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之“混业”导向

2007-10-18 08:00
中国中小企业 2007年10期
关键词:分业混业经营

姜 蕾

金融分业、混业既涉及经营层面又涉及到监管层面,就经营层面来讲,即金融分业经营与金融混业经营;就监管层面来讲,即分业监管与统一监管。一般对金融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存在着两种认识,从狭义来讲,金融分业经营即银行机构局限在银行业务范围内经营,证券机构限定在证券业务范围内经营,两者不得交叉进入对方业务领域。金融混业经营即银行机构与证券机构可以进入对方领域进行业务交叉经营。从广义来讲,金融分业经营即银行、保险、证券、信托机构等都限定在各自的传统业务领域内经营,不得超越既定业务范围。金融混业经营即银行、保险、证券、信托机构等都可以相互进入对方业务领域甚至非金融领域,进行业务多元化经营。目前多数国家转向广义的混业经营,不过对保险业与银行业的混业、金融机构涉足非金融业务,不同国家的具体政策可能有一定差异。

金融业实行混业经营的利弊

利:

1. 资源共享,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通过银行间并购,可以撤消大量重复的网点机构,精简人员,共享包括客户、硬件、人力等资源,变外部竞争为内部竞争,使赢利水平发生质的变化。

2. 降低金融危机带来的风险。首先,安全性将相对提高。规模扩大、存款来源增多、融资渠道拓宽、资本充足率提高,而信用等级也随之相应提高。其次,流动性将相对增强。一方面,并购后银行资产规模扩大,变现能力增强;另一方面,并购后市场占有份额扩大,客户资源进一步丰富,筹资渠道增多,经营成本下降,获得新的资金来源。再次,风险性将相对分散。经营业务的领域更加广泛,金融产品的种类增加,相对风险也将分散。即使某种业务品种出现问题,将因其所占比例有限,不会给银行带来致命打击。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客户数量增多,单个客户经营不善或恶意逃债,会因其占客户总量的比例较小,给银行带来的资金损失也将会相对减少。

弊:

1. 监管难度加大。银行并购后会产生少数超级银行,其占有率很大,有可能形成业务垄断,利用自身的特殊地位进行市场控制,与金融监管提倡的公平交易形成对抗,不利于金融监管机构监管活动的正常开展。

2. 并购能否形成规模经济尚无定论。规模经济即合并后的新银行产生的效益远远大于原来的独立银行的效益之和。由于合并后的银行,势必存在组织机构庞大,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不易确定,原独立银行之间存在的企业文化差异难以融合等诸多因素,能否形成高效的机构内部管理体系还有待进一步验证。而且大银行如果形成市场垄断反而会降低效率,阻碍市场发展。

实现混业经营的前提和模式

任何国家在对金融行业监管的时候优先考虑的都是保持该国金融秩序的稳定性,因此,选择什么样的方式实现混业就变得尤为重要。但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必须把握以下的前提:第一,法制先行。给银行业的经营构建一个健全、稳定、有序、良好的金融环境,就是对信用风险和行业自身风险从根本上给予一定的约束。第二,深化商业银行改革,增强银行内部风险控制能力和自律性。核心在于提高银行自身的素质,要有良好的风险意识和企业意识。第三,提高监管水平。加强监管不意味着什么都要管,而是要有的放矢,找准关键来管。特别是不能乱管,多通过间接方式来进行调控以求能促成银行实现自律。

在模式选择上,一是通过法律修订,解决阻碍不同金融行业之间业务交叉的法律限制,建立综合银行。二是允许金融机构投资组建新的公司,从事其它金融行业的服务。三是允许跨行业公司通过兼并重组共同组建金融控股公司。四是积极开拓境外业务,通过合资成立证券公司或者通过收购其他证券公司等方式从而进入国际市场享受资源,从而形成全球配售能力。结合我国的现实状况,第三种模式和第四种模式混合应当是首选。这是因为第一种模式对监管和银行的要求都很高,超出了我们实际能力所能达到的程度;而第二种模式其实是再让银行自己开拓新的市场,在分工非常专业化的今天,这本身就具有较大的风险。第三种模式值得肯定,在国际上也有过成功的先例,美国花旗银行就是一个很好的模板。第四种模式是现在银行非常热爱的一种方式,例如中国建设银行和美国摩根斯坦利公司合资建立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进入A 股市场;工商银行与香港东亚银行共同收购国民西敏寺亚洲证券,成立工商东亚金融控股公司等。所以说,我国混业经营首选的模式应当是上述第三类和第四类的整合模式,或可称为多元化的金融控股公司模式。

实现混业经营的意义

一是有利于提高我国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在华外资银行将取得国民待遇后,外资银行凭借其服务理念、金融技术和市场经验的优势,将从多方面挤压国内金融机构的发展空间。而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便是经营模式上的挑战。西方主要商业银行为混业经营,为客户提供较全面的服务,能沟通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联系,将各种金融业务进行有效的组合,从而大大降低成本,取得有利的竞争优势。在这种情况下若中资银行与国外混业银行相竞争,因为不在同一起跑线上,是难以竞争过混业银行的。因此,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需根据国际经济金融形势的发展变化进行必要的调整,向混业经营发展。

二是有利于优化我国商业银行资产结构。从目前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总资产的结构来看,信贷资产、投资与证券类资产、其他资产的比例大约为77:3:20,而且在信贷资产中有70% 左右投向了国有企业。显而易见,这种资产结构存在着较大的风险,使国有商业银行处于高风险运行之中,一旦出现经济运行不畅,企业大量倒闭破产,则银行也是最大的受害者。而实行混业经营,银行可以介入证券、投资、保险等业务,可以改变银行的资产结构,实现银行资产多元化,从而分散风险。

三是进一步深化中国金融改革的需要。金融体制改革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建成一个自由、开放、安全、高效的现代化金融体系。而混业经营制度运作的前提条件是:银行本身具备较强的风险意识和有效的内控约束机制;金融监管体系完善高效;法律框架健全。可见,完善混业经营的基础性条件本身便是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当务之急是,一方面要逐步地推进商业银行混业经营,一方面要着手商业银行和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尽快建立混业经营所必需的基础。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混业经营有助于金融改革的深化。

四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需要。国有企业的战略性改组是国企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战略性改组具体形式包括扩股融资、债务重组、收购兼并、售股变现、外资注入、破产清算等,这就要求国有商业银行充分发挥其信贷与结算杠杆的作用,为国有企业重组提供全方位、多功能的金融服务,来支持国有企业产权改革。而现行国有商业银行由于分业经营限制,无法在国内资本市场上充分发挥促进国有企业重组的作用。所以商业银行实行混业经营,为我国国企进一步深化改革创造必要条件。

猜你喜欢
分业混业经营
雷人画语
产业经济学视角下的金融业金融分业和混业的思考
从牙行至混业钱庄:民国清水江的木行
产业经济学视角下的金融业金融分业和混业的思考
商业物业经营个股表现
乔万强:经营企业经营人生
金融业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制度比较
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转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