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管齐下破解山村中小学办学难题

2007-12-26 00:38闫玉慧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6年11期

闫玉慧

摘要:贫困山区农村中小学办学问题,一直是我国打赢九年义务教育质量战的硬骨头。贵州省是我国贫困人口比例较大的省份,老少边穷各种人群集中,山村中小学教育现状不容乐观。本文以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昆寨乡永新村为例,简单介绍了贫困山区农村中小学办学基本情况,并提出了多管齐下破解山村中小学办学难题的策略,希望能为贫困山区农村中小学走出办学困境,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山村中小学 办学难题 破解策略

2016年7月中下旬,笔者作为毕节医专暑期大学生“三下乡”教育关爱小分队的带队老师,与大学生一起来到了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永新村(行政村)。在为期7天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教育关爱小分队不仅对这里的留守儿童及老人进行了教育关爱,而且也对该村所辖三所学校的基础教育情况进行了调查。

一、办学基本情况

二、情况分析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所调查的三所中小学的生师比依次为14∶1、29.4∶1、23.38∶1;三所学校均存在一名教师担任多门课程情况,碓窝河小学、中明小学一位教师包一个年级,全部课程由一位教师任教;碓窝河小学虽生师比较低,但学生年龄差别大,还存在复式班教学,一名教师轮流完成一至三年级的学生授课,一些国家规定开设课程(英语、计算机)等,应为师资本身问题,根本无法开设;体育、音乐、美术等课程,也只能结合教师本身和所在学校硬件水平,而选择教什么、怎么教、如何考核评价,一些列问题的根本原因,都直接指向教师队伍本身。

通过调查和访谈,笔者发现这三所学校的学生辍学率相当高;升学率又惊人的低(碓窝河小学近几年在此小学读完三年级后,能够在其他学校继续读完4-6年级,而升入初中的仅有2%左右;中明小学同样途径升入初中的学生率仅有5%左右),少部分学生多随父母务工外出、或寄托在亲友家,转到其他小学读完6年级,而大部分属于中途辍学,没有完成6年小学教育,更不用说初中教育。

三、成因

(一)学校因素

1.因为历史欠账多,三所学校的办学硬件较原始落后,甚至匮乏;师生的生活条件差;

2.核心问题在师资:三所学校的师资队伍呈现出诸多不利因素:教师学历低,多数为中专学历,少部分为大专学历;教师自身知识更新缓慢,因为总数不够,一人担任多门课程,加上信息技术设施匮乏等原因,教师没有用于自学的时间和精力,因为缺乏网络等远程学习条件,教师通过函授、自学或专门培训来提升学历、更新知识的机会的几乎没有;年纪轻学历高的新教师,因为此处交通闭塞、信息滞后、工资待遇较低、发展平台少等原因,大多数不愿来这些偏僻的山村,即使个别来了也难以留住。

家庭因素

1.当地山村经济维持和发展模式单一(在家的50岁以上老人、15岁以下的儿童,靠种植玉米、土豆、杂粮等维持温饱;绝大部分18-50岁青壮年外出打工,靠务工工资反哺家庭农业),学生的生活水平较低、学习费用无法保障。

2.很多家长因为受固有的不科学的婚姻、生育观念影响,导致许多家庭的平均子女数量在3~6个之间,低收入多子女,使得家长无法保障每个子女顺利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3.留守儿童老人比例大,小学生被隔代抚养教育的比例大,父母一级家长无法兼顾子女教育,小学生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心理健康等方面问题集中,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学习。

(三)社会因素

1.改变落后的婚姻、生育风俗习惯的阻力大,移风易俗困难多;

2.成年人不重视子女教育,为子女创造更大更高的发展平台意识差。认为子女养到15、6岁,自己能打工了,就应该完全靠子女自己打工养活自己、贴补家庭的想法很有市场。

(四)自然因素

此处山路曲折陡峭,自然村组与村组之间隔山隔水,路途遥远;低幼龄儿童少年,单独外出求学,人身安全无法保障,风险大;学校的寄宿床位不足,无法满足全部学生寄宿;虽实行了免费午餐,效果还不够理想。一系列不利因素,导致适龄儿童少年辍学率居高不下。

四、破解策略

(一)核心问题在师资

1.大幅度提升教师待遇,保证山村中小学教师工资收入明显高于城镇教师水平;增加和保障教师的继续教育学习机会和时间,拓宽教师自学平台;加大对长期扎根山村中小学教师先进事迹的宣传和表彰力度,从物质和精神等方面体现他们劳动的价值,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学习他们,让更多的人愿意来山村做贡献。

2.完善山村中小学基础设施,特别是课程教学设施设备、教师信息化教学和学习设备、师生卫生保健与文化娱乐设施,让山村师生享受到和县级及以上中小学同样的办学硬件。

3.用好国家政策,吸引更多的特岗教师和大中专志愿者,来弥补教师总数的不足,促进和带动在职教师知识理念的更新。

(二)根本问题在改变经济发展模式

1.政府牵头,企业为主,改变当地单纯依靠打工工资维持家庭生活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农业规模化、专业化、科学化经营。

2.招商引资,在村民家门口办厂招工,减少留守儿童、留守老人比例。

3.搞特色农业、民族手工业、农产品深加工业,增加家庭收入,实现经济可持续快速发展。从根本上挖掉穷根,杜绝贫穷的隔代传递。

4.通过发展经济,改变当地交通和信息条件,以解放思想从而解放生产力,促进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全面发展,和谐发展。

(三)长远问题在变革思想意识

因地制宜,结合当地民族民俗,做好扎实的婚姻、生育政策和法律法规教育宣传工作;以正反两方面的案例,教育村民改变早婚、多生的落后思想,移风易俗,营造重视子女教育、投资教育的良好氛围。

总之,上述山村中小学面临的困难是多方面的,也是暂时的。毕节市、县、乡各级党委政府,正积极响应党中央和贵州省委决战贫困、同步小康的战略部署,动员各方力量,对贫困山区教育、卫生及其他事业进行精准帮扶支持,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里的师生将与其他发达地区的师生一样,享受到更高水平、更加全面的教育资源,通过教育的跨越发展,提升山区人民群众的生存质量和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