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德勒模型在危机公关管理中的应用

2007-12-07 06:28马兰州
新闻爱好者 2007年24期
关键词:归类公关危机

马兰州

危机分类

关于危机分类学界从不同维度提出了不同的分类体系,如从动因性质分为自然危机、人为危机;从影响时空范围分为国际危机、国内危机、组织危机;从主要成因及涉及范围分为政治危机、经济危机、社会危机、价值危机;从采取手段分为和平型冲突方式和暴力型冲突方式等。罗森塔尔(Rosenthal)和柯兹敏(Kouzmin)还从危机涉及领域、危机参与者态度两个维度给出了一个危机分类矩阵。

本文则从危机根源是否属于组织自身问题而将危机分为两类:一类危机指因组织本身提供的产品、服务或公共物品存在问题而导致的危机;另一类危机则指引发危机的真实根源并非组织提供的产品、服务或公共物品本身存在问题,而是由恶意人为或公众缺乏必要的产品使用知识、信息所导致的危机。

危机特征

危机的特征可分为四个方面。一是突发性。组织面临突如其来、始料不及的破坏性甚至灾难性事故。缺乏危机演练、没有危机预警方案的组织往往手足无措,陷入混乱,甚至在最初的一刹那就被糊里糊涂击溃。要降低危机的破坏力,最主要的是应把组织做大做强,强化组织的抗风险能力;同时要强化预警方案的预测功能,提高预测机制的敏感性,能及时甄别到危机发生的征兆,提前采取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二是灾难性。危机不同于一般的破坏性事故,往往极具恶性攻击能量,就是巨人组织也可能被摧毁。如郑州亚细亚,国内保健品行业中的沈阳飞龙、三株口服液、巨人等,都曾如日中天,但在危机中纷纷轰然倒地,从此一蹶不振。遭遇危机时组织往往显得尤为脆弱,甚至不堪一击。埃克森石油公司1989年的漏油事故曾使得企业遭受重创,付出了高昂代价。三是紧迫性。危机往往间不容发,恶化速度极快,需要迅速决策,采取“雄鹰政策”,解危难于倒悬。四是不确定性。危机的随机性很强,组织往往难以预测其何时发生。要成功化解危机,需要组织做强自身,提高组织机体防御风险的免疫力;同时要建立系统完善的危机预警方案,进行不间断的危机化解训练。另外,危机不同于一般性事件的地方在于后续影响大不一样:危机都不同程度地伴随有不良后遗症,一般持续时间为8周,无应变计划的企业比早有预防者还要长2.5倍。

危机处理常见误区

误区一:错将公关问题当作纯技术或纯法律问题去处理。

危机最初发生的诱因往往似乎是产品或服务质量存在问题,即使确实属于产品质量问题,也不应将其视为纯技术问题去处理。1994年“奔腾芯片事件”即属此类问题:公司将其当作纯技术问题去处理,结果导致4.75亿美元的损失。相反,本田公司在处理“缺陷车事件”时结合技术方法并引入公关手段,却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另外,案例显示不少组织还常错将公关问题当作纯法律问题去处理。这些公司最后甚至确实在法庭上赢得了官司,但却失去了消费者。“三株常德事件”等就是鲜明的例证。危机处理应高度关注公众社会心理。启动法律程序有时是必要的,但必须从公关的角度来策划运作。

大量案例深刻启示我们,无论是因技术缺陷还是公众自身所引起的危机问题,均应从公关的角度,采取技术的、法律的、传播的、公关的综合策略组合去处理,只有这样才可能将危机带来的损失降低到最小。

误区二:将组织自身以外原因引发的危机公关问题当作无危机去处理。不少组织一旦判断出危机不是由于消费者使用不当等原因引起的,经常会降低危机意识,重视程度在无形中被大大减弱,结果导致危机恶化,最终给组织带来重大不良影响。

菲德勒模型在危机公关决策中的修正、應用

菲德勒权变模型(Fiedler contingency model)揭示了领导者、下属互动风格与情境约束的匹配程度对管理效果的影响,并分离出情境约束的三个因子:领导——员工关系(leader-member relations)、任务结构(task structure)、职位权力(position power)。领导员工关系指下属对领导的信任(confidence)、尊敬(respect)程度。任务结构指任务的程序化程度(the degree to which the job assignments are procedurized-that is structured or unstructured)。程序化任务仅需程序化决策,有规章可依、有先例可循。但像大量危机事件等非程序化任务,往往需要管理者作出创造性决策。非程序化决策显然难度大于程序化决策,这也是危机处理挑战性的一个重要来源。职位权力指领导者对聘用、辞退、晋职、提薪等权力变量的影响程度,由组织正式赋予。这三个变量各有高低强弱,相互组合形成三类八种管理情境:良性的(favorable)、中性的(moderate)、不良型(unfavorable)。管理效率最大化依靠领导者风格与管理情境的匹配程度。

从菲德勒模型出发可以发现:危机并非惯常所谓仅属于不良型(unfavorable)情境大类,它也可能包含在良性的(favorable)和一般型(moderate)两类情境中。具体来讲,危机情境构成包含以下三种情况:1.领导员工关系良好、职位权力高、任务结构化低,属于良性的(favorable)情境;2.领导员工关系良好、职位权力较高、任务结构化低,属于一般型(moderate)情境;3.领导员工关系差、职位权力低、任务结构化低,属于不良型(unfavorable)情境。

如果单纯从菲德勒原模型来看,以上危机分属三大类情境,对领导者管理风格似无特殊要求。但从大量案例实证分析来看,任务导向型领导(task oriented)与危机情境匹配后产生的管理效果明显要高。为什么菲德勒模型在解释危机处理时会产生较大误差呢?经过分析可以发现,问题出在情境因子的权重上。菲德勒模型原假设中领导员工关系、任务结构、职位权力这三个情境因子权重相同,但危机的核心特质即任务往往是非结构化的(unstructured),就是说危机事件多属以前未碰到过的,需要作出创造性决策。显然,危机情境中任务结构的权重要远大于其他两个因子,具有决定性意义,从而确定了其只能属于不良型(unfavorable)情境。而不良型(unfavorable)情境当然需要任务导向型领导。

也就是说,运用菲德勒模型分析危机处理时应该对原模型作一修正,将任务结构的权重提高,压倒其他两个因子。这样才能消除误差,作出符合现实的解释。

从图上可以表示为(见下图):

根据修正后的菲德勒模型,危机事件属于不良型(unfavorable)情境。该情境需要领导者拥有任务导向型管理风格。该风格强调领导者的果断、快速反应,独立决策,发号施令,以事为中心,与强调参与型决策和旨在营造良好领导员工关系的关系型(relations oriented)管理风格恰恰相反。从大量案例分析来看,该结论也是基本正确的。危机处理需要任务导向型领导,危机演练应塑造管理者迅捷果断的任务导向型风格。因此,选择什么样的领导去处理危机,平时的危机演练中应侧重训练管理团队何种能力,都至关重要。这便是菲德勒模型在危机公关管理中的重要结论。

实务中组织将自身以外其他原因引发的危机视为无危机,其实正是对情境作了错误归类,即把应属于不良型情境的危机归为良性或中性情境中去了,从而导致危机意识淡漠,重视度不足,最后致使危机恶化,招来重大损失。

危机公关实证分析与检验

笔者从所收集的危机公关案例库中随机抽样出10个,分别就其决策者对危机归类与危机处理效果的关系作了分析①。从图表菲德勒模型中可以看出,情境三大类八个子类中,情境归类从一到八,级别越高,情境越趋不良型(unfavorable),也就越近似于对危机事件作出正确归类。笔者根据10个案例中决策者对事件的重视度、危机意识强弱度不同,确认出他们各自对危机事件的情境归类;另外根据案例描述和数据给定了这10个组织的危机处理效果。经计算发现,危机事件的情境归类与危机处理效果之间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Spearmanrank-correlation系数为0.579)②。即按照修正后的菲德勒模型,如果决策者将危机事件归类的等级越高,则危机处理效果越理想。也就是说,即便是对于由组织自身以外的原因所导致的可能引发危机的事件,如果决策者对它们的危机敏感性越强,那么最后危机处理的效果就越好。而实务中恰恰相反,像“三株常德事件”中该公司认为消费者身亡并非产品质量引起,并未将其视为危机事件,结果招致覆亡结局。在这类失败案例中,决策者忘记了即使实际是消费者使用不当等原因引起的事件,经传播以后也会变成危及企业存亡的恶性事件,因为“公众的感觉往往是引发危机的根源”。

注释:

①抽样出的10个危机案例,其危机事件的情境归类(采用菲德勒模型中管理情境八小类分法)与危机处理满意度(从l~5,满意度逐次提高)分别为:泰诺中毒事件8、5,玉环热水器爆炸事故7、5,沙松牌电冰箱爆炸事故8、5,天津AIZI病毒扎针事件3、3,日本爱媛号沉船事故4、2,江西万载爆炸事故7、2,三株常德事件3、l,百事可樂回行针危机8、5,1989年埃克森漏油事故3、2,雀巢风波2、3。

②用Spearman rank-correlation方法作检验,发现危机事件情境归类与危机处理满意度之间存在显著的秩相关关系(Z==2.394>1.96,显著水平a=0.05)。由此可见,危机事件情境归类与危机处理效果之间一致性较高,修正后菲德勒模型对组织处理危机实际效果的预测能力较强。影响危机处理效果的变量很多,如公众利益位次、危机意识强度、反映及时度、透明度、真实性、媒体合作等级、危机处理策略组合等。所以,单独危机事件的情境归类对危机处理效果的解释力不是很强。这就是Spearman rank-correlation系数不太高(0.579)的原因。

参考文献:

1.薛澜、张强、钟开斌:《危机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

2.菲克:《危机管理》,韩应宁译,台北经济与生活事业出版公司,1987年。

3.诺曼·R·奥古斯丁:《危机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单位:天津外国语学院新闻传播系)

编校:张红玲

猜你喜欢
归类公关危机
专题报道[公关“她”力量]
电表“对”与“错”归类巧掌握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向“黑公关”说NO
Happiness through honorable actions
农资届公关指南
分式方程应用题归类解说
“危机”中的自信
当代大学生应具备良好的公关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