。这几小时里发生了什么,对于认定打砸医院事件发生的诱因颇为关键。但是患方和院方在这方面的说法并不一致。

李惠利医院有工作人员认为,关键问题可能是赔款额度。尽管这次医疗纠纷没有做过鉴定,但我们一开始就承认这是一起医疗事故,负主要责任,然后根据这个来谈赔偿额度,但是关于赔偿额度,家属和我们有分歧的。

根据《瞭望东方周刊》记者了解,一开始,李惠利医院给出的赔偿额度是11.3万元。但该工作人员认为,慈溪患方的要求远远超过这个数字,该工作人员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他们也没有直接提出赔偿金额是多少,而是通过中间人传递信息,慈溪那边有患者最高是60多万、90多万,但也没有说一定要达到这个数字。我们后来做了解释,慈溪那边的案例,医生是没有注册的医生,是非法行医的,性质是不同的,医院领导怕告,所以私下解决,赔偿就多了,和我们这个事情性质不一样”。

但在死者家属看来,激怒某些亲属打砸医院的核心问题并非价格,而是院方的出尔反尔。

根据死者妻子胡亚珍的材料,李惠利医院周建庆院长曾向家属表示,“当时病情没有确诊,没有针对性措施,抢救不及时,设备不到位,并承认这件事情是一起医疗责任事故,医院负有全责。院方提出解决医疗事故一般有三种方法:一是协商解决;二是医疗鉴定机构鉴定,但需要20天时间;三是通过司法程序解决,那样时间会更长。因此我们要求院方出具书面材料(写明事故的经过、死亡原因和责任),周院长答复在15分钟以后经专家组讨论可以出具。大约19日凌晨l时左右,院方才派人叫我小叔(即苗长风)他们进去。一进办公室,发现周院长已经不辞而别,只见一位姜副院长抱头坐在那里。不管我们怎样发问,他始终一言不发。于是我小叔要院方出具书面材料,他拿来一看,大吃一惊:一是原来口头明确表态的没有确诊病情,现在写上已考虑到患者喉水肿可能;二是像值班医生、除颤器等抢救人员、设备找不到等实质性的事实却一字未提;三是将原来已多次明确表态的医疗责任事故(负全责)写为‘医疗缺陷,四是又没有署名。同时又加上周建庆院长的不辞而别,赔款额度定为11.3万等原因,我小叔悲愤交加,质问院方说,你们居然写出这样的东西来?说完他就往外走了,这时其他亲属进去质问姜副院长,这件事情到底怎样解决?并再三要求见周院长。”

该材料称,正是因为这些,打砸医院事件才会发生。

多名领导千部到底扮演什么角色

这次打砸医院事件中,另一核心焦点是,当时到场的多名领导干部到底扮演什么角色。在社会舆论和网络论坛上,有不少人认为是死者的弟弟,慈溪市委组织部副部长、人事局局长苗长风带头打砸医院。但从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苗长风并没有参与打砸。

李惠利医院办公室主任冷静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实事求是的说,不管苗长风在里面扮演什么角色,但他确实没有参与打砸”。

事件发生后,宁波江东白鹤派出所对该事件展开了调查,该派出所教导员林煊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从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不能说苗长风动过手”。

不过,根据录像可以看到在院方和患方争执、推搡过程中,苗长风多次拍桌子,一次还拿了一份资料拍在了桌子上,在院方工作人员捡被丢在地上的资料时,他和该工作人员有肢体接触,至于该动作是劝解还是推搡,在镜头上无法判断。

李惠利医院有工作人员认为,“整个事态发展,我们看得出,当然和苗长风有关系,整个事态是他在控制的,收场也是他收场的,监控录像上没有录音,所以这点我们取证很困难。我们可以说,这个事情是他策划,他组织的,家属都听他的,是他出面跟我们谈的,跟我们协商解决的。哪怕不是他策划组织的,他作为领导干部,他是可以阻止的,但至少他没有阻止。”

该工作人员还表示,“参与打砸抢的人当中,有一部分也是国家干部,有的还是培养对象,有些可能还是慈溪市卫生系统的。”

根据本刊记者了解,事件发生后,李惠利医院部分职工也向宁波市信访办、宁波市纪委进行了举报。

但死者亲属一方认为,说苗长风组织、策划打砸医院一事,完全没有常识。慈溪市红十字会医院院长干超士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凌晨3点多后我就去休息了,所以整个事情经过我也不了解,这个事情已经很悲痛了,不想再提了。说苗局长组织策划这个事情,那是不可能的,这种说法没有事实根据,让他们说去好了。”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数次联系苗长风,他表示愿意谈一些,但不能作为采访内容。对于打砸事件,他表示很遗憾,也曾试图阻止。但他到场,是因为死者是自己的哥哥,而不是因为自己的人事局局长身份。

死者亲属方面也说:多名领导干部到场,不是因为死者弟弟苗长风的组织部副部长、人事局局长身份,也不是来参与打砸的。红十字医院院长干超士是死者单位的领导,理应到场;慈溪市人民医院副院长胡于健是介绍死者到李惠利医院的;而坎墩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方柏令、主任沈均达是死者妻子胡亚珍单位的领导,胡亚珍目前任坎墩街道办事处人大工委副主任。

多名领导干部扮演什么角色,是否有国家公务人员像李惠利医院职工所说的那样也参与了打砸,目前尚无定论。

结果可能近期公布

这起因医疗纠纷而引起的打砸事件,目前尚无人被处理。

根据之前曾发生的案例,对打砸医院事件的法律处罚,一般分为两种,后果较轻则治安处罚,后果严重则要承担刑事责任。

有消息称,这次医疗纠纷的主刀医生,将被处以停刀半年、罚款6万元的处罚,本刊记者从李惠利医院处了解到,该院确实对主刀医生有了初步处理结果,但这个结果是否像消息所说的那样,尚无法确认。

根据最新消息,2007年1月23日,宁波市有关部门还就此事在医患双方间展开调解,医院对患方的赔偿额度初步确定为20万元。

宁波市卫生局高巍处长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因为目前关于赔偿等各方面问题仍在调解进行中,因此许多结论还不能下”。

宁波江东白鹤派出所教导员林煊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调查工作已经初步结束,但结果尚不能公布”。

本刊记者采访到的一些宁波市民都说:这样的医院该砸、砸得痛决,解气。而李惠利医院有工作人员表示,希望主管部门,能公正公平地处理这个事情。这位工作人员告诉《瞭望东方周刊》,“打砸医院,如果对老百姓要处理,对干部就放马,就感觉不到法律的公正。”

猜你喜欢
长风死者医生
护镖
七绝·飞云
护镖
ORGANIZED GIVING
朝雨闻雁感时
医生
望着路,不想走
线索
走近“死者之脸”
你擅长在脑海里列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