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阅读素养的评价——解读PISA

2008-01-30 06:39
中学语文教学 2008年1期
关键词:涂鸦文本素养

王 蕾

编者按:蒙全国各地一线教师和研究人员赐稿,“评价与测试”栏目开设以来,颇受各方关注,在此深表谢意。2008年我们将对本栏目进行调整,本着“学术自由、话语平等、探究规律、贴近教学”的原则,“评价与测试”将继续致力于学科建设,致力于解决实际问题,竭诚为一线师生服务。现将本栏目下属的几个板块简介如下:

“测评研究”——对命题、评阅等理论问题深入探究,反映考试动态,把握语文测评的未来发展方向,力求起到学科前瞻和专业引领的作用。

“教考探究”——包括试题评价、争鸣,典型试题解析,解题技巧点拨,课型规律研究,教法学法总结,能力训练策略等内容,力求理顺考试和教学的关系,努力解决备考中的实际问题。

“案例平台”——以教案、学案等形式对教学操作做出精要性的呈现,例示复习训练课的具体做法,力求凝聚一线教学实践中的创新智慧,攻克语文测试中热点、难点、焦点性问题。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一线,办出自己的特色,“评价与测试”栏目特对您的来稿表达几点心愿:来稿应以探究普遍规律、通行策略为重,体现普世性原则,希望您的来稿不带有过于鲜明的地方色彩;来稿可分析特点、评价得失,更希望您在“怎么办”上多作些文章,特别是针对复习备考的阶段性特点,以解决实际问题;来稿请注意文面规范,各种符号或标志尽量明确、清晰,以确保表意的明朗。

为了增强栏目的开放性和互动性,欢迎各位老师对教学中的疑难与困惑以“问诊”的方式提出(请在来稿中注明“问诊”二字)。我们将通过刊物向全国征集良方,从而使栏目成为全国教师交流的桥梁和纽带。

恳请各位读者一如既往地关注“评价与测试”栏目,更渴望您根据栏目特点不吝赐稿。新的一年,让我们为提高教学质量、推动学科建设、净化学术风气携手并进。

一、PISA的概念

近年来,报刊上关于介绍PISA的文章越来越多,PISA究竟是什么?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人关注它?今年,我们有幸将PISA2006引入中国,实际体验了PISA测验的新的理念。

PISA是学生能力国际评价(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PISA)的简称。它是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The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发起并组织实施的教育成效评价研究项目。PISA通过高品质的试卷,测试义务教育完成后的15岁学生在阅读、数学和科学领域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以及在日常生活情境下做出良好判断和决策的能力。PISA除试卷测试外还通过收集学生、学校的背景信息,从个体学习者、教学、学校及教育体制四个层面进行深层次分析{1}。PISA已发展出常规的、可靠的,与政策相关的学生成就指标体系。基于PISA提供的指标体系,各参与国可以更好地评价和监控本国教育体制的效力与发展,从而达到关于国家教育体制的质量、公平性和效率的评价目标{2}。

PISA能力测试提供了精准的测试工具测量义务教育完成阶段15岁在校生的科学、数学、阅读素养。它不同于且高于对学校课程所设置的学科相关知识的理解或记忆能力。以阅读为例,PISA阅读素养评价的重点是测试学生在为了个人应用而阅读,为了公共应用而阅读,为了工作而阅读和为了教育而阅读的情境下提取信息、解释文本、反思与评价的能力。

二、PISA对阅读能力的界定

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对阅读和阅读素养的界定也相应地发生变化。由于学习观尤其是终身学习观的形成,扩展了人们对阅读素养的理解,也加大了对阅读素养的要求。阅读素养已不再仅仅是学生在学校教育期间获得的一种能力,而是在人一生经历的各种情境中,在与同伴以及所参与的更大的社会团体的相互作用下,建构的一种可增长知识、技能和策略的能力。对学生阅读素养的评价,也不再仅仅是从技术的角度测试学生是否具有阅读能力,能否进行流畅的阅读,或是在词语识别和书写上的能力如何。学生阅读素养的评价应该能够综合测试学生对所阅读的同校内外广泛情境相联系的、连续文本和间断文本中的材料进行构建、扩展并对其进行反思的能力。

1.PISA阅读素养的界定

PISA阅读素养是指一个人为达到个人目标、增长知识、开发潜能以及参与社会活动,而理解、运用和反思书面材料的能力{3}。

该界定已经超出了把阅读素养仅仅看做是对字面进行理解和“解码”这一概念。因此,它考虑了阅读者在从书面文本获取信息的同时,积极地参与到文本中来——它们形成交互式的关系。该界定也认识到阅读素养对青少年起作用的所有情境,无论是从私人的到公开的,还是从积极的公民角色到终身学习者的角色,都清楚地表明阅读素养能够使个人的渴望得以实现——从明确地获得受教育的资格或获得工作的渴望,到那些虽不是当务之急却能丰富、扩展个人生活的目标。

2.PISA阅读素养的评价框架(见表1—表4)

PISA根据提取信息、解释文本、反思与评价三个阅读过程进行评价,评价涉及到对文本的完全理解,无论文本是连续的还是间断的(如图表、问卷等格式)。

表2为PISA提取信息评价框架,描述了评价学生在浏览、搜寻、选择、确定相关信息时对应学生阅读素养的5个能力水平。在要求提取信息的评价题目中,学生必须将问题中的信息与文本中原有的或同义的信息联系起来,以得出所寻找的信息。在提取信息时,难度较大的题目可能包括寻找同义的信息,会涉及到分类技巧,或涉及对两种相似信息进行辨别。

表3为PISA解释文本评价框架,对学生阅读素养及对应的5个层次的能力水平作出描述。要对阅读材料形成广义的总体的理解,要求学生加工处理整个文本,这类评价题目可以通过确定主要话题或信息,或通过确认文本的一般目的或用途来展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表4为PISA反思与评价的评价框架,对学生阅读素养及用自己的知识结构来反思与评价文本内容和文本形式的5个层次的能力水平作出描述。反思与评价文本内容要求学生把在文本中找到的信息与其他知识相联系,并用自己的知识结构来评价文本中的观点,即怎样去阐明、维护自己的观点。反思与评价文本形式的题目要求学生不受文本影响,客观地思考文本,并评价它的性质和适用性。

三、PISA阅读素养的测量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PISA对阅读能力素养的界定显然与我们传统的阅读理念不同,它强调的是联系实际、独立思考、主动阅读、持续发展,关注的是那些有利于成为终身学习者的知识和技能以及与未来生活有关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考查。重点评价学生是否学会从外在世界取得信息、解决问题,并且将问题与课本里的基础知识相结合,建立起自己的知识结构。说明白一点就是要结合所学的知识和对生活的认识来进行文本阅读。这样做的好处是:不是为了阅读而阅读,而是将阅读上升到与生活结合,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从而使阅读学习成为提高素养的桥梁。在我们传统的阅读教学中,阅读往往是从书本到书本,很少有意识地要求学生主动与现实生活进行联系和比较,因此我们感到学生的书卷气很浓,面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往往闹笑话或不知所措。比如学生不了解雇员与顾主的关系,错误地理解为照顾与被照顾的关系等等,这种现象不是发生在个别学生身上,而是一种普遍现象,说明我国的阅读教学严重脱离生活,脱离实际。

从PISA对阅读能力的概括,我们可以将它看成是培养阅读能力的基本目标。我国的高考考试大纲对阅读能力也有描绘。其目标是一致的,同样都包括了阅读理解能力,提取信息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评价能力。所不同的是PISA测验将这些能力从应用的角度又分出了层次,每个方面都对应了从高到低的5个能力层级,这就为评价学生以及把握教学的深浅提供了依据。在提取信息方面,PISA强调对信息进行定位和排序,并对文本所提供的信息进行推断和排除干扰信息;在解释文本方面,PISA强调注意语言的细微差别,准确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文本的主题;在反思与评价方面,PISA强调联系和结合已有的知识和社会生活对文本提供的内容进行判断和反思,对阅读的要求是联系、比较和反思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见解。多年来,我国在阅读考查和教学中的目标相对模糊,没有形成对其过程的具体要求,这就使得我们在阅读教学时方向不明,学生在阅读方面取得的效果不明显。PISA阅读测验为我们在阅读方面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参照标准,我们可以借鉴PISA的阅读能力框架,将它移植到教学中,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PISA阅读试题举例:

涂 鸦{8}

下面的两封信是从网上摘录下来的,内容是有关涂鸦的。涂鸦是指在墙上或其他地方不合法到处涂写。参考这两封信并回答以下问题。

当清理学校墙壁,并且花四倍的时间重新油漆去清除涂鸦的时候,我的内心充满愤怒。创造是值得钦佩的,但是人们应该找到一种不对社会造成额外代价的方法去表达自己。

为什么要画那些被禁止的涂鸦来损害年轻人的名誉呢?职业艺术家不会把他们的绘画作品挂到街上,不是吗?相反,他们通过合法的展览寻求资助,赢得名望。

在我的观点里,围栏和公园的长椅本身就是一件艺术作品。用涂鸦形式来损害这些建造物实在太可悲了,而且这种方式也破坏了清新布局。真的,我不能理解当这种“艺术作品”一次次地从我们的视线中扫除掉后,为什么这些违法的艺术家们又来添麻烦。

海尔格

对于涂鸦没有任何解释。社会充满了信息与广告:公司的标志、商店的名称、街上大量的插页海报。它们都令人满意吗?是的,大多数都是的。涂鸦也可以被接受吗?一些人说可以,一些人说不接受。

谁为涂鸦买单?谁最终支付广告费用?你说对了,是消费者。

提供海报栏的人是否征求你的同意?没有。那么涂鸦画家这样做了吗?所有这些仅仅是交流的问题吗(你自己的名字、团体的名字以及街上大量的艺术作品)?

回想一下几年前商场里出现的条纹和格子衣服,还有滑雪服,图案和颜色都直接模仿绚丽的混凝土墙面。这些图案和颜色可以被接受,而相同形式的涂鸦却被认为是丑陋的,这是十分可笑的。

对艺术来说,这是艰难的时代。

索非亚

问题1.这两封信件每一封的目的是:

A 解释什么是涂鸦。

B 提出一种关于涂鸦的观点。

C 阐明涂鸦的流行性。

D 告诉人们要花费多长时间清除涂鸦。

[评分标准]

满分 编码为1:答案B

零分 编码为0:其他答案。

问题2.索非亚为什么提到广告?

[评分标准]

满分 编码为1:答案中能够认识到在涂鸦和广告之间有一个比较,并认同广告是涂鸦的一种合法形式。或者认识到广告是定义涂鸦的一种策略的答案。

零分 编码为0:不足或不清楚的回答。或者对材料的不准确或者不真实、不切题的答案。

问题3.你同意两位作者中的哪一位?用自己的话解释至少一位作者信件的内容。

[评分标准]

满分 编码为1:通过指出至少一位作者信函的内容来解释自己的观点。可以提出作者论据细节大致的立场(即支持或者反对)。作者论点的解释必须看起来合理。解释可以采用文章部分段落的形式,但是不能没有改变或增加,整篇或大量地复制。

零分 编码为0:直接引用文章内容对自己的观点提供论据。或者不足或者不清楚的答案。或者对材料的不准确或不真实、不切题的答案。

问题4.我们可以谈论信件所提到的(它的内容)。我们可以谈论信件的写作方法(它的形式)。不管你同意哪一种观点,你认为哪一封信比较好?通过指出至少一封信的写作方法来解释你的观点。

【评分标准】

满分 编码为1:关于一封或者两封信件形成的观点解释的答案。他们应该提出各种标准,例如写作形式、辩论结构、论据的说服力、语气、使用术语、或者说服读者的策略。像“更好的论点”这样的术语必须被体现。

零分 编码为0:关于是否同意作者观点的判断或者简单解释内容的回答。或者没有足够解释判断的回答。或者对材料的不准确或不真实、不切题的答案。

试题特点:

这个单元的背景材料为连续文本中的辩论,最初是来自芬兰贴在网上的两封信。四个题目模拟了典型的阅读活动。学生作为读者经常综合、比较和对比来自两个或多个不同来源的观点,15岁学生对“涂鸦”的主题事件非常感兴趣,两个作者讨论中所暗含的辩论,涂鸦者是艺术家还是艺术的破坏者,在参加测验学生头脑中将代表一个真实的问题。

根据一封或两封信的写作风格或形式解释观点的答案。学生应该能提到如下几个方面的标准:写作风格、辩论的结构、辩论的中肯之处、语气、提示或者说服读者的策略,给予说明和证实。

有多种类型的答案可以得到满分,包括对一封或两封信作者的语气或辩论的策略的比较,或者是对文字结构的分析。一些典型的得到满分的答案是:“海尔格的信更有效,因为她采取的是直接地对涂鸦艺术家进行批评的方式”,或者是“在我看来,第二封信更好一些,因为它涉及到这样一个问题,这封信让你感觉到你是在讨论,而不是在开讲座”。没有得分的答案通常是模糊的,或者给了一个很广义的观点,而没有参照文本进行进一步的解释说明,或者是与内容有关,而不是与风格有关。

命题立意:

PISA阅读素养测试题目按照评价框架设计,巧妙设置情境,呈现方式多样,答案鼓励创新,不再是简单地检查知识的记忆,而是考查学生在题目背景信息下,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灵活、方便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测试重视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思维过程。

为适应我国教育改革和考试改革的需要,我们可以从PISA阅读素养测试中借鉴如何进行自主性、应用性、探究性以及开放性评价的方法,用科学的手段进行阅读素养的培养和评价,从而提高我国学生主动从文本中收集、分析、加工信息和综合判断的能力,并达到能提出自己观点的水平。

{1}OECD. Learning for Tomorrow's World: First Results from PISA2003 [M]. Paris: OECD,2004.19-107

{2}{3} OECD. Assessing Scientific, Reading and Mathematical Literacy: A Framework for PISA 2006[M].Paris: OECD,2006.7-44.

{4}{5}{6}{7} OECD. The PISA2000 Technical Report[M].Paris: OECD,2002.204-207.

{8}OECD. Knowledge of skill for life: First Results from PISA2000 [M]. Paris: OECD,2001.38-39

(教育部考试中心评价处 100084)

猜你喜欢
涂鸦文本素养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创意涂鸦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创意涂鸦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