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校特色校园体育文化研究

2007-12-08 10:08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07年2期
关键词:运动会特色校园

于 向

(浙江科技学院体军部,浙江 杭州 310023)

构建高校特色校园体育文化研究

于 向

(浙江科技学院体军部,浙江 杭州 310023)

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弘扬体育文化,传播社会科学人文精神,促进高校精神文明建设蓬勃发展,对高校特色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与建设途径、方法进行了探讨与研究。

特色;体育文化;途径;高校校园

1 前言

丰富多彩的高校特色校园体育文化是培养大学生协作、拼搏、开拓创新精神的有效方式,是培养现代化建设高素质人才,促进和谐校园发展的内在要求。高品位的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不仅体现一所高校师生、员工独特的精神风貌、道德情操和文明素养,而且体现学校的综合办学水平。特别是在多样性、特色性作为价值取向逐步被社会接受的今天,高校把大学生培养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没有知识内化为素质、修养,进而在实践中转化为能力、水平和气质的良好育人氛围是办不到的。在培养高素质现代化建设人才的发展过程中,有意识、有目的、创造性地建设高校特色校园体育文化,有利于高校自身的发展和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2 高校特色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是高校师生在特定的环境中,根据社会发展需要,通过学校各个层面创造并共享的一种以继承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和人文精神为内容,以促进高校体育和全民健身活动全面开展为使命的客观精神和生成环境。所谓高校特色校园体育文化是以高校校园为空间,以大学生为参与主体,以锻炼身体、掌握体育健身技能和培养终身体育健身习惯为目的,以学生体育兴趣、快乐为动力源的多种多样的、具有鲜明特点的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形式,是良好校风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体现和反映。有特色、高品位的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以一种无形的力量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和深远影响,这种影响是任何专业课程所无法比拟的,它可以增强大学生对人文社会科学的兴趣,促进其思想观念、心理素质、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的改变,弥补高校人文学科课堂教育的不足,增强群体的凝聚力,对拓宽大学生的视野、培养大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及现代化建设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具有深远意义。

3 构建高校特色校园体育文化的途径

3.1注重校园体育意识文化培养

高校教育的重点是以追求知识、崇尚科学为宗旨。校园体育意识文化作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全面发展适应现代化建设要求新型人才方面占主导地位,它集中反映了学生的体育精神和道德观念。高校构建特色校园体育文化,要重视校园体育意识文化的培养,有效的营造校园体育意识文化氛围。如:充分利用宣传媒体进行氛围渲染;在学校固定的橱窗建立“体育健康宣传专栏”,专栏内可设置当今新兴体育项目、体育健康知识、体育明星人物的成长经历、学校运动队历史与成绩介绍;举办大学生各种体育健身图片作品展;充分利用学生食堂的电视播放体育新闻、健身娱乐知识,体育欣赏、体育舞蹈表演等,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和欣赏各种体育精彩节目。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宣传校园内体育文化的动态及体育新闻,并通过具体、形象的校园体育运动形式和持之以恒的运动实践活动,锻炼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培养学生拼搏进取、敬业笃学的精神及团结协作、公正、公平的竞争意识,造就健康、快乐、积极参与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氛围,使身在其中的每位学生受到了全方位的感染和锻炼。

3.2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认知能力

高校体育理论知识传授是校园体育文化特有的教学形式和培养大学生体育认知能力的基础。它传授的形式、内容和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体育的认知及参与积极性。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体育课理论知识的传授,已经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因此,积极利用课余时间(雨、雪天气)把理论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加大对学生体育理论知识的传授,是提高学生认知能力和教学效果的有效方式。如:根据学生需要安排符合时代发展特点的篮、排、足球理论讲座,等,丰富学生的体育知识,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和认知能力,吸引更多的大学生积极参加校园体育文化活动,促进特色校园体育文化活动氛围的形成。

3.3注重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

加拿大教授斯蒂芬.利考克在《我见之牛津》中深有感触地说:“对学生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他周围的生活环境”。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对学生体育情感、意识的形成、行为的驱动,既是潜移默化的、又是热烈而深刻的,它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体育态度和体育价值观,有利于学生形成终身体育健身意识和良好的体育文化素养。课外体育活动是构建高校特色校园体育文化的基础和主要表现形式。通过多种形式的校园课外体育文化活动,培养大学生对体育的正确认识和情感,调动大学生体育健身的欲望和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观能动性,培养集体主义意识和进取、拼搏精神,活跃校园气氛,促进大学生良好生活习惯和终身体育健身行为的形成。

3.4改革高校“运动会”以田径项目为主的模式

目前多数高校运动会主要以田径比赛项目为主,而娱乐性、健身性的比赛项目相对较少,这种模式不利于特色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的形成,不利于大学生的广泛参与和体育情感的培养,为改变这一现状,我校将校田径运会进行了以下改革尝试。

3.4.1设置能满足多数人参加的运动项目。在以田径跑、跳、投体育项目为主的基础上,增加了趣味性、娱乐性体育竞赛项目,如:体育舞蹈、健身操、交谊舞、拔河、托球跑、短距离的迎面接力跑、障碍跑、跳绳、踢踺子等,把课外体育活动的体育竞赛项目,纳入到校运动会进行比赛。除此之外,还增设体育摄影、体育绘画、体育板报等比赛。这样烘托了比赛气氛,使大多数学生参与到校运动会竞赛中来,而没有比赛任务的学生,组织了场外“啦啦队”对抗赛。使校运动会真正办成一个人人参与、气氛热烈的体育盛会。

3.4.2校运动会与校课外体育活动紧密结合。一是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办好运动会。在运动会开始准备阶段,就将学生组织起来学生们通过参与了解了运动会的完整过程,增强了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二是改变过去集中几天运动会比赛就结束的状况,在办好学校运会的同时,将课外体育活动比赛项目,有计划、分阶段在全年逐步实施开展。全年校内各种体育文化活动、竞赛接连不断,增强了学生的体质,构成了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生活的一道亮丽风景,同时也增进了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与沟通,消除了学习紧张、心理烦躁等压力,提高了学习效率和综合能力。对大学生终身体育健身习惯的养成,起到了积极作用。

3.4.3重视运动会的颁奖仪式。对于每个阶段学生体育竞赛活动的优胜者,学校通过有效的激励方式进行颁奖。如:模仿奥运会的颁奖情景,请引导队的同学将获奖学生引到颁奖区,获奖同学站在如同“奥运会”相似的领奖台上,有学校领导进行颁发奖章和奖状。这种颁奖形式,一方面体现了学校领导对学生的尊重、关爱等人文情怀,另一方面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激励效果,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终身从事体育活动的思想和愿望。

4 结论与展望

4.1高校特色校园体育文化的构建,不仅需要广大师生的共同参与和通力合作,而且需要学校领导者的魄力、谋略与远见。在构建特色校园体育文化的过程中,要对学校的师资队伍、教学场地、器材设施、教学环境以及人力、财力、物力、资源现状、特点优势与不足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和统筹考虑。不断提高体育教师的身心素质和业务水平;进一步加强与其他高校之间的学习与交流,取长补短、发挥优势,不断完善、不断创新,才能逐步形成独自的特色与风格,开创高校特色校园体育文化工作的新局面。

4.2高校特色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积淀的历史过程和系统工程,它与学校的培养目标、管理制度、校园环境、以及教师、学生等因素密切相关。构建特色校园体育文化,必须把办学特色作为学校发展的一种文化战略,给予高度重视和长期坚持。在办学指导思想上具有先进的理念作指导,在培养人才、思想道德和精神信仰上具追求崇高的目标。

4.3高校特色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亮点,构建高校特色校园体育文化,就是构建特色校园文化。特色校园体育文化是未来高校发展和培养现代化建设高素质人才的必然要求。把树立科学创新精神、提高科学创新素质、培养科学创新道德,作为建设创新校园体育文化的主要内容,努力为大学生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良好学习环境和氛围,是构建高校特色校园体育文化本身所必须的,是适应不同社会需要,培养造就全面发展的人才,以及创新知识、引领社会进步所必须的。

[1] 马万风,徐金华,夏小平,等.试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特征及其功能[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7):508-510.

[2] 施小菊.试论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及其开发与利用[J].体育科学,2003,(4):20-24.

[3] 杨德银,龚德贵.校园体育文化建设[J].体育学刊,2001,(3):86-87.

[4] 林萍仙.试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及其构建[J].体育文化导刊,2003,(3):50-51.

[5] 魏四成.谈校园体育文化建设[J].湖北体育科技,2002,(12):404-405.

[6] 沈芝萍.校园体育文化的理性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02,(4):71-72.

ResearchonEstablishingCharacteristicCampusSportsCultureamongCollegesandUniversities

Yu Xiang

(Zheji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P.E and Army department,Hangzhou,310023,Zhejiang,China)

In order to put education for all-around development into practice entirely,carry forward physical culture,disseminate social science and humanism spirit,and promote spirit civilization of universities construction develop vigorously,I research and investigate on the subject of connotation,construction way and method of universities’ characteristic physical culture

Character;physical culture;way;universities'sports

2006-10-30

2006年浙江科技学院教改项目,编号:2006-B02

于向(1963-),女,河南洛阳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研究。

猜你喜欢
运动会特色校园
特色种植促增收
我要参加运动会
春季运动会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get Shopty!我们的运动会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