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换一字 尽得文采

2007-05-14 13:37欧阳蒲柳
杂文选刊 2007年10期
关键词:警校杂文成语

欧阳蒲柳

本刊(下版)自2005年辟“写家实验”专栏,迄今已刊发二十八期。即二十八位“写家”的实验作品亮相于此平台,颇受读者好评。应广大读者和青年杂文作家、作者要求,从本期起,本栏在刊发“实验”作品同时配发一篇评论,以同各路方家交流探讨杂文创作个性、杂文创新走向及杂文风格流派诸多课题。编者嘱我写这开栏第一篇。

在所有的文学艺术中,杂文的风格样式也许是最可标榜为五花八门的:小说式、散文式、随笔式、戏剧式、寓言式、曲艺式、故事式、小品式、说唱式、诗词式、语录式及应用文式等,皆可“拿来”为“我”所用,只要它的灵魂——批判贯穿其中。

杂文作家陈长林从事杂文创作逾二十载。此前创作风格、创作个性并未凸显,近年来他一改过去模式.实验“成语重组”的创新,受到许多读者、杂文作家和评论家激赏。

“成语重组”即将成语改换一个字,另造一新词组,或反其义或近其义或新义或引伸义,总之由此可点击当今社会个案,表达作者的忧患意识。

成语“重组”,使杂文作品更形象更贴切。形象性、典型性是优秀杂文要义之一,惟形象性才生动,从而引人入胜;惟典型性才概括精当,真实而普适。如将成语“倒背如流”的“流”换作“锋”,便引出一幅针砭世相:有位男孩把《老子》八十一章从头背到尾,又从尾背到头,曾出现“掌声如雷”和“质疑如潮”两种截然相反的效果,令人深长思之。仅此个案视同儿戏可也,然前有倒背圆周率小数点的幼童曾被炒作,便不能不令人关注,李哩教授的感言代表相当多的清醒人士:“倒背经典的小男孩如同倒立练功的欧阳锋”,此举既损坏孩子资质又伤害经典。作品从深层次批评了某些浮躁家长之浅薄,欲尝畸形快感而不惜引导孩子迷入逼仄的思维。

成语“重组”为杂文作品充分展示旁征博引和融汇贯通的空间,使作品更具文化元素与艺术张力;“重组”后的成语,或古今呼应。或远近比照,或彼此接招,或正反衬托,信手拈来,左右逢源,作者丰富的素材有了用武之地,作品因之也显现深度与厚度。成语“扬长避短”,一旦换作“扬短避长”,那便是对常规的“颠覆”。且看重庆市万州大郎饮食文化公司招聘启事——专招一米四十以下员工,其实质是为招徕顾客不惜戏耍这些残疾人等,这个典型的“扬短避长”欲引入武大郎炊饼的文化概念,然恰恰适得其反,作品以其文化元素鞭挞了伪文化,古今融汇,贯通始终,文学与现实联手,批评国人猎奇心态令人叹为观止。

成语“重组”打破思维定势,尽收一石三鸟之功效。许多成语形成已几百年甚而千余年。在人们的思维定势中形成固有理念,但社套生活是纷繁复杂的万花筒,如果这种固有理念不能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就会出现判断乃至决策无失误。“鼠目尺光”应看作是作者的新发现。山西省吕梁地区一个黑社会组织“燕子帮”明着街头火并,无恶不作,暗里却有十五名骨干和外围成员?居然考进了警校”!能说黑社套组织“鼠目寸光”吗?他们很有远见,在警校都安排卧底了,岂不是鼠目“尺”光吗?电影《无间道》的现实版在警校上演。作者通过这篇杂文发出忧患感叹,它不仅仅是演绎一篇艺术品,更难得的是作品中的忠告及透过作品的字里行间,可能还有一个大大的问号——为什么一所保卫人民生命财产、维持社会治安的培养基地,竟打进了黑社会细织的“后备力量”?

当我杂文的兴盛,不仅表现在题材的不断扩大,而且在艺术风格创新上也开拓出许多途径。著名杂文作家刘征先生于上个世纪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非常规杂文,吸引来无以计数的读者群;魏明伦、朱健国、朱铁志等作家的非常规“实验”也结了出丰硕的成果。陈长林目前的“实验”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只换一字,尽得文采。杂文作家在选题上、在内容的深度上、在贴近广大读者阅读兴趣和艺术功力上的创新,将是当代杂文鼎盛的预演。

2007年4月15日

猜你喜欢
警校杂文成语
阿富汗:警校生毕业
画与理
初衷
初衷
拼成语
《杂文选刊》邀您读杂文佳作
猜成语
《杂文选刊》2013年1月下半月版精彩推荐
《杂文选刊》2012年12月中、下旬版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