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建世界最大摩天轮告吹

2007-03-23 02:15张伟靖
瞭望东方周刊 2007年5期
关键词:虹口区摩天轮规划

张伟靖

林宪表示,华门并不是外界想象的那样,是因为资金原因而放弃摩天轮地块

上海市虹口区汇山码头东块地块再次出现在上海市房地局的出让公告上。按照曾经的规划,这里要建造北外滩标志性建筑摩天轮。

2005年4月,浙江华门集团曾以14.6亿元的高价获得这一地块,创下了当时上海土地出让的最高价,据称,他们为了摩天轮项目已研究了4年。

在虹口区规划局网站上的《上海北外滩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中有这么一段:“在黄浦江滨江部分,提篮桥历史风貌和现代商业街区的南侧基地内设置体现21世纪外滩风貌高达200米的上海之光摩天轮,形成该地区鲜明的城市形象,并促进地区文化娱乐设施的发展。”

不过在网站规划信息栏,有这样一则消息:“摩天轮上海之星停建,百米高商务楼取而代之”。

梦,始于房产启动之前

1月23日,《瞭望东方周刊》记者来到原摩天轮地块,地上建筑还没有拆除,破旧的仓库和厂房,还有临时搭建的建筑工棚,相邻的航运交易所将一块空地当作临时停车场。走到江边码头,轮渡往返于浦江两岸,烟雨朦胧中,对面的金茂大厦东方明珠依稀可见。

“在北外滩北段的江边将竖起一个200米高的摩天轮,人们在这个摩天轮里可以吃饭、唱歌,或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品味一杯香浓的咖啡。”2002年12月,当时的虹口区区长程光首次向外界透露了这一构想。

2003年7月,虹口区政府举行了一次上海摩天轮形态设计终期成果评审会,那次评审共有日本三菱重工、上海游艺机公司、香港VEGAS公司、荷兰HOLLANDIA公司四家分别提交了终期成果,最终决定摩天轮项目的形态设计方案采用三菱重工的设计稿。

到2004年2月,虹口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传来消息,北外滩的标志性建筑、位于文化休闲街区的“上海之星”摩天轮项目将于当年上半年确定投资开发主体并实质性启动建设,争取2005年投入运营。

上海之星摩天轮被列为北外滩主要五大项目之一,由虹口区负责对外招商。2004年8月陈晓中副区长对外表示,该项目将在9月确定投资方,计划在2007年10月1日开放营业。

然而,区政府的计划并没有得到落实,摩天轮招标工作再次延期,当时对外的说法是,另有一个由国内设计、更出色的设计方案引起了专家的注意,根据有关领导提出要求,“需经过专家论证,再比选一下。”

从规划到招标,波折不断,政府对此项目的重视可见一斑。而从2002年到2005年几年间,政府土地政策又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原本协议出让为主的土地制度转为招标拍卖挂牌出让。

一直到2005年1月10日,上海市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发布1号土地出让公告,北外滩摩天轮项目所在的地块以挂牌的形式正式对外出让。

一位城市规划专家接受《瞭望东方周刊》记者采访时分析:“当时上海房地产市场还没有启动,这一规划对于北外滩地块的升值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后来到地块出让时,上海房地产市场已经进入高位。”从成本核算角度来讲,市场的变化也给项目实施带来一些不确定因素。

华门艰难“亲吻”梦想

2005年,北外滩摩天轮项目地块出让公告之后,国内外很多企业都表示出浓厚的兴趣,不过,最后参与竞争的企业只有两家:浙江华门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和诚邦有限公司。

浙江华门集团是一家民营企业,业务以房地产为主,涉及文化出版、能源投资、证券保险、教育体育等多个领域。相比,诚邦公司显得更为神秘。这家注册在英属维尔京群岛的公司,业内人知之甚少,且从未在公开场合露面。

然而就是这两家名不见经传的企业,在2005年4月25日,进行了一场极为激烈的交锋。

此次土地挂牌采用了集合竞价的方式,即竞争者通过现场填写报价单的形式竞价,每轮相隔两分钟,两分钟内举牌者,可以填写报价单,每次加价200万元起,报价时间为3分钟。

经过了四个多小时的争夺,华门在第37轮举牌后,以14.6亿元的价格中标,如愿以偿,这一价格超出底价两倍。

中标之后,华门集团行政总裁仲伟大接受采访时介绍,这个规划名称为“上海之星·梦幻世界摩天轮城”的项目,从提出概念到方案设计,集团整整酝酿准备了4年时间,聘请了来自英国、美国、意大利等地的摩天轮景观设计大师先后设计了7个方案。最为满意的方案是一个直径达170米、有36个太空舱、可同时容纳1100多人观光的摩天轮。

根据华门另一位员工的介绍,华门在此前的投入远不止设计规划等方面,甚至包括项目规划的审批,也是华门公司和当时虹口区政府一起争取而来。

或许正是因为之前几年的投入,华门才有这种不计成本志在必得的气势,不过这个代价高得有些出人意料,楼面价格超过每平方米3.4万元。

质疑声未断

从华门拿到这一地块起,质疑声就没有断过。很多开发商认为,“这个地价在北外滩区域已经相当高,想盈利很困难。”

当时华门集团董事长徐群透露,整个工程预计总投资超过20亿元。有业内人士计算,按照游乐行业的通常算法,光靠摩天轮的经营收入,至少要10年以上才能回收成本。对于这家总资产才20亿的民营企业,更多的人持怀疑态度。

华门方面针对大家对于资金面的关注出面解释,“我们通过筹集子公司资金支付前期土地资金,光保证金就支付8000万元。”集团董事林宪还透露,华门集团正与几家美国公司进行谈判,以筹集更多资金。此外,集团拥有来自6家中资银行的资金以推进此项目。不过,他对谈判的合作方和谈判进展三缄其口。

到2006年1月,事情开始发生变化。虹口区北外滩综合开发办的一位负责人表示,一系列较为复杂的原因导致摩天轮项目不断拖延,该项目的土地开发商有待进一步确定。

直到2006年最后一天,摩天轮项目地块再次出现在上海2006年第5号土地出让公告上,这是上海土地“招挂拍”制度实施以来,第一幅被二度拍卖的地块。

在虹口区规划局网站上规划信息一栏刊登的消息称:“经过相关领导专家共同讨论之后,建造上海之星摩天轮被认为不可行,目前,该地块已被重新规划建造百米以上的商务楼。”

那位指出摩天轮项目开始时上海房地产尚未启动的规划专家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城市规划方案经人大批准后,具有法律效应,如有修订,需要再报人大批准,从房地局的公告来看,这一规划修订已经通过了。”

他分析认为,“这个变化有多方面原因,大的方面,是国家土地政策的收紧,最根本的还是经济因素,从投入产出的预算来看并不划算,另外由于政府领导更换导致的企业资金链周转问题。”

华门态度转变之谜

摩天轮地块再次被出让的消息刚刚传出时,华门方面表示,是由于公司与土地出让方在协议相关内容方面存在分歧而导致出让未成。“公司对收回土地一事并未得到事先告知,我们将向有关部门讨个说法。”

1月15日,华门集团董事林宪接受媒体采访说:“当我们看到《土地出让合同》时就提出了疑义。摩天轮地块的挂牌文件上写着出让的土地是‘熟地(已经‘七通一平的地块)。但在《土地出让合同》中,却只是一幅‘净地(没有‘七通一平的地块)。”

在林宪看来,这样的土地出让条件,难以让浙江华门房地产集团接受。林宪表示,华门并不是外界想象那样,是因为资金原因而放弃摩天轮地块。

尽管如此,曾经高调的华门集团言行开始高度谨慎。1月22日,《瞭望东方周刊》记者联系华门集团,集团行政总裁仲伟大告知记者,此事的善后处理都是由公司董事林宪负责。而记者在致电林宪时,对方却称,自己只是在招标之前负责此事,之后没有再过问该项目,这一项目由集团在上海的子公司上海之星全面负责。

当记者再次联系仲伟大时,他确认此事确实由林宪负责,可能近期不方便接受采访。集团董事长徐群则始终不接听记者电话。

若按照华门集团当初所言,此项目的“得而复失”,华门集团应该是损失惨重,之前的投入能否得到补偿尚不可知,谜底或许要等该地块再次转让后才能揭晓。

猜你喜欢
虹口区摩天轮规划
摩天轮
摩天轮
是我,是我,还是我?
China’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volution
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与服务功能关系研究
坐摩天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